在调整中壮大 在发展中提速 建成整合山东水泥的龙头集团

济南山水集团有限公司 张才奎 · 2004-03-17 00:00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近几年水泥行业过度投资的状况,已引起了国家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注。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103号文,转发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环保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制定的《关于防止水泥行业盲目投资,加快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2月4日,国务院为此还专门召开会议,要求从今年起对水泥等几个行业进行严格控制。对于国家的这一宏观调控政策,我们认为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下面,我们结合贯彻落实103号文精神,谈以下几点认识,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中国水泥工业大而不强的状况的确令人担忧

  去年,我国水泥产量突破8亿吨,连续近20年位居世界第一。但立窑水泥比例75%、新型干法水泥比例25%的状况,只能让我们称大但不能称强,低标号、低附加值的小立窑水泥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也让我们无法乐观、自豪地接受世界第一的称号。作为全国水泥大省,山东去年水泥总量9770万吨,其中立窑水泥8200.9万吨,占到了84%的比重,新型干法水泥只有1569.1万吨、16%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按照国家提出的“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发展先进、淘汰落后”的产业政策,近几年来,尽管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相当数量的应该淘汰的立窑水泥企业仍然存在。对于这一现状,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受眼前利益驱动,它们不甘心退出市场。经济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拉动,为水泥工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许多人认为小水泥有利可图,怀有侥幸心理,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继续生产,有的打着改造的幌子,顶风而上进行扩建,甚至已经淘汰的立窑企业死灰复燃,以至于出现了新型干法水泥增长竟然不如立窑的奇怪现象。去年,山东省新增产量1523万吨,新型干法为597万吨,占新增产量的40%,而立窑水泥却达到926万吨,占新增产量的60%。我们在淄博建成了全省第一条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与该生产线一墙之隔、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一家产量只有10几万吨的立窑,每天乌烟瘴气。尽管我们多次反映,当地政府也给予耐心协调,但这家企业一直置若罔闻,直到今天,还在继续生产,而且还打算继续扩建。

  二是借改制之名逃脱债务,或借资源综合利用之名骗取国家税收政策,使它们获得了能够在市场上苟延残喘的成本优势。一些难以为继的立窑企业,违规改制,借机脱壳,逃匿债务。一方面,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包袱全部甩给政府,一方面,他们得以轻装上阵,谋取私利。按照国家规定,凡是煤矸石、粉煤灰等废物综合率在30%以上的水泥企业,均可以享受增值税、所得税减免政策,事实上,由于工艺技术的先天不足,半成品质量低下,同样的标号、质量标准下,大多数立窑企业不可能将混合材掺加到30%以上。但他们采取非正当手段,还是获得了这项不该享有的政策。以山东省5000万吨低劣的立窑产量、每吨200元的价格计算,每年政府流失的税收高达10亿元之多!全国统算下来,数目恐怕更为惊人。对浪费能源和资源、破坏环境和生态的企业没有强有力的处罚措施,对节约能源和资源、维护环境和生态的企业也没有经济上的奖励,因此导致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济责任和义务不平等。立窑水泥企业也正是依靠改制逃债、骗取税收,实现生产上的低成本,这既是他们能够与新型干法水泥抗衡的资本,也是导致新型干法水泥价格一直处于低位态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一些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保证财政税收、维护社会安定为名,为立窑企业提供保护,使立窑水泥屡禁不止。由于近几年水泥需求旺盛,对于一些地方如小县城、小村镇来讲,几十万吨的水泥企业就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只关心经济增长的数量,关注财政税收多与少,并不注重经济增长的方式与质量,以牺牲资源、环境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地方保护的结果,纵容了立窑企业的非法生产。从另一个方面讲,也加大了政府今后淘汰落后的成本。

  落后的立窑水泥要淘汰,这是不容质疑的,但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一些立窑企业迫于生存,转向新型干法水泥;一些非水泥企业受利益驱动,依靠强大的资金优势,也纷纷投资新型干法水泥。他们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根本没有新型干法水泥所必需的技术、管理、人才,在没有调查资源、研究市场、考虑运输等条件下,盲目投资,仓促建设。建成之后表面上看是发展了先进生产力,但由于此类生产线规模较小,生命力不强,不能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势必很快面临新一轮的淘汰,造成资源浪费,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低水平重复。对于这一现象,也应该引起警惕,加以防范和控制。

二、贯彻103号文件,淘汰落后生产力,必须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采取强有力措施,狠抓落实。

  我们认为,加快水泥产业结构的调整,除了发挥大企业集团的市场主体作用外,政府各个方面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下大力气,让那些工艺落后、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小立窑水泥企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第一,切实从加强环保、维护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入手,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的小水泥企业。建议把小水泥的治理作为各地区环境治理的重点,纳入各地区行政领导负责制序列,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对列入淘汰范围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

  第二,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政府审批,制止新建、扩建或打着增产旗号进行的改造项目。对未经审批擅自建设或改造的小立窑水泥项目,要坚决予以拆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分管部门领导责任。对于列入淘汰范围之列的立窑水泥,金融机构也应该严格禁止向他们放贷。

  第三,从建筑标准、技术要求等方面,适当抬高市场准入的门槛,合理引导水泥消费。建筑应用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水泥的消费品种、质量和结构。建筑质量是关系社会和人民财产、生命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考虑长期效益。建议从应用的源头抓起,对于重点工程要建立质量和寿命的保证与监督机制,是质量差的小水泥尽快退出应用市场。

  第四,在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减免政策方面,断绝立窑企业骗取优惠的企图。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就要在政策上区别对待。何况,立窑企业根本不可能做到资源综合利用。

  第五,加大对大企业、大集团的扶持力度,建议在矿山资源利用、征地、用电以及税收返还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大企业集团,让他们在市场配置、资源配置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中国水泥工业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

三、山水集团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济南山水集团是1997年组建的大型企业集团。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通过调整内部产业和产品结构,实施“做大水泥主业”战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大增强,发展成为目前位居山东第一、全国前列的大型水泥集团。2003年,集团销售收入完成21.4亿元,实现利润1.5元,实现利税2.7亿元,水泥产量(含商品熟料)完成670万吨。2004年,集团销售收入将达到32亿元,实现利润突破4亿元,水泥产量(含商品熟料)超过1200万吨。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新型水泥的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管理、技术、人才、品牌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拥有一支立项审批、工艺设计、设备招标、建设施工、生产调试、决算审计等系统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此,我们结合集团自身实际,提出了“十五”期间“做大水泥主业”的战略定位,而且瞄准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在量的增长的同时,更注重质的提升,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第一,在规划上,做到资源综合利用,在有资源、靠近煤矿的地方建设熟料基地,消化煤矸石和工业废渣,在有市场、靠近电厂的地方建设粉磨站,消化电厂的粉煤灰,建成绿色环保生态生产线;第二,在项目建设上,坚持“低投资、短工期、快达标”,确保每条线都建成全国“投资最少、工期最短、达标达产最快”的样板工程;第三,在工艺技术上,全部采用国际先进的新型干法技术,生产过程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实现“岗位无人值守”;第四,在管理手段上,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即通过计算机系统管理软件和工业电视的远程监控技术,对企业物流、销售、财务结算等进行实时监控,避免战线过长造成的管理失控;第五,在布局上,形成区域根据地,进入一个地区,就要左右当地的水泥市场,取得控制权,不建则已,建则必控,形成规模,形成优势,挤压落后的立窑水泥企业,促进当地水泥结构的调整。我们的总体规划是:“东进西扩、南北辐射”,建成济南、潍坊、淄博三大熟料基地,构筑济南、聊城、德州、淄博、滨州、东营、潍坊、青岛八大水泥市场。2005年,形成熟料产量2000万吨,水泥产量3000万吨。

  一是在充分利用济南的石灰石资源,建设两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分别在德州、聊城建设两条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线。连同济南本部现有能力,在山东西部形成年产熟料580万吨、水泥900万吨生产能力。

  二是以淄博加快淘汰立窑水泥为契机,在淄博建设两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分别在淄博、东营、滨州建设三条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线,在山东中部形成年产熟料320万吨、年产水泥600万吨生产能力。

  三是以占领青岛水泥市场为目的,在潍坊建设两条日产2500吨和两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在青岛建设两条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线,在山东东部地区形成年产量熟料560万吨、年产水泥700万吨。

  在“三大熟料基地、八大水泥市场”基础上,集团还加将利用已形成的规模优势,实施低成本的兼并收购,最终完成统一山东水泥市场的历史任务。

  按照以上规划,去年我们先后建成投产了7条水泥生产线,今年确保建成9条水泥生产线,形成2200万吨左右生产能力。再加上低成本的整合重组以及实施“进军京津、辐射东北”战略,确保2005年实现水泥3000万吨这一阶段性目标。

  山水集团通过“做大水泥主业”,不仅提高了集团核心竞争能力,而且在促进全省水泥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也逐渐发挥了出示范带动作用。近几年,我们先后淘汰了济南水泥厂、东方红水泥厂、商河水泥厂、中建八局水泥厂、长清水泥厂共计13条立窑工艺线约150万吨产量,收购的青岛流亭水泥厂、潍坊水泥厂,经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获得了新生,其中流亭水泥厂原来产量只有几万吨,目前已达到200万吨,成为青岛当地唯一的新型干法水泥大型生产基地;潍坊水泥厂在原有100万吨立窑水泥基础上,现在已经达到250万吨左右生产能力,不仅实现了规模增长,而且实现了结构优化升级。随着集团的对外扩张,促进可全省各地水泥产业的结构调整,以淄博地区为例,由于山水集团的进入,当地政府已经决定淘汰所有的立窑企业共计480万吨产量。

  各位领导,国家下发的103号文,我们认为,对于处于结构调整时期的中国水泥工业来说,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希望企业和政府双管齐下,共同推进淘汰落后、发展先进的实施进程。山水集团也愿意以实际行动,继续探索实践,为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8: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