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预拌混凝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探讨
商品混凝土上游水泥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政策面从淘汰落后、遏制新增产能及鼓励兼并重组三个方面来化解产能过剩带来的市场问题,然而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以上三种手段似乎并未能实现有效解决产能过剩矛盾,反而在多个行业产能过剩愈加明显的今天水泥产能过剩的讨论变得更为激烈。
混凝土作为水泥的下游产品,也是建筑需求的直接产品却存在更大的市场问题,无论是政策、标准层面还是技术、质量层面混凝土行业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与矛盾,进入门槛低、建设资金规模小、行业监管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使得混凝土搅拌站的投建非常容易,产能过剩则是“轻而易举”。然而混凝土行业的产能过剩在其他问题的掩盖下似乎难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如何有效解决混凝土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似乎业界的探讨不足。本文试图借鉴水泥行业对于化解产能过剩危机的讨论来研究混凝土产能过剩的化解之道,望引起业内人士的共同探讨。
1、如何理解混凝土行业的产能过剩
混凝土行业产能过剩有其自身特点的原因
2012年我国预拌混凝土产能利用率为41.87%,从数字上来看产能利用率似乎显得比较低,但不可忽视的是行业本身及产品本身的特点是造成该数值较低的一大原因:
(1)按照行业惯例,产能利用率通常按照搅拌机的搅拌产能利用率统计,而搅拌设备投资成本较低,容易形成较大的搅拌能力。
(2)混凝土搅拌车和混凝土泵车的多少、运输距离的远近以及调度管理能力直接影响搅拌站的实际供应能力。但搅拌车、泵车等在搅拌站总体投资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往往成为一个搅拌站供应能力的瓶颈进而造成搅拌站的实际生产能力低于搅拌机的设计产能。
(3)混凝土需求有显著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有明显的波峰波谷阶段,同时混凝土无法形成产品库存,只能通过扩大产能来保障波峰阶段的供应。因此,即使从实际供应能力的角度来看混凝土企业产能利用率也不可能达到很高水平。
(4)由于我国预拌混凝土设计产能增长较快,按照当年年末的设计产能来计算当年的产能利用率会使计算结果低于实际值。
利用率逐年下降的趋势需引起重视
尽管产品自身特点致使预拌混凝土行业产能利用率会比较低,但是由于产能新增持续保持快于需求的增长速度导致产能利用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需要业内提起重视的事实。
混凝土行业在“十五”期间发展迅猛,从2001年到2012年,我国预拌混凝土产量从9943万立方米增长到了149438万立方米,年均增速达到了27.94%;而我国预拌混凝土产能从18988万立方米增长到了356871万立方米,年均增速达到了30.56%,高于预拌混凝土需求增速。2012年我国预拌混凝土产能利用率为41.87%,除2010-2011年全国“四万亿”刺激基建大幅增长拉动混凝土需求突增的特殊情况之外,与前几年相比预拌混凝土产能利用率呈下降的趋势。
图1:2004-2012年我国预拌混凝土产能利用率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中国水泥研究院
2、三大控制手段不一定适用于混凝土行业兼并重组似乎无法缓解产能过剩带来的矛盾
由于行业发展的特征不同,水泥行业政策层面的“淘汰落后、严控新增、兼并重组”三大化解产能过剩重拳在混凝土行业似乎不太适用,其中只有兼并重组可以用于混凝土行业,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但对于化解产能过剩的效果却值得商榷。近两年混凝土行业兼并重组风生水起,但并未见有效缓解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
随着水泥企业产业链延伸脚步的加快,近两年水泥企业兼并搅拌站的案例频发,在众多并购案中尤以中国建材旗下的南方水泥、中联水泥兼并混凝土企业最为轰动,似乎有当初进行水泥企业并购的雄心壮志,想要整合华东、中南整个混凝土市场。
早在南方水泥成立之初就拿下上海70%的混凝土搅拌站,2012年又将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建设有限公司旗下的商混业务全盘接收;2011年江西南方与宜春南氏、丰城政云、江西信强、东乡祥力等6家混凝土公司举行联合重组签字仪式;湖南近五成混凝土公司都归入南方水泥旗下。2012年中联水泥整合了南京江宁区13家预拌混凝土企业和23个生产站点;重组整合山东邹城5家混凝土企业,在山东的混凝土产能占25%左右;成立洛阳中联商砼(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对河南洛阳市商混企业进行整合重组。至2012年底中国建材旗下商混产能近3亿立方米。
中国建材大张旗鼓地进行商混产能的兼并重组,但并未阻止产能新增的脚步,一方面其他水泥企业发展商混业务以新建居多,另一方面据坊间传闻被中国建材收购掉的商混企业老板拿到超高溢价后异地开花,又新建了一些混凝土搅拌站。由下表可以看出,近两年预拌混凝土产能的增速仍高于需求量的增速。
图2:2005-2012年我国预拌混凝土产能、产量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中国水泥研究院
水泥企业规模优势思想致产能新增仍将继续
华润水泥、华新水泥等多个涉足混凝土业务的水泥企业在2012年年底做规划的时候均表示2013年要继续扩大混凝土产能:华润水泥表示在不考虑收购的前提下2013年底混凝土产能增加至3980万立方米,较2012年底增加660万立方米;华新水泥计划2013年销售混凝土663万方,较2012年增长82%,同时制定了2013年混凝土及骨料方面进行3.52亿元的投资预算。可以预计,2013年水泥企业将会继续扩大混凝土产能,似乎延续了水泥行业的规模优势理念来经营混凝土业务。
相对于水泥企业,传统建筑企业的混凝土业务在产能方面的规划似乎更加贴近市场需求。2012年西部建设重组,将中建股份旗下混凝土业务全部注入西部建设,公司没有更多的提及产能规模的规划,而是着重于上游产业链延伸、下游产品技术研发以及产能利用率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3、化解混凝土产能过剩是一个系统问题
纵观中国混凝土行业,布局不够合理、小企业比例高、企业间相互压价竞争、企业账款回收难度大等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秩序的维护造成了严重影响。而这些因素与行业产能过剩正是相辅相成的存在着,正是因为缺乏合理的布局、缺乏对市场进入的有效监管和控制才造成了行业的产能过剩,也正是因为产能过剩才造就了企业间价格竞争、账款回收难等问题的恶化。因此,化解混凝土产能过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积极配合。
少数城市有针对预拌混凝土布局的规划,即使有这样的规划执行力度也非常小,由于缺乏严格的准入制度和主管部门的监管,投资者看到预拌混凝土行业的投入产出比较快、利润率比较高就会觉得有利可图盲目投资,布局规划成为一纸空文。
盲目的投资导致产能的快速新增,未考虑区域的合理布局,造成区域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低。以江苏省为例,2011年全省一年新增134家预拌混凝土企业(建筑系统内),新增设计产能1.69亿立方米,而全年需求量新增只有2534万立方米。2012年尽管产能增速下降但截至年底江苏省预拌混凝土产能占全国比例将近20%,而需求只占不到15.6%,产能利用率只有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8个百分点。
同时企业的盲目投资造成行业秩序混乱,企业良莠不齐,部分地区还会面临生产粗放、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与水泥行业可以在项目前期工作抓起遏制新增产能不同,混凝土项目投资没有严格的审核制度,因此对于产能新增的遏制难度更大。这是一个需要政府整体规划部门、相关标准制定部门、相关主管部门、企业本身相互配合才能解决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工程:政府整体规划需要做好相关的顶层设计,以更好地指导行业产能布局;标准制定单位制定出更加详细严格的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标准;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项目审批;投资者更加理性地去分析市场而非只着眼于短期利益,这些都是有效解决行业产能过剩不可或缺的元素。
编辑:jirong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