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关注:“超编”的水泥军团
一、四川华蓥市:方圆60公里9家企业 恶性竞争价格回到15年前
在四川省广安市贵兴镇,记者看到四川桂兴水泥公司和四川广特水泥公司相距不过50米。这两家公司的年生产能力分别是100万吨和150万吨,现在广特水泥公司正处在停产状态。
离这两家企业不远是华蓥山,华蓥山脉蕴藏着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和煤炭资源,靠山吃山,在四川省广安地区,除了桂兴和广特水泥,还有很多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建立的水泥企业,在桂兴水泥和广特水泥附近不足10公里的区域内,还有两家广安地区水泥的龙头企业西南华蓥水泥和台泥水泥。
记者来到四川华蓥西南水泥公司总经理齐勇的办公室发现,里面挂着一张水泥企业民用网络分布图,包含了川东、川北、渝北地区的水泥企业和销售市场分布状况。近来,日益紧张的销售状况让齐勇经常面对这张图思考对策。他告诉记者,他们企业所在的区位属于广安,那里产能密布,以华蓥市为中心,方圆60公里内分布着包括台泥、华峰(广特)、川桂、华蓥西南、宏云、川铁、邻水红狮等近9家水泥企业,总产能达到1550 万吨,这远远超过了广安市三四百万吨的市场需求,包括华蓥西南水泥在内的多家企业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北边的南充地区。
齐勇介绍说,广安以民用市场为主,重点项目比较少,经销商和品牌比较密集的地方在南充,那里是他们的主市场,占整个公司总销量的70%以上。
但是,进军南充市场的,不仅是广安的水泥企业,重庆合川地区、达州地区,南充西北的绵阳地区的的水泥企业也纷纷向那里挤占市场,重庆与川东交接的地区水泥产能也在1500万吨以上,达州地区是在1200万吨以上,而南充地区的市场需求只有四、五百万吨。由于水泥产品的附加值非常低,而运费比较高,同时,在国内大部分地区,水泥行业产能都出现了过剩的局面,企业已经很难向更远的区域开拓市场,因此,水泥企业只能以周边百多公里范围内的市场进行销售。
记者了解到,由于水泥企业密集,而市场需求并不能消化如此多的产能,目前,在广安地区,水泥企业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齐勇告诉记者,当地的水泥价格从2011年开始就一路走低,目前,价格达到了一个低谷,他们企业现在的销售价格是:标号32.5的水泥每吨200元左右,标号42.5的水泥每吨230元左右。齐勇说,有的企业甚至采取了更为疯狂的销售价格,32.5的水泥一度达到了每吨180元,而42.5的水泥只有每吨200多元。广安地区的水泥价格,基本已经回到了15年以前。在原材物料、人力成本和CPI飞涨的市场之中,他们的水泥价格还徘徊在这样的一个价位,简直不可思议。
四川台泥也是一家产能达到200万吨的企业,副总经理王道平告诉记者,企业目前的产能只能发挥70%到80%,今年的总体状况并不理想。他告诉记者,上半年基本上在亏本和盈利的边缘左右摇摆。同质化竞争以后,他们的同行基本上都陷入这个状态。成本少一点则盈利,多一点则亏损。
二、3000吨产能只卖出26吨 卖一吨亏20元企业赔本赚幺活
仅仅在广安地区,中国水泥生产的前十强企业中,就有7家在此设厂。巨大的产能和市场需求不足,让那里的水泥价格处于整个西南地区的价格洼地中,竞争达到了惨烈的地步。而根据水泥行业的特点,各企业用于生产的原料、辅料等成本差距并不大。如果说,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通过管理成本的控制还能够略微盈利的话,那么,那些缺乏规模优势的企业,则正在滑向亏损的宿命。
四川铁路集团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年产量200万吨的水泥企业,记者在这家企业走了一圈,发现那里静悄悄的,完全没有生产的迹象。总经理助理贾云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正处在停产状态,且已经停了半个月。他还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熟料生产线、熟料库。由于销售不佳,半成品不能马上加工成水泥,用于储藏水泥半成品的熟料库也很快就会被源源不断的熟料所填满。贾云说,库满了,就没办法生产了,整个生产线就必须全都停下来。
川铁水泥不得不采取了停产的方式等待市场慢慢消化库存,因此企业生产线总是开开停停。贾云告诉记者,广安水泥业已全面进入低谷期,一些企业搞起了低价销售的“价格战”。在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扬的背景下,水泥企业的价格战,导致企业大面积亏损。为了保住市场,他们不得不跟风降价。他说,当时的销售价格是180、190元钱,生产成本基本达到了200元。
如此算来,川铁水泥每卖出一吨水泥都要亏损一二十块钱,尽管如此,销售状况也没有什么起色,今年上半年,他们只销售了60万吨的水泥,按照这样一家年产200万吨水泥的企业的标准,他们只发挥了60%的产能。目前,企业经营状况已经十分严峻,但仍然在咬紧牙关,苦苦支撑。为了保持市场、保持客户,只得继续生产。
贾光辉是广安桂兴水泥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这个职务按理说跑一线,打硬仗,是各部门中最为忙碌的角色,但是,贾光辉却在天天呆在厂里一筹莫展,使不上劲。这家产年120万吨水泥的民营企业从2011年开始,水泥价格和销量就开始走低,今年四五六3个月,雨季比较长,这让企业原本就十分低迷的销售状况雪上加霜。他告诉记者,广安本地的水泥企业基本都是这个状况,让人非常恼火。企业最低谷的时候,一天只销售水泥26吨,而每天的生产量将近3000吨。
贾光辉告诉记者,他们这条年产120万吨水泥的生产线开开停停,2012年的产量只有50多万吨。今年以来,企业10万吨的熟料库已经盛满,从1月底到3月初,企业就处在停产状态,随后生产了1个半月,4月23日,企业再次停产。从6月上旬开工到目前为止,他们才开了一个多月。
贾光辉说,虽然现在还在生产,但熟料库又快到了爆满的状态。他告诉记者,他们预计如果市场回暖,大概还有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可以生产。但如果市场一直低迷,估计20天左右以后,他们又要停产。今年到目前为止,他们只生产了30万吨水泥,下半年随着行业季节性回暖,预计他们企业今年的产能将发挥60%左右。
在6月份,市场最低迷的这个时期,有的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只能竞相降价。贾光辉告诉记者,当时价格最低的时候,有一个品种的产品只售190元左右。像他们这种民营企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按照190元销售就等于是在亏损,因为总成本在200元以上。
[Page]三、总产量超过市场需求4倍 企业为逃避法规约束虚假上报产能
由于产能过剩,广安水泥业已全面亮起了警示的黄灯。压力之下,低价倾销者有之,压缩产能的也有之。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两个像挤地铁一样挤在一起的大型水泥厂。如今,在广安地区,水泥的总产能已超过1550万吨,几乎是当地市场需求量的四倍。那么,一个广安市为什么会密集上马这么多的水泥企业呢?
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佳国告诉记者,从2006年开始,广安市就开始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陆续淘汰了360万吨落后生产线,目前,广安市落后的生产方式立窑已经全部淘汰完毕,现在全市一共9家水泥企业,全部采用新式干法的方式生产,最少的年生产能力也在100万吨,总产量是1500万吨。
刘佳国说,因为广安的水泥企业生产的水泥,不仅供给广安,还供给南充、睢宁、达州的衢县等区县,因为那些地方没有石灰石资源。但是他们通过优化运输服务,还提供一些促进企业发展的其它服务。从成本上考虑,他们能够到80公里甚至更远的地方进行销售。这80公里的市场需求大概是一千万吨。
刘佳国认为,目前广安市的水泥企业在供大于求的局面下产生了分化,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企业,具有管理上的成本优势,同时在市场层面也占有一定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而其它规模相对比较小的,管理稍微差一些的企业,相对来说竞争优势不是很明显。在广安水泥当中,也一定程度地存在这种情况。有的企业明显地比其它企业低一二十块钱,但恰恰是这一二十块钱就是企业的利润和竞争所在。
刘佳国告诉记者,当地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原因由来已久,广安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储量大约300亿吨,广安的煤炭资源总储量约10亿吨,这两种资源赋予了广安发展水泥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重建家园和国际金融危机,给当地水泥产业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广安的水泥产业同西南地区的其他地方一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实现了快速发展。
在广安市发改委,记者拿到了一份当地水泥行业产能情况调查表,在这个调查表上可以看到,广安的这9家水泥企业在2004年以后陆续上马。从立项批文文号可以看到,其中有两家企业是2004年审批,2家是2007年审批,2家2008年审批,2009年审批的是3家,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罗津泷告诉记者,近几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急剧增加,水泥项目开始纷纷上马,老企业也淘汰了旧的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这些年,特别是2008年以后,通过技改和新上一些项目,到2011年的产能突破了1000万吨。而2008年只有500多万吨产能。
罗津泷说,目前,四川21个地市州当中,产能突破1千万吨的有5个地市州,广安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上半年,广安的水泥企业已经生产了550万吨,同比增长7.7%。总体而言,广安水泥产业的状况下行的趋势比较明显,压力很大。因为近两年,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在放缓,对于水泥的需求量在减少,所以就存在产能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再者,由于目前水泥市场上的价格一直走低,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一直没有降下来,所以导致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根据中国水泥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共有新式干法水泥生产线1730多条,水泥熟料的产能达到了19亿吨,能够生产水泥30亿吨,而到今年年底,全国水泥总需求只有23亿多吨。近几年,水泥项目建设过多,为了抑制产能过剩,2009年9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其中要求,严格控制新增水泥产能,执行等量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不符合上述原则的项目严禁开工建设。
中国水泥协会名誉会长雷前治认为,这个文件的出台正逢其时,但是有两个因素影响了执行效果。一个是,中央投入4万亿,把投资规模进一步拉大,水泥的市场需求特别旺盛,尤其表现在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市场有需求,投资积极性也很高,所以有市场的原因,使得文件的执行力受到了很大冲击。另一个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地方税收和GDP增长数字,导致政策在地方并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有些地方政府看到别处建厂可以增加几千万的税收非常眼红,所以也纷纷跟风建厂。这样就造成了重复建设。
雷前治介绍说,为了逃避相关政策法规的约束,还有很多地方为了新上水泥项目获得批准,采取低报水泥产能的手段。雷前治告诉记者,产能达到5000吨以上的项目一定要报国家环保部,环保评估通过后才能建厂。所以有些地方为了逃避环保部门的评估,在上报的时候,明明已经达到5000吨的项目改成4500吨。西部的很多省份都存在这种情况。(《中国水泥网》编者注:自二○○九年三月一日起,应执行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级审批权限,原则上按照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权限及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性质和程度确定。)
雷前治说,水泥协会针对地方政府的越权审批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摸底调研,2009年国务院第38号文之前,全国水泥生产线是800条左右,此后,经过合法审批的生产线只有600条左右。正常地讲,现在应当要控制到1300、1400条应该是比较正常,但是现在搞到1800条,也就是说三号文以后地方越权审批的总条数,可能会在400条到500条。
四、实施减量化和去产能化刻不容缓 推行高标号水泥迫在眉睫
不难发现,广安水泥产能过剩,现状虽然令人忧心,但初衷都是为了发展经济。对地方官员的政绩GDP考核标准,也是促使政府热衷上马新增项目的动力之源。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具有代表性。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来消化这些过剩的产能,化解这令人纠结的困境呢?
根据中国水泥协会提供的数据,2008年全国水泥产量是14亿吨,此后一路上升,2012年达到22.1亿吨,今年上半年水泥产量是10.96亿吨。中国水泥协会名誉会长雷前治告诉记者,产能过剩的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后果将会非常严重,日本水泥行业的发展将是我们的前车之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开始了高速增长的时期,到了1986年,日本水泥行业发展达到了高峰,那时候日本全国有98条窑,产能严重过剩。雷前治指着一幅日本水泥产量曲线图向记者介绍说,日本国内水泥产量最高时达到了1亿吨,目前国内的消费量从最高峰时的8000多万吨下降到4100万吨。
雷前治告诉记者,日本过剩水泥只能低价向海外出口,多的时候,出口曾经达到过两千多万吨,低的时候也有七八百万吨,日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以后,对水泥的需求一直是下行的,可以说二十多年来,日本的水泥行业非常不景气。对此,雷前治表示,日本水泥行业的发展轨迹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量,才有相应的水泥需求量。当工业化完成以后,虽然投资规模可能还会保持较高的水平,但是投资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可能变成服务业,或者是高科技产业等成为主流了。
因此,雷前治认为,坚决地淘汰落后,进行减量化和去产能化,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社会、政府、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要来引导结构的调整,做到减量化。战略重组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中国建材集团是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多年来持续推进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在2004年至2006年间,浙江地区依靠市场淘汰落后完成了技术结构调整,技术与装备很先进,但由于上线过多,布局不合理,最终是先进的过剩产能代替了落后的过剩产能,企业持续打价格战,导致水泥价格一落千丈,一度出现行业性亏损。2007年,南方水泥成立后,开展了大规模的联合重组,在产能利用率达不到饱和的情况下,把小的生产线停掉。
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告诉记者,生产线停止以后,中国建材就把地方价格理性地回升了一些,就产生利润了。有了利润之后开始减量,包括把两千吨以下的小生产线都关掉了,只开五千吨的生产线,结果企业还是盈利的。
2007年南方水泥成立后,通过推动市场整合,带领当地水泥产业走出恶性竞争的迷局,整个市场逐步走向稳定。宋志平认为,要提高水泥行业的集中度。水泥集中度是指国内前十家水泥公司总的水泥市场占有量。目前我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只有26%,即使到2015年,计划也只是达到35%,可是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60%-70%之间。所以要通过增加集中度,来加大市场占有率,让大企业成为区域的市场领导者。比如,可以在大企业之间进行减量,有序地退出水泥。
此外,宋志平认为,在全行业大力地推行高标号水泥,也是水泥减量化的一个重要的步骤,目前,我国主要水泥标号为32.5的水泥占到了总产量的60%到70%,而在发达国家,使用基本都是42.5和52.5标号的水泥。
宋志平最后说,32.5的水泥在国外叫砂浆。他希望水泥向高标号发展,比如发展使用42.5和52.5标号的水泥,因为强度变高以后,可以减少水泥用量,比如混凝土标号会提高,钢筋标准也提高。这样做房子用的水泥量就会减少,石灰石的消耗也跟着减少,接着二氧化碳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放也减少了。所以水泥向高标号发展,既是建设高质量建筑的需要,也是节能减排的需要。
半小时观察:
为缓解水泥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近几年不断出台措施,限制新的产能过快增长,同时持续淘汰落后产能。然而,在各地热衷追求GDP和提高地方税收的冲动之下,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要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首先要改变惟GDP论英雄的考核机制。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采取切实的办法消化过剩产能。比如,鼓励和推广使用高性能、高标号混凝土,扩大特种水泥和相关制品的市场份额,激励水泥企业发展高端产品,挤压低端产品的市场空间等等。通过市场机制、加强监管等主观和客观手段,在保障公平竞争的同时,尽快建立起一个优胜劣汰的、健康的制度环境。
视频:《经济半小时》:“超编”的水泥军团
编辑:许玉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