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3上半年区域水泥市场“几宗最”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张晓烨 沈安登 · 2013-08-08 08:28

  2012年,水泥市场需求不旺,产销量增幅下降,水泥价格直到四季度才有所回暖,有人发出了“水泥行业‘黄金十年’一夜不在”的声音。不过,2012年下半年国家开始密集批复基建投资项目,加上城镇化和铁路投资,令不少业内人士期待着2013年水泥行业会迎来柳暗花明。如今2013年上半年已过,水泥行情是否符合预期,笔者选取六大区域的典型省份,试图从供需、价格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小见大,展现上半年水泥市场整体情况。

  2010年至2013年6月全国P.O42.5散装水泥价格走势

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7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及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运行数据,其中,6月份水泥产量22754万吨,同比增长8.8%,上半年水泥总产量109607万吨,同比增长9.7%,增速较前5月加快0.8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年初市场普遍预期的6%至8%的增长预期。在宏观经济弱复苏的情况下,作为强周期的水泥行业能实现产销的较快增长实属难得。而推动上半年水泥产量出现同比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基建投资快速回升、农村需求增长明显及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

  从水泥行业下游需求来看,上半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长23.65%,高于前三年同期水平。其中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截止到5月份全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322.85亿元,同比增长25.4%,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0.3%。

  需求和产量增速的高企,折射出市场供需状况的好转。然而,从价格来看,今年的水泥价格整体低于前三年的水平,呈现下滑态势。分地区来看,上半年区域水泥市场仍存在不少差距,冷暖不均。1~2月,全国水泥价格延续了去年12月份的下降走势,直到3月份有较明显回升。从各个省份来看,华东地区水泥价格恢复最快,3~5月多地价格出现大幅上涨,5月中旬,华东各别省会城市的P.O42.5散装平均价格已经达到357元/吨左右。西北地区个别省份在4~5月份一度小幅回暖,但未改整体低迷的状态。东北地区前5个月走势平稳,6月以来走势偏强,黑龙江、吉林部分地区下游需求有所上升,价格走高。其余各区域基本自去年年底以来一直延续了震荡走低的趋势。

  华东:价格恢复最快,产能零增长。今年以来,华东水泥市场起步艰难,但趋势向好,特别是3月份以来,在全国水泥市场还在低迷状态尚未苏醒时,华东水泥价格就已经开始陆续上调,为市场旺季的到来做足了铺垫。

  1~6月华东地区P.O 42.5水泥平均价格(元/吨)

来源:中国水泥网

  中国水泥网行情中心的数据显示,以P.O42.5散装水泥价格为例,从3月初至5月中旬,华东各地区水泥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区域内涨幅最大的上海累计上涨20%。经过两个月的连续上涨之后,5月中旬,整个华东地区水泥价格基本达到去年四季度高点,个别省会城市的P.O42.5散装平均价格已经达到357元/吨左右,较去年同期高出14元/吨;P.C32.5袋装平均价格为330元/吨左右,较去年同期高出5元/吨。

  3~5月,华东水泥价格大幅上调,首先是由于天气良好、气温快速回升为各项工程项目施工和新开工创造良好条件,其次是农村市场需求恢复较快,交通固定投资及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加,加之区域内新增产能零增长,以及重点企业对市场较强的控制能力,共同促成了价格上扬。不过,6月后华东不少地区受中高考、高温、雨水天气、农忙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持续减弱,水泥价格开始走低,销售进入淡季,出于产销平衡考虑,主导企业一般选择停窑检修以控制产量,维护价格。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中心统计,上半年华东地区停窑最多的是浙江省,2013年浙江计划全年停窑60天左右,其中春节期间停窑28天。6月再度停窑10天,但停窑结束后,熟料销量并未有明显提升,水泥价格呈现下跌态势。

  预计第三季度华东整体水泥价格仍将维持缓慢回落态势,但幅度将十分有限。[Page]

  东北:价格明涨暗降,成最尴尬区域。按照惯例,东北地区项目建设施工期集中在4~10月,而今年水泥需求直到5月初才见起色。此前,尽管主导企业提价愿望强烈,也多次实行提价,但水泥价格一直没有实质性上涨,成为全国最尴尬的区域。尤其是3月中下旬发改委进驻黑龙江调查锁窑事件,引起全行业的关注,也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东北地区的市场协同。

  1~6月东北地区P.O 42.5水泥平均价格(元/吨)

来源:中国水泥网

  5、6月份东北地区逐渐进入传统施工旺季,黑龙江、吉林部分地区下游需求有所上升,价格走高,但辽宁地区在传统旺季并没有出现太多令人欣喜的变化,需求延续之前的疲软态势,5月份,为应对市场低迷,辽中地区企业还进行了为期23~25天的停窑。不过,辽宁水泥协会秘书长马世义在接受中国水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停窑也只是权宜之计,执行效果差加上需求难以拉升,使得调涨频频落空。从上图可见,1~6月,辽宁水泥价格下滑明显,且与吉林、黑龙江相比,差距较大。

  就需求端来看,辽宁前五个月固定投资7015.2亿,比上年同期增长22.1%。但马世义表示,真正与水泥行业密切相关的交通、基建投资刚刚起步,目前还看不出端倪。加上由于资金问题,辽宁省上半年项目建设进展缓慢,某一个或某几个重点工程对水泥行业目前的处境来说影响甚微。马世义表示,辽宁作为全国水泥产能过剩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项目的违规上马更加剧了供需矛盾,未来行情并不乐观。第12届全运会将于8月31日在沈阳举行,届时沈阳及周边部分区域需要对各类工地项目停工,受此影响,沈阳水泥市场近期还将持续降温。

  不过,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渐好转,总体来说,下一个阶段东北地区整体价格或会保持平稳或小幅上升的态势。

  西南:价格战频发,产能过剩最重。1~2月份是西南地区的水泥销售淡季,大部分地区水泥价格稳中小幅走低。3月底,云贵川渝四省酝酿涨价,但直到4月份价格仍未能走高。云贵两地局部地区有调整,但整体走稳,四川整体略有回落,而重庆则有较为明显的下跌。从今年3月的270元/吨,到4月的255元/吨,再到6月的242元/吨,重庆水泥价格一路下滑。进入5月份,云贵两地小幅走高,川渝两地则继续小幅下滑。

  1~6月云贵川渝P.O42.5水泥平均价格(元/吨)

来源:中国水泥网

  西南地区的价格不景气和大量新增产能释放密切相关。据统计,目前西南还有在建生产线50条,将新增水泥产能7300万吨。其中四川省7条,产能近1000万吨;贵州省17条,产能3000万吨;云南省24条,产能近3000万吨;重庆市2条,产能300万吨。届时西南地区人均产能将达到2.56吨,产能过剩状况将更加严峻。水泥产能过剩已造成西南地区行业竞争白热化,价格战时有发生,未来水泥市场情况难言乐观。

  以重庆而言,重庆水泥协会会长马泽民认为,重庆水泥行情频频下滑的根本原因在于2009年前生产线集中核准太多。据了解,2007年重庆核准了12条新型干法生产线,2008年又核准了16条,接着2009年核准了10条生产线,而近几年这些生产线产能陆续释放,破坏了市场供需平衡。今年上半年,重庆水泥行业整体开工率在60%,甚至更低,马会长表示。

  “水泥‘西进’,是否会重演‘浙江现象’”?早前业内人士的疑问如今看来已经成为事实。“我能预料的是,浙江的今天将是重庆的明天”,马会长指出目前重庆水泥的出路在于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由各自为政、粗放经营、无序竞争向重组联合、集约经营、有序竞争转变。[Page]

  西北:新增产能最多,市场冷热不均。据中国水泥网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投产27条熟料生产线,年设计产能累计约3300万吨。其中,新疆地区有5条生产线点火,位居第一。据了解,新疆目前还有在建水泥生产线31条,总产能3515万吨;未开工生产线18条,总产能2365万吨。若所有项目全部建成,新疆水泥总产能将过亿吨,但业内预计,2015年新疆水泥市场需求约为6500至7000万吨。显然,产能过剩已成为阻碍新疆水泥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最明显表现就是水泥价格持续下滑。

  1~6月西北地区P.O42.5水泥平均价格(元/吨)

来源:中国水泥网

  中国水泥网行情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疆水泥价格直至6月底整体行情仍旧低迷,加上6月初天山水泥有一条生产线投产,区域主流市场P.C32.5袋装水泥价格仅为290~300元/吨,P.O42.5散装水泥价格为300~320元/吨左右,和前几年形成天壤之别。预计第三季度区域内各水泥厂家会实行自律,维持市场平稳运行,短期内水泥价格有可能止跌企稳。

  数据显示,一、二季度青海、新疆、宁夏水泥产量同比增速保持在20~30%左右。虽然水泥产量增幅较大,但由于产能增长过快,三地水泥价格难有起色,停窑限产、价格竞争将成常态。

  相较于上述三地的冷清,甘肃水泥市场却呈现火热景象。3月底,甘肃水泥需求大增,价格率先大幅上涨,兰州及白银地区厂家出现50~80元/吨不等的大幅提价。进入4月中旬,兰州及周边地区部分厂家水泥价格再度上涨。5月初,甘肃兰州地区水泥价格又上调10~20元/吨不等,受此影响,5月中旬,平凉水泥出厂价格上涨15元/吨,天水市场同样走高20~30元/吨。6月,甘肃价格整体保持平稳,下旬平凉祁连山、海螺水泥价格相继下调20 元/吨左右,P.O42.5 散装水泥主流出厂价在270 元/吨。日前,甘肃省政府公布省列重大项目200个,总投资10621.7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550.90亿元,项目多为铁路、公路等基建投资,加之兰州新区今年将进入基建建设高峰期,都有望带动甘肃水泥需求出现超预期增长。

  陕西3月底天气转好,需求稍有回暖,西安周边区域主导企业纷纷上调20~30元/吨。6月,陕西农忙麦收,加上持续雨水,需求下滑明显,各企业库存快速上升,渭南、汉中、铜川、关中区域厂家先后下调水泥价格近30元/吨,宝鸡部分厂家P.O42.5散装水泥最低出厂价已逼近230元/吨,市场进入入淡季,水泥价格下滑。

  华北:停窑力度最大,市场竞争激烈。春节后华北市场清淡,京津冀地区因排污指标控制原因,区域内停窑限产力度和范围超往年,尤其是3月北方雾霾天气爆发引全国关注,北京多条熟料生产线持续限产,河北石家庄、保定地区规模以上厂家停窑延至3月中旬,邯郸、邢台等地更是延至3月底。北京、天津受停窑影响,主导企业于3月中旬提价60元/吨,但从4月市场反馈来看,市场执行与预期有出入。5月,京津冀市场需求没有明显改善,6月受中、高考,端午假期,雨水农忙等影响,水泥需求及成交价格皆有一定程度下滑,区域价格保持低迷状态。

  1~6月华北地区P.O42.5水泥平均价格(元/吨)

来源:中国水泥网

  山西市场上半年表现平淡,需求偏弱,一季度价格低位走稳,即便进入5、6月也是旺季不旺,停窑难以维价。内需不振,外患不断,河北熟料出厂价格仅为185元/吨,到达太原及周边地区也只有225元/吨,如此低价令太原本地企业难以形成有效抵制,P.O42.5散装水泥出厂价仅在270~275元/吨。晋南地区同样受到河南低价水泥困扰,市场竞争激励导致上半年水泥价格低迷。

  4~5月,内蒙古市场进入启动阶段,短期内企业接到订单数量不多,其中东部市场行情相对较好,报价持续走稳。西部地区水泥供需最为集中,但产能过剩严重,竞争激烈,大厂持续生产导致水泥供过于求,部分品牌价格回落至冬储水平。6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需求略有改善,再加上企业自律性加强,区域水泥价格较前期上涨10~20 元/吨,其余地区表现并无亮点。6月下旬,内蒙西部市场P.C32.5 袋装水泥主流出厂价在240~260 元/吨,P.O42.5 散装水泥在270~280 元/吨。东部地区略高20~30 元/吨,其中呼伦贝尔地区最高,高标水泥保持在400 元/吨以上。[Page]

  中南:价格整体下调幅度最大。上半年,中南地区水泥市场恢复缓慢,且整体下调幅度较大,两广地区尤为明显。3月,广东市场受广西低价水泥冲击,加上企业间竞争激烈,价格大幅下调,年后至3月底累计降幅高达60元/吨左右。进入4月后,全国水泥市场行情普遍好转,然而广东因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企业延续3月低价,多数厂家表示广东整个区域水泥价格已接近成本线。直到5月中下旬,省内各地区厂家才普遍上调水泥价格10~20元/吨。6月,水泥企业在经历5月底的普调后,多数保持产销平衡,然而库存仍在65~70%的高位,后期大幅上扬的可能性不大。

  1~6月中南地区P.O42.5水泥平均价格(元/吨)

来源:中国水泥网

  广西水泥市场2、3月价格全盘走低,进入4月后,工程开工率有所增长,但又因雨水天气困扰,导致水泥出货量减少,南宁、桂林、玉林等多地价格下调,幅度在20~30元/吨不等,6月行情总体平稳,仅南宁区域有涨价情况出现。

  5月,湖南出现大范围降价,期间衡阳红狮、江华海螺新增水泥产能释放使得原本供给过剩的市场雪上加霜。当月,常德、张家界、岳阳、益阳、衡阳、娄邵等地均降价,其中常德及张家界更是大幅走低40~50元/吨。6月后,情况稍许好转,当地水泥价格涨跌互现。

  4月,湖北武汉及周边区域水泥价格走高30元/吨左右,鄂西北地区则保持相对稳定。5月初,湖北武汉、孝感地区价格小幅上扬10元/吨,然而到下旬武汉地区价格便逐步回落。鄂州、荆州等地也因雨水天气导致库位高满,厂家下调水泥价格20元/吨左右。湖北6月依旧跌势一片,尤以鄂东南区域最为明显,水泥价格普遍下调20~30元/吨。

  年后河南北部地区水泥行情不佳,厂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停窑,但主导企业积极生产,并以低价冲击市场,使得其他小企业不堪重负,水泥价格一路走低。南部的信阳、南阳、驻马店等地区,主导企业积极维护市场,行情较好,水泥价格仍能维持年前水平。5月,河南开始农忙,工程施工放缓,水泥需求进一步下滑,各厂家计划停窑检修。6月河南水泥需求仍没有明显回复。

  2013年上半年,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水泥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回升难度大,企业效益改观有限。而如何控制新增产能,缓解行业压力依旧是下半年的难题。5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下发了《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发改产业([2013]892号),指出两部委正在研究制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要求各地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过剩行业的违规产能进行清理和检查,对于违规的项目,不允许进行核准、备案以及提供土地、环评和信贷支持。2013年水泥行业是否能够扭转2012年全年行业利润减半的局面,走出产能过剩的困境,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编辑:张晓烨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1: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