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常见故障的排除

2013-07-29 09:19
  1.常见故障:红窑掉砖
  发生原因:窑皮挂得不好、窑衬镶砌质量不高或磨薄后未按期更换、轮带与垫板磨损严重,间隙过大,使筒体径向变形增大、筒体中心线不直、筒体局部过热变形,内壁凹凸不平。
  排除方法:加强配料工作及煅烧操作、选用高质量窑衬,提高镶砌质量,严格掌握窑衬使用周期,及时检查砖厚,及时更换磨坏的窑衬、严格控制烧成带附近轮带与垫板的间隙;间隙过大时要及时更换垫板或加垫调整,为防止和减少垫板间长期相对运动所产生的磨损,在轮带与垫板间加润滑剂、定期校正筒体中心线,调整托轮位置、必须做到红窑必停;对变形过大的筒体及时修理或更换。
  2.常见故障:托轮断轴。
  发生原因:筒体中心线不直,使托轮受力过大,超负荷、托轮轴材质不佳,有内部缺陷;强度不够,耐疲劳差、轴颈过渡处应力集中。
  排除方法:定期校正筒体中心线、对新轴进行内部探伤,检查有无内部缺陷、选用合适的过渡半径(圆角),提高表面光洁度。
  3.常见故障:轮带出现裂纹或断裂。
  发生原因:筒体中心线不直,轮带受力过大,超负荷、托轮调整不正确,歪斜过大,造成轮带局部过载、材质不佳,强度不够,耐疲劳差、断面复杂,不易铸造,有气孔、夹渣、结构不合理,散热条件差,热应力大。
  排除方法:定期校正筒体中心线,正确调整托轮,使轮带受力均匀、选用优质钢铸造、选用简单断面,提高铸造质量、选用合理的结构。
  4.常见故障:托轮表面出现裂纹,轮幅断裂。
  发生原因:托轮调整得不正确,歪斜过大;使托轮受力不均,局部过载材质不佳,强度不够,耐疲劳差、铸造质量不良,有砂眼、夹渣、托轮与轴组装后不同心、托轮组装时,过盈量过大。
  排除方法:正确调整托轮、选用优质材料铸造、提高铸造质量、组装后再次车削、选取合理的过盈量。
  5.常见故障:窑体振动。
  发生原因:筒体弯曲过大,托轮脱空、大小齿轮啮合间隙不正确、筒体上大齿圈弹簧板和接口螺栓松动,断落、传动轴承轴瓦与轴颈的配合间隙过大或轴承座联接螺栓松动、传动小齿轮有台肩、托轮歪斜过度、地脚螺栓松动。
  排除方法:正确调整托轮,矫正筒体、调整大小齿轮啮合间隙、紧固联接螺栓,重新铆好已松动的铆钉,停窑补砌耐火砖、调整好轴瓦与轴颈的配合间隙,紧固轴承座联接螺栓、凿平台肩、重新调整托轮、坚固地脚螺栓。
  6.常见故障:托轮轴瓦过热。
  发生原因: 窑体中心线不直,使托轮受力过大,局部超负荷、托轮歪斜过大,轴承推力过大、轴承内冷却水管不通或漏水、润滑油变质或弄脏,润滑装置失灵。
  排除方法: 定期校正筒体中心线、调整托轮、检修水管、清洗、检修润滑装置及轴瓦,更换润滑油。
  7.常见故障:托轮轴瓦拉丝。
  发生原因:轴瓦有硬痘或夹渣、润滑油内掉进铁屑、小块熟料或其它硬杂物。
  排除方法:更换轴瓦、清洗润滑装置及轴瓦,更换润滑油。
  8.常见故障:电流增大。
  发生原因:窑皮厚而长、窑内结圈、托轮调整不正确,形成“八字形”、托轮轴承润滑、冷却不良、筒体弯曲、电动机出故障。
  排除方法:减少风、煤、料,处理窑皮、处理结圈。改调托轮,保持推力方向一致、检修润滑、冷却装置、将筒体凸部或悬臂部翘起处转到上方,略停适当时间,依靠自重校正筒体、检修电机。
  9.常见故障:筒体开裂。
  发生原因:窑体振动、红窑烧损,窑体强度削弱、某挡托轮顶力太大、钢板缺陷或接口焊缝质量差、钢板薄、基础沉陷不均,造成筒体弯曲、筒体表面温度超过4000C,钢板蠕变降低强度。
  排除方法:修复窑体,加固筒体、正确调整托轮,减轻负荷、用探伤仪检查内部缺陷,对缺陷部位的周围用铆钉铆住,以防扩展、选择合适的钢板厚度、调整托轮底座位置,保持窑体直线性、采取措施,降低窑筒体温度。
  10.常见故障: 传动齿轮接触表面有凸肩。
  发生原因: 窑体窜动灵活性差、挡轮与轮带间隙留得过小或过大。
  排除方法: 经常保持窑窜动的灵活性、凿平台肩,根据窑的规格,调整挡轮与轮带间间隙。
  11.常见故障:托轮轴承座润滑油泄漏。
  发生原因:油封安装不当或磨损、油封压盖螺栓松动、油脂供应不足或过量。
  排除方法:检查装备情况,更换新油封、拧紧螺栓、按要求加入油脂。

编辑:姜立东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