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坚:水泥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先行产业

中国建材报 张红 · 2011-04-14 00:00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构画出了宏伟蓝图。之后,全国19个省市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高规格、大规模的推进,为新疆加快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十年西部大开发规划的实施,又为新疆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推动力。

  阳春三月,记者采访了新疆建材行业办公室党委书记、主任吕志坚,请他谈谈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新疆水泥产业如何在新疆跨越式发展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吕志坚首先说,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这些振奋人心的政治、经济大环境,预示着新疆建材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到来,而水泥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先行产业,我们必须认清新形势,切实增强建材人所肩负的重大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新机遇,开创新思路,拿出新措施,展现新面貌,竭尽全力为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记者:请谈谈新疆水泥产业的基本现状及“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收获。

  吕志坚:水泥是我区建材工业的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建材工业的35%。全区大多数县市都有水泥企业,而且多为当地支柱产业。截至2010年年底,全区共有水泥企业88家,总资产221亿元,从业人员2.13万人。拥有各类水泥生产线119条,生产能力3500万吨(其中电石渣水泥生产线8条,生产能力66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41条,生产能力2630万吨,占总生产能力的7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比“十五”末提高了46个百分点,略低于全国80%的平均水平。2006~2009年生产能力分别为1791万吨、1881万吨、2177万吨、252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分别为599万吨、828万吨、1193万吨、1566万吨;所占比重分别为34%、44%、55%、63%;预热器及小分解窑24台,生产能力267万吨,占总生产能力的7.75%;余热发电窑17台,生产能力236万吨,占总生产能力的6.85%;中空回转窑4台,生产能力63万吨,占总生产能力的1.8%;立窑33台,生产能力321万吨,占总生产能力的9.32%。水泥单线规模达到29万吨,企业平均规模40万吨,较2005年提高了一倍,低于全国50万吨的平均水平。通过五年的不断努力,我区水泥行业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各项预期目标。

  1.行业实现高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2010年,全区统计的61家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亿元,同比增长24.5%。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92亿元,完成工业销售产值90.16亿元,产销率98%,与上年基本持平;应收账款6.20亿元,同比下降27.62%,产成品2.15亿元,同比上升15.35%,实现利税总额26.55亿元,增长20.48%;利润16亿元,增长42.56%;出口水泥8.16万吨,同比下降5.54%。

  2010年完成水泥产量24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28%,同比增长20%,高于全国13.8%的平均增长水平。人均消费水泥1.1吨,低于全国1.43吨的平均水平。2010年产量是2005年的1.4倍,年均增长14%;32.5强度等级及以下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74%,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散装水泥完成1182万吨,散装率48.24%,超过全国0.11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水泥行业年利润总额分别为2.59亿元、2.64亿元、9.17亿元、11.85亿元和近16亿元,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2.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

  2005年,我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比重为29%,2010年达到75%,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40%和80%,“十一五”后两年,我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呈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差距快速缩小。从产业集中度看,截至2010年底,我区四大水泥企业集团生产能力达2421万吨,产业集中度达到70%,远高于全国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水泥企业(集团)46%的集中度。其中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产能1115万吨,占32.38%;新疆青松建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能583万吨,占16.93%;新疆天业集团水泥产能370万吨,占10.75%;伊犁南岗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能353万吨,占10.25%。大企业集团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张,对提高我区大型企业的竞争力和控制力,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起到了较大地推动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区水泥行业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和市场机制,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43万吨,直径2.5米以下的立窑已基本淘汰。在已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中,共涉及48家水泥企业的84条水泥生产线和12台磨机。其中2010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31万吨,涉及10家水泥生产企业的13条水泥生产线和10台磨机。按区域划分:乌昌片区107万吨,北疆136万吨,南疆63万吨,东疆37万吨;按地方和兵团划分:地方224万吨,兵团119万吨,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淘汰落后成效显著。

  按照国家财政部《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873号)政策规定,我区水泥行业2007~2010年共向中央财政争取到淘汰落后奖励资金4049万元,涉及23家水泥企业32条水泥生产线。其中2007年520万元,涉及6家水泥企业8条水泥生产线;2008年592万元,涉及3家水泥企业4条水泥生产线;2009年1837万元,涉及10家水泥生产14条水泥生产线;2010年1100万元,涉及4家水泥企业6条水泥生产线。另外,已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但未能取得国家淘汰奖励资金的水泥企业27家,淘汰落后产能186万吨。[Page]

  3.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工艺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区水泥工业平均发展速度为14.7%,与全国15%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2010年,我区迎来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建设高潮,全年共投产水泥生产线14条,新增生产能力近1000万吨,是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大批日产3000吨及以上规模,最大日产5000吨生产线开工建设。据统计,2011年在建和预计开工建设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32个,新增生产能力3700万吨,其中地方核准26个,生产能力3030万吨;兵团核准6个,生产能力670万吨。我区水泥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在12个月左右,这些项目预计在2012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到2012年底,加上现有的2630万吨,全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将达6330万吨。另外,已经自治区相关部门核准尚未开工建设的水泥项目17个,生产能力2165万吨,有建设意向的水泥项目18个,生产能力约2800万吨。

  4.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资源综合利用稳步推进

  水泥行业是自治区重点耗能产业,年综合能耗超过300万吨标煤,且随着水泥产量的快速增长而逐年增加。万元增加值能耗仅次于电力、冶金和石化,位于自治区工业的第4位。“十一五”以来,我区水泥行业通过大力推广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淘汰落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等措施,万元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据测算,2006~2010年分别为17.6吨、15.1吨、11.1吨、10.1吨和9.0吨标煤,分别比上年度下降15.20%、14.50%、26.01%、9.19%和9%。水泥单耗水平也在逐年下降。2006~2010年,吨水泥综合能耗分别为165千克、154千克、143千克、136千克和126千克标煤,分别比上年度下降2.83%、6.67%、7.35%、4.90%和6.54%。吨熟料平均煤耗分别为186千克、173千克、162千克、153千克和143千克,平均每年下降6.3%。据测算,“十一五”期间,水泥行业累计节约标煤约1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00万吨。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区水泥单耗水平仍处于较高的状态。2006~2010年,我区吨熟料煤耗分别比全国同期水平高出43.1%、37.3%、29.6%、22.4%和13.4%。我区多数水泥企业,包括重点水泥企业单耗水平严重超标,长期达不到国家最低能耗限额要求。

  2010年,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是:二氧化硫2.13万吨,占全区的4.1%;粉尘10.97万吨,占全区的63.33%;烟尘2.77万吨,占全区的10.24%。在水泥生产工艺中,近年来新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可以实现达标排放,大部分改造过的传统生产线、建设投资不足装备水平低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和立窑、中空回转窑粉尘排放达标难度很大,环境污染较重。随着我区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步伐的加快及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的进一步提高,水泥工业的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已大大减少,环境保护日益明显。

  水泥工业既是能源、资源消耗大户,同时也是利用工业废弃物最多的行业。我区自1998年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以来,绝大多数水泥企业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结合本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利用各类废弃物,如:粉煤灰、煤矸石、电石渣、炉渣、糖滤泥、矿渣、尾矿等,特别是近几年利用电石渣制造水泥工艺的兴起,较大地推动了废弃物的利用量,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2010年,水泥工业年利用各类废渣分别为360万吨、420万吨、480万吨、585万吨和近700万吨,占到了建材工业利用废弃物总量的70%以上,且呈逐步上升趋势。

  5.新型干法份额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近年来,在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动下,一批日产2000吨~4000吨技术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相继投产,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优质新型干法水泥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落后水泥产能逐渐退出,新老标准实现顺利过渡,促进了水泥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从2006~2010年全区水泥定检工作结果看,合格率分别为93.6%、94.8%、88.15、98.2%和98.1%,除了2008年因水泥行业执行水泥产品新标准经

  历了一段适应过程,使得产品质量有所下降以外,我区水泥产品质量总体逐步提高。

  从2010年自治区建材非金属质检站组织的全区水泥企业水泥品质对比验证的结果看,物检大对比“全优及全合格单位”占参加企业总数的50.2%,化学分析大对比“全优及全合格单位”占参加企业总数的65.1%。水泥品质对比平均合格率为94.9%,显示了较高的检验水平和质量水平。

  6.严格生产现场审核,换证工作顺利推进

  2007年5月,新一轮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工作开始启动,截至2010年年底,全区88家水泥企业中共有62家水泥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并取得了水泥生产许可证,有9家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生产许可证手续已上报待发证,有10家企业生产许可证申请手续正在办理当中,有6家企业未办理生产许可证申请。[Page]

  记者:2010年,新疆水泥市场有那些突出的特点?

  吕志坚:2010年,全区建成投产水泥生产线14条,当年新增水泥生产能力1000万吨,年底全区水泥生产能力达3500万吨,实际生产水泥2400万吨。全年水泥供需呈现“两头松,中间偏紧”的态势。主要是吐哈、乌昌局部区域在旺季的9月前后出现短暂水泥供应紧张现象,造成短期价格大幅度波动。我们分析,造成水泥阶段性供应偏紧的主要原因,一是新建水泥项目生产线未能按预期投产,多数生产线在下半年投产,错过了市场时机。二是当年年初受气候或其他因素影响,工程开工时间延后,8、9月份项目密集开工,公路、铁路等重点工程对高品质水泥需求量呈爆发式增长,水泥企业虽早有准备,但仍显力不从心。三是周边的甘肃由于同样存在供不应求问题,调入新疆的熟料和水泥量减少。

  记者:您是如何研判2011年的新疆水泥市场的?

  吕志坚:2011年,新疆水泥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水泥需求量增加迅猛

  2011年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25%,水泥需求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房建方面:2011年安居富民工程30万户,新增水泥需求量200万吨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预计同比增长30%,施工面积增加800万平方米左右,新增水泥需求量130万吨左右。开工改造棚户区危旧住房10万套、1058.87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566万平方米,新增水泥需求量100万吨左右;公路建设方面:计划完成投资350亿元,同比增长41%,新增水泥需求量120万吨左右;铁路建设方面:2011年铁路建设计划投资109亿元(不包括兰新铁路建设投资),同比下降19%,水泥需求减少40万吨左右。兰新第二双线2011与2010年相比增加水泥用量100万吨。水利建设方面:2011年计划投资285.47亿元,同比增长1.91倍,新增水泥需求量170万吨左右。

  上述几个方面测算合计新增水泥需求量800万吨左右。城市建设还将拉动水泥需求增长,但集资建房数量将有所下降,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我认为2011年我区水泥需求增量在700万吨左右,水泥需求总量3100万吨,同比增长30%。

  2.水泥供应和保障能力快速增加

  经过最近几年新型干法水泥的大规模建设,全区水泥供应能力快速提高。2010年新投产的14条水泥生产线,新增的1000万吨生产能力将在今年发挥作用。2011年,预计投产水泥生产线16条,新增水泥生产能力1800万吨。其中图木舒克市前海水泥公司、鑫疆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等7条生产线预计在旺季到来之前投产,新增产能600万吨,一批水泥粉磨站预计也可以在上半年之前建成投产。除了产能增加迅速以外,通过自治区连续3年召开供需衔接工作座谈会搭建的平台,供需双方主动加强沟通,互通信息。水泥企业提前完成了设备检修维护,冬季原燃材料、熟料储备充足,预计全区冬存熟料比上年同期增加100万吨左右。据了解,用户也在进行准备工作。和田要求每个行政村在冬季水泥供应富余、价格低廉的时候,储备水泥300吨~400吨。交通系统在项目未开工之前,已经开始调运、储备水泥。生产企业和用户的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均衡了水泥的生产和使用,增加了水泥的供应和保障能力。

  3.2011年供需形势基本判断

  2011年,预计全区水泥需求总量在3100万吨左右,而到2010年年底,全区新型干法水泥产能2630万吨,到2011年年底预计可达4430万吨。产能大于需求量,理论上应该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存在以下制约因素,第一,部分生产线受各种因素影响拖延投产时间。如伊犁沪新水泥已开工建设3年,受资金限制至今没有投产。第二,部分区域如和田等地区农忙季节或电力供应紧张,水泥企业在生产旺季会受到一定影响。第三,施工旺季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水泥使用量爆发式增长的可能性较大。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对今年全疆水泥供需平衡形势的基本判断是:总体供需基本平衡,在施工旺季仍可能存在品种和区域上的供应紧张问题,但好于上年。供应紧张的产品主要以42.5以上低碱等高品质水泥为主。分区域看,供需情况差异较大。阿克苏、巴州区域由于新增生产线投产较多,产品供大于求。阿勒泰区域供需基本平衡。以下区域可能不同程度存在阶段性偏紧问题。

  东疆区域:吐鲁番、哈密是我区重点工程建设任务较重的区域之一,兰新第二双线、哈密-罗布泊铁路、哈密货车南环线工程、明水-哈密段高速公路、星星峡-吐鲁番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集中建设,并且都进入水泥需求高峰期,新增水泥需求量大而集中。

  2010年吐鲁番、哈密新投产水泥生产线2条,能新增水泥供应量60万吨左右,天山股份在吐鲁番的水泥粉磨系统即将建成投产,可增加40万吨~50万吨供应量。由于重点工程多,高品质水泥需求量大,2011年该区域高品质水泥供应偏紧。

  塔城、克拉玛依区域:2010年塔城没有新投产水泥熟料生产线,南岗建材在奎屯-独山子开发区建成粉磨站一家,今年预计可新增供应量30万吨左右,2009年投产的天盾水泥今年可以新增供应量20万吨。预计塔额盆地高品质水泥偏紧。乌苏青松水泥建成投产后水泥供应会有所改观。塔城、克拉玛依是我区重点工程密集开工建设区域。2011年克拉玛依—五工台一级改高速、克拉玛依—塔城高速公路、乌苏—赛里木湖一级改高速工程开工建设。

  南疆三地州:南疆三地州是我区民生工程建设任务最重的区域,安居富民12.9万套,为全疆安居富民工程的43%。新建廉租房4.1万套,占全疆廉租房的55%,公共租赁住房2.4万套,占全疆公共租赁住房的45%,改造棚户区危旧住房3.2万套,占全疆改造棚户区危旧住房32%,其中棚户区危旧住房改造,新增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同时南疆三地州是对口支援的重点区域,对口援疆资金占全部60%左右。喀什经济特区配套建设项目全面启动。阿克苏—喀什高速公路等一批项目也将开工建设。仅阿克苏—喀什的高速公路2011年就增加水泥用量40万吨左右。

  虽然2011年南疆三地州新投产水泥生产线较多(预计投产水泥生产线8条,新增水泥生产能力880万吨),但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甚至年底投产,上半年供应有缺口。预计全年水泥供应呈现“前紧后松”走势,旺季偏紧的可能性较大。

  伊犁河谷、博州区域:伊犁河谷、博州民生工程建设任务重,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建设新增需求量大。2011年安居富民6.17万套,同比新增水泥需求量40万吨左右。改造棚户区危旧住房7384套,新增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左右,同比新增水泥需求量4万吨左右。

  2011年该区域有4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当年新增水泥供应量为60万吨左右。如果在建生产线按预期投产,伊犁河谷、博州水泥供应呈“前紧后平”态势。

  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区域: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是我区重点、民生工程密集建设区域。2011年兰新铁路新疆段新增水泥用量100万吨,可能一部分从乌昌调运;乌鲁木齐市绕城高速、二环快速、新增需求量150万吨左右。五彩湾—大黄山、奇台—木垒、将军庙—北山煤窑—芨芨湖岔口、准东大井矿—奇台、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吉木萨尔公路,新增需求量20万吨左右;乌昌区域安居富民新增2万套,新增水泥需求26万吨左右;改造棚户区危旧住房2.19万套,新增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左右,新增水泥需求8万吨左右;廉租房7193套;公共租赁住房6122套。以上合计新增水泥需求260万吨左右。

  2010年,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投产水泥生产线5条,新增水泥供应量300万吨。预计乌昌石区域水泥供需总体平衡,旺季偏紧。[Page]

  记者:请谈谈“十二五”期间新疆水泥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吕志坚: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全国开始大规模对口支援新疆,我区迎来了大开放、大发展、大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水泥工业面临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工作思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水泥行业各方面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1年水泥行业发展目标:水泥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25%,水泥产量3100万吨,增长30%,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产品质量合格率98.5%。围绕上述目标主要确定以下工作安排意见:

  1.合理布局,有序发展

  根据《新疆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2015年我区水泥市场需求量约为52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应控制在6500万吨以内,其中新型干法水泥5900万吨。截至2010年底,全疆已形成水泥生产能力350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41条,生产能力2630万吨。2011年在建和预计开工建设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32个,建成后新增生产能力3700万吨。预计到2012年底,加上现有的263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能力,全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可达6330万吨,将提前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目前水泥行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水泥工业产业政策及《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精神,加快已核准及在建水泥项目的建设进度,按照核准文件要求,早日投产达标,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新建水泥项目的核准力争做到合理布局,有序发展。

  2.抓好供需衔接,确保工程供应

  今年是自治区的“民生建设年”,富民安居、定居兴牧、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大幅增长,再加上公路、铁路、民航和水利等重点工程的密集开工建设,水泥用量大幅增加,水泥供应任务将更加艰巨。为确保这些工程的水泥供应,各水泥生产企业要精心组织好生产,提前做好设备检修、维护和原燃材料的储备。有新项目建设和新投产项目的企业要抓紧建设和生产调试,力争早日投产并实现达产达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工程建设对水泥的需求。同时,还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力争做到“四保”,即保数量、保质量、保价格、保服务。水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让利于民生工程建设,为社会多做贡献。要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和联系,确保自治区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建设水泥供应。

  3.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规范企业生产控制

  要继续加强水泥行业质量管理,规范企业生产过程控制,确保出厂水泥和熟料质量。组织召开全疆第二届水泥行业质量暨化验室主任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的新的《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等三个行业规章和《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管理办法》、《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研究出台《新疆水泥行业产品质量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全疆水泥企业化验室的评审工作,换发化验室等级(合格)证。

  4.全面开展能效对标,大力降低能源消耗

  《新疆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末,我区水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主要工序能耗较大幅度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10年降低30%,新疆水泥行业平均能耗达到全国中等以上水平,部分企业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要实现此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为此,今年首要工作是要落实好《新疆水泥行业能效对标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全区所有水泥企业都要按《办法》要求全面开展能效对标工作,各企业要摸清家底,建立完善水泥行业能效对标网上直报系统。另外,我们将联合内地行业主管部门适时组织召开能效对标管理先进经验交流会,学习先进省区的经验与做法,力争能效对标工作取得实效。

  5.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十二五”期间,我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仍非常繁重,需进一步加大淘汰水泥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切实加快落后水泥产能的退出步伐。要贯彻落实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淘汰水泥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有关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市场容量已饱和的地区提前淘汰落后产能。继续通过市场、价格、财税等手段加快落后水泥产能淘汰步伐,用足用好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政策。加速推进先进工艺技术替代落后产能,落实好工业和信息化部批转的新疆差别化产业政策,妥善处理好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关系。延缓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节能及环保标准要求。

  6.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近年来,随着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工艺的日益成熟,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涌现,大力推广和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是我区水泥行业主要方向,也是促进水泥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积极采用适合企业实际的先进适用技术,如水泥助磨剂应用技术、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及其它余热利用技术、水泥立磨装备技术、预粉磨技术、高压变频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积极创建企业技术中心,鼓励技术创新,搞好产学研结合,积极参加技术革新奖评选,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7.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尽管我们加大了行业人力资源的培养力度,每年都举办各类培训班,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采取各种措施引进了各方面技术人才,但仍跟不上我区水泥工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特别是近几年大批新建企业和生产线的建设,使得水泥行业人力资源匮乏,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技术人才的缺乏已成了制约我区水泥工业发展的瓶颈。眼下当务之急是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培训中心及科研院所等资源,采取多种途径培养自身技术人才,加强职业培训,更好地为我区水泥工业服务。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wb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3: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