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向远:十年历程 十年成就 双向服务 创新发展

中国建材报 · 2011-04-14 00:00

  隆重纪念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重组十周年。

  十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中国工业领域来说,从2001年至2011年的这十年,却是值得深深铭记的一段历史。

  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我国的工业管理体制实施重大改革,国家经贸委管理的9个国家工业局撤销,工业系统里的10个综合性行业协会应运而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进行了重组。进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探索、改革和发展,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而又成绩斐然的光辉历程。

  十年前,原国家建材局的一批公务人员,在张人为、雷前治同志的带领下,来到联合会工作,会同邹传胜同志等原协会的工作人员,将已有十五年历史的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进行重组和改造,踏上了开创新业的探索之路。

  十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理顺关系,明确定位。在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的实践中,更新了观念,开拓了业务,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能力,在中国建材发展史上翻开了令人瞩目的一页。

  经过十年的历练,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已经初步建设成为政府靠得住、企业信得过、行业有威信、社会有影响的综合性行业社团组织,组成了有1.5万家直接和间接会员的大家庭,涵盖了建材生产、科研、工程建设、教育、物流、管理等所有领域;以大企业领导为主体的30位行业精英出任不驻会副会长,共同担起建材行业发展的重任;23家专业协会、9个直属单位、16家分会,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努力把联合会打造成具有权威性、影响力和重要话语权的行业组织。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重组的十年,也是中国建材行业波澜壮阔发展的十年:2010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7万亿元,是2000年的9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工业增加值计算,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2010年为46%,比2000年降低了20个百分点,促进了建材行业产业结构“轻型化”;先进生产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小水泥等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加快。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由2000年的占比11%,发展到2010年的占比81%。新型墙体材料由2000年的占比28%,提高到2010年的占比52%。池窑工艺生产的玻璃纤维产量从2000年6万吨,占比34%,发展到2010年的218万吨,占比85%;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建材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0年的9.42吨标准煤降低到2010年的3吨标准煤。在国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工作中,建材行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行业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量从2000年的1.7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6亿吨,增长了3.5倍;水泥工业大力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4800兆瓦;十年期间,全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7倍和22倍。

  惊人的成绩,包含了建材人的汗水和辛劳;报喜的捷报,凝聚着建材人可歌可泣的诗篇。

  而为这些成就的取得竭诚努力和工作的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也深深陶醉在其中!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今天在我们纪念中国建材联合会重组十周年的时候,我们要感谢党中央、国务院十年来对建材行业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国资委、民政部、发改委、工信部、质检总局、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环保部等政府部门对联合会工作的指导和帮助;感谢联合会1.5万家会员单位和全行业1000多万名职工的奋发进取和奉献;我们还要感谢那些为联合会发展付出心血和努力的历届老领导和老一辈的协会工作者;我们也要特别感谢张人为同志为联合会发展壮大开创的新局面,制定的改革发展部署,倡导的务实作风。在此,我谨代表联合会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向关心支持联合会发展的政府部门和为联合会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十年探索,十年积累。今天在我们为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尽情放歌的时候,回顾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十年来不平凡的经历,回忆改革发展的历程,总结其宝贵经验,进一步理清思路,深入思考,探寻其继承与发展的未来方向,将是一件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事情。

  一、改革创新为主线,“双向”服务结硕果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创业的艰辛中磨炼了意志,在成长的曲折中坚定了信念,在快速发展中强化了责任,由小到大、由弱渐强,逐步形成了“团结向上、优势互补、利益兼顾、协同配合、凝聚合力”的工作体系。联合会的工作日益得到政府、行业、企业的广泛认可,为引领行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十年的发展,总结十年的经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1.转变观念,是做好联合会工作的根本前提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工作的定位、作用和内涵都面对着许多挑战,联合会要尽快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不仅班子和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要转变,行业也需要对联合会有一个新的认识过程。

  联合会重组初期,面对多数同志由过去从事政府部门的工作变成履行社会组织的职能;由管理行业变成服务行业;经费由行政拨款,到自立自强;由国家公务人员变成社会组织工作人员。针对当时的种种困难以及对联合会前景存在的担忧,在思想不统一,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明确的工作目标的情况下,以人为同志为班长的新一任协会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当务之急要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统一认识,明确目标。联合会组织大家学习国家关于社团组织建设的文件;请上海建材协会的领导为大家介绍工作经验,学习借鉴其他行业协会工作的先进经验。在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的基础上,制定措施,完善制度,充实人员,组建新的工作机构,结合行业发展的形势、政府对行业协会的要求,确定了联合会双向服务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针,提出了“自律、维权、服务、中介”的办会宗旨。同时,联合会积极疏通相关渠道,争取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和指导,坚持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重组后的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很快形成了方向明确、目标一致、团结一心、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工作局面。

  2.“双向”服务,是做好联合会工作的核心载体

  十年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坚持为政府、为行业、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坚持贯彻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参与制修订一系列国家有关行业发展的规划、政策、行政法规、行业标准、规程等,并推动贯彻落实,为协助政府引领行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协助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积极参与产业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重组后的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虽然不再具有政府职能,但向政府建言献策,尽可能多地在国家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中为行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维护行业利益,仍然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们提出的把建材和建筑上下游两个行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建议,被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在政府部门征求“十二五”规划纲要意见时,我们提出的有关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兼并重组、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很多建议得到了采纳。

  同时,积极配合政府出台各项行业政策、制定行业规划,完成了建材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以及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建材、非金属矿等专项规划(草案)的编制工作,充分反映了行业的意愿和呼声。

  积极提出政策建议,行业发展得到支持。国务院办公厅[2003]103号文件《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涉及关于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问题,我们建议将“制止”改为“防止”,使新型干法水泥得到更好发展;国务院[2009]38号文件也采纳了联合会的建议,将平板玻璃发展列入宏观调控之中。就开展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的工作,张人为会长、雷前治副会长主动向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财政部提交书面建议,得到了各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建材工业出现较大的起伏。联合会及时归纳整理涉及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报送政府有关部门,使加工玻璃、石材等产品出口退税率得到调整。

  协助政府制定行业准入条件,规范行业发展。我们会同相关专业协会先后完成平板玻璃、玻璃纤维等3个行业准入条件,向工信部呈报了水泥、砖瓦、建筑陶瓷等9个行业准入条件建议草案。同时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建筑防水卷材生产许可实施细则》、《玻璃熔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专项推广规划》等多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制修订工作。

  主动开展相关政策课题的研究,规范行业发展。我们先后承担了国资委、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委托的多项研究课题、信息动态分析等工作,仅近3年就完成了36项。

  在参与全国人大循环经济立法调研中,建材成为工业系统中唯一的一个产业,开展了近20个循环经济系列课题报告。由此,建材工业被列入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和试点产业。

  为推动我国节能建材发展,联合会提出《节能建材及其应用技术的调研和推广(B33项目)》项目,并一举中标;在中国终端能效项目办、发改委等部门的指导下,撰写了《中国节能建材产业的发展现状》等7个报告。

  目前,联合会正在开展低碳排放与建材产业的研究工作,以引导建材行业走低碳排放与可持续发展道路。

  国家行业标准化组织不断壮大,覆盖面不断扩展。受国标会和工信部委托,联合会管理着建材行业15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个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8个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目前,建材行业现行有效国家标准505项,行业标准740项。联合会还接受工信部的委托,完成《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修订工作,该规程现已发布。

  发布行业信息,提供运行分析报告。联合会建立了重点监测企业统计报表及报送制度。目前,国家公报的国民经济数据中的水泥产量以联合会核对为准。受国家统计局委托,联合会每年修订建筑材料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建立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浮法玻璃生产线以及池窑玻璃纤维纱生产线建设与生产统计信息,填补了国家统计的空白。

  联合会自2002年开始陆续编制和发布的《建材行业发展报告》、《建材行业环境报告》、《建材行业质量报告》和《建材行业科技发展报告》,已初步产生了品牌效应。

  建立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行业服务体系建设。联合会在促进建材行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制定并发布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创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工作条例》,启动了科技创新平台的申报工作。

  联合会从2003年起对建材行业科技成果进行鉴定、负责科学技术奖评审及国家科技奖推荐工作。截止到2010年,联合会为76个项目作了成果和新产品鉴定,有202项科技成果获得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授奖人数达1371人次。经联合会推荐,先后有1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联合会还会同中华全国总工会从2006年起,每年开展“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奖活动,4年来共评出359项获奖项目,这是目前我国工业系统唯一面向一线职工的技术革新奖项。在联合会带动下,全国22个省市的建材协会和工会,以及砖瓦、机械、石材等协会也相继开展了“技术革新奖”的评选工作。

  积极组织各种业务与技术交流活动,为企业拓展市场搭建平台。联合会结合实际举办各种形式的论坛,促进企业技术、经济、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我们与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主办了“循环经济与中国建材产业发展博鳌论坛”;与发改委联合主办了“建筑材料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理事会联合主办了“水泥与混凝土利废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与工信部联合主办了“全国玻璃行业余热发电暨烟气治理现场交流会”;与中国水泥协会联合主办了“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现场交流会”;举办了“水泥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海螺论坛’”以及建材工业产学研工作现场交流会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联合会支持中国硅酸盐学会主办的中国国际玻璃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玻璃展。国际建筑展、国际墙材展、国际绿色建材展、唐山陶瓷展、中国(天津)国际建筑节能与新型建材展、国际石材展、中国复合材料展等一批具有品牌影响的展会,在国际、国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肯定,成为建材企业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桥梁。

  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维护企业利益。加强外国涉华建材贸易情况监测预警,建立国内企业损害预警机制,及时组织行业企业提出贸易损害诉讼申请,是联合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近些年,欧盟、印度、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分别对我国建材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摩擦,联合会成立了专门应对机构,按季度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报告。

  联合会高度重视玻纤行业遭遇的反倾销调查,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向商务部报送了《关于紧急应对国外对我国玻璃纤维反倾销调查的情况汇报和建议》。为了应对土耳其的反倾销调查,联合会组织了三大玻纤企业座谈会,并组团前往土耳其,开展无损害抗辩的工作。

  开展职业培训,评选行业劳模。受人社部的委托,联合会承担了建材行业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行业的鉴定机构已由当初的28个增加到42个,鉴定人数由当初的每年几百人增加到2010年1.4万多人次,累计鉴定5.2万人次;鉴定范围从水泥拓展到玻璃、陶瓷、石材、石灰、石膏、防水、砖瓦等19个行业,编写了7本教材,启动了13个工种的题库建设。

  2007年,联合会会同人社部恢复了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活动,有299人获得全国建材行业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99家企事业单位获得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称号。[Page]

  3.影响力和引导力,是联合会推动行业发展的基础

  联合会做好“双向”服务,最终目标就是要体现在“影响”和“引导”上。

  “影响”就是通过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了解企业改革发展的状况以及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通过联合会向政府部门反映,影响政府决策,使政府部门在决策过程中,更好、更全面地掌握了解情况,使决策更加贴近企业和行业的实际,使企业合法、合理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发展。比如,2004年,面对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问题,在国家对水泥工业拟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前,联合会与水泥协会一起用了5个月的时间,先后到多个省市调研,提出了既符合行业实际,又有助于推动新型干法水泥加快发展的建议,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采纳,既保护了行业利益,又促进了健康发展。另外,针对玻璃、玻纤行业准入门槛过低等问题,联合会积极向政府部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也得到了采纳。

  “引导”就是联合会要从行业整体利益出发,而不是单从企业个体利益出发,通过规划和各种政策的作用,以及有针对性的工作,使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并能够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对党和政府已经作出的决策,联合会引导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决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不顾全大局。举例来说,国家淘汰落后生产力,逐渐淘汰立窑水泥,这是国家实施的结构调整大计,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引导,引导企业放弃小利获取大利,引导企业努力转型,避免企业在转型中受到侵害。我们对“JT窑”的研讨论证,对所谓“凝石替代水泥”的揭露,都取得了行业的支持和信任,有效地维护了行业利益和广大企业的利益。

  通过“影响”和“引导”,正确处理好政府、协会、企业之间的关系,联合会的工作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4.加强“三力”建设,是搞好联合会增强自身服务功能的必备条件

  十年来,我们不断加强联合会的组织建设和内部管理,建立了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等民主议事机制和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了联合会的自律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符合联合会自身发展规律和建设需要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加强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努力将联合会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培养了一支热心于联合会工作、肯学习、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同时,把“提高活力、增强合力、壮大财力”的“三力”建设,作为加强联合会自身建设的必备条件。

  联合会能够稳步发展,与加强联合会的“三力”建设的指导思想的提出和实施密切相关。

  “提高活力、增强合力、壮大财力”是统筹与组合联合会内部各种资源,打造联合会系统的整体形象,建设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的重要保证。活力是基础,合力是目标,财力是保证;活力在于创新,合力在于机制,财力在于服务。其中,尤以合力建设更为重要,建材领域里的协会,包括联合会、各专业协会和各地方协会,相对来讲较为弱小,必须抱团取暖,必须加强相互间的业务联系与合作,共同提升服务功能,形成团结、合作、和谐的氛围,来实现联合会系统的合力。

  强化“三力”建设,需要制度作保证。我们理顺了联合会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党的领导、人事管理、业务指导、工作协调、财务监督、总体服务”的管理原则,正确处理联合会与各专业协会之间的关系,明确联合会的工作职责,完成内部机构的调整;先后制定了多项工作制度和规则,初步形成了以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为基础,以直属单位、专业协会、各省市地方建材协会为支撑,以行业内最具代表性的会员单位的参与和支持为依托的协会组织服务系统。“三力”建设的实施,提升了联合会系统的整体形象,一个相互配合,效能协同的联合会工作系统基本形成。

  5.坚持科学发展观,是联合会更好引领行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行业协会才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认识与把握行业发展的规律。十年来,我们坚持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促进建材行业科学发展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

  在十年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建材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建材行业科学发展的一面旗帜。只有坚持《战略》的指导,行业才能科学发展;也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战略》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发挥好《战略》对行业的引导作用。

  联合会举行了《战略》回顾与展望活动,从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出发,认真总结《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经验、成就和不足;正确分析、判断建材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同时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即适应建筑业发展的要求,强化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建材行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延伸建材产业的产业链,加大发展各种加工制品业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以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为重点,推进建材工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共用基础性材料的发展;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推进建材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战略》总结与回顾活动,得到了邹家华同志的肯定。邹家华同志特地发来贺信,指出:要“从加快转变建材发展方式出发,认真总结实施《战略》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期更好地发挥好《战略》对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引导作用”。

  十年历程,十年成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经过十年的实践,在服务政府、引导行业、自身建设、规范运作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完善,行业影响力、社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十年来,联合会的工作多次获得国资委、民政部、中央文明办、质检总局、工信部、全国总工会、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的表彰。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今天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更与人为同志付出的心血息息相关。人为同志在建材战线工作了48年,长期担任国家建材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主要领导,对建材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领导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及一系列行业改革发展的措施与对策,有力地推动了建材行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我国建材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提出了联合会建设的系统思路,倡导了朴实肯干、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建立并完善了与各级政府及广大企业的沟通渠道,建设了务实、团结、高效、廉洁的领导班子和热心社会组织工作,有较强责任心和事业感的工作团队,使联合会的工作蒸蒸日上,面貌一新。他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坚持党性,顾全大局;关心同志,作风朴实。他在引领、影响建材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加强联合会的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行业的敬重和爱戴。

  在此,我们感谢人为同志为我国建材行业发展,为联合会的建设和壮大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对他表示深深的敬意![Page]

  二、继承创新,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协会

  我们纪念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重组十周年,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回顾,更是为了在十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行业协会在发展中的挑战也必然越来越多。我们既面临新的发展壮大机遇,又面对种种新挑战的考验。提升水平,完善功能,更好地实施“双向”服务,在行业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将联合会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协会,是我们今后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作为全国建材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社团组织,地位重要,使命特殊、任务艰巨。我们要牢牢把握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发展纲要,继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抓好技术研发与自主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建材工业走“两型”发展之路。

  我们要协助政府全力推进行业发展,做好行业发展规划,谋划行业科学发展的思路,把联合会打造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

  我们要坚持发挥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主动积极参与相关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不断丰富和发展《战略》,努力引领行业科学发展。

  我们要主动地积极参与建材行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行业准入条件的起草等工作;提高质量意识,加强产品质量的管理,努力提高全行业的标准水平,进而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我们要坚持开展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推进行业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努力组织行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我们要坚持跟踪、分析行业经济运行中带有全局性、苗头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努力提高指导行业工作的预见性。

  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行业、企业的意见,向政府反映诉求,努力维护行业、企业的权益。

  我们要积极引导会员单位开展行业自律,制定和实施自律机制,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管理。

  我们要积极承担、完成政府部门委托的各种研究课题、信息动态分析等任务,努力为政府制定行业政策提供依据。

  我们要积极组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不断提高行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我们要积极跟踪与研究市场动态,组织国际、国内交流和展贸活动,引导企业开拓市场、赢得更多的商机。

  我们要组织实施行业道德准则,大力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协调好企业之间的关系,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联合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胜任、素质较高的行业协会团队。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政府和企业的信任。

  我们要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制定联合会自身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联合会的自身建设和改革发展,全面提高联合会的服务能力,建立积极向上、有序协调的工作氛围,同时要增强联合会的经济实力,努力打造联合会系统整体的品牌形象。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行业协会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以此为起点,以国资委提出的“行业协会品牌建设年”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开拓进取,强化制度和机制改革,促进科学发展,力争把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建设成为服务质量一流、能力水平一流、发挥作用一流、规范运作一流、诚实守信一流的社团组织,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协会。

  抚今追昔,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无愧于政府的厚望、行业的使命、会员的期盼。

  新的征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豪情满怀,开拓创新,必将再铸辉煌。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wb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