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泥工业发展报告

安徽省硅酸盐学会秘书长 丁奇生 · 2011-04-13 00:00

  一、安徽省水泥工业重要发展时期回顾

  安徽省水泥工起始于1958年,经过50余年的发展,水泥及非金属优质材料工业已成为安徽省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它经历了以下四个重要发展时期。

  (一)1958~1977年,水泥工业跃进、调整、恢复时期

  1958年,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按照“大、中、小并举”和“土、洋结合”的方针发展水泥工业,计划在全省建设10个年产3.2万吨的水泥厂。后因设备、资金等原因改为建设5个水泥厂,即芜湖县长江水泥厂、寿县水泥厂、凤台水泥厂、安庆月山水泥厂、蚌埠专区(烈山)水泥厂。这些水泥厂先后于1960—1962年建成。同一时期建成的还有煤炭部门的淮南矿物局水泥厂和水利部门的东关水泥厂。

  全省各地还用简陋的设备建了37个更小的水泥厂,其中蚌埠市的淮河水泥厂于1958年7月建成投产,成为安徽省第一个生产硅酸盐水泥的水泥厂。1958年,安徽省巢湖水泥厂列入国家建设计划,1959年该厂第一条年产15万吨水泥的湿法回转窑生产线投产,生产出安徽省第一批大水泥。1962年底,第二条相同规模的水泥生产线投产,使该厂的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

  1962年.全国国民经济调整,多数水泥厂关停并转,全省只有巢湖水泥厂等少数企业维持生产。1970年,中共中央北方农业会议后,号召全国大办“五小”工业。安徽省新建了一大批小水泥厂,原有的年产3.2万吨的水泥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水泥工业开始好转。1977年,全省水泥产量达到159万吨,其中巢湖水泥厂生产能力为年产45万吨。安徽省建材工业原归建设部门管理,1977年11月安徽省建材工业局成立,行使全省建材工业管理职能,标志着安徽省建材工业有了一个独立的工业主管部门。

  (二)1978-1990 年,水泥工业形成重要产业时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过拨乱反正,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水泥工业加快了发展步伐,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大中型水泥生产企业。1978年,宁国水泥厂开始筹建,引进日本4000rd熟料水泥生产线技术与装备。1982年开工建设,1985年4月竣工投产,成为当时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水泥厂之一。1982年,芜湖白马山水泥厂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为50万吨。1984年,巢湖水泥厂4#生产线投产,全厂年生产能力达到了62万吨。1988年,安庆白水泥厂投产。

  这个时期,全省县以上小水泥厂多数进行了以窑为中心的技术改造。1988年底,全省已有86台机械化立窑,可以稳定地生产425#水泥。东关水泥厂700t/d熟料预分解窑水泥生产线投产。1990年.全省水泥产量850万吨,其中大水泥200万吨。

  (三)1991~2000年,水泥工业重点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安徽铜陵水泥厂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竣工投产;巢湖水泥厂5#生产线竣T投产;5条10万吨,年熟料五级预热器窑水泥生产线竣工投产。全省8.8万吨,年级立窑水泥厂普遍进行了技术改造,推广“立窑节能14项技术”,使立窑水泥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明显提高。1997年后,国家建材局提出“上大改小”和地方水泥贯彻“限制、淘汰、改造、提高”八字方针,一些规模较小、能耗较高、质量和环保较差的立窑水泥厂逐步被淘汰。

  2000年,水泥产量2136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和其他回转窑水泥达1000万吨,占水泥总产量的46.8%,明显高于全国25%的指标。

  (四)2001年~2010年,水泥工业高速发展、全面提高时期

  我国作为世界水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成员,进入新世纪以来,主要生产工艺与装备紧跟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潮流,即以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为基点的同时,向生产规模大型化、装备高效化(包括节能、降耗、安全运转、信息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产品高性能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发展,不断推进水泥工业成为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这个时期,新型干法水泥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要归功于广大水泥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技术日益成熟、装备日趋国产化:生产线达标达产速度加快、单位产量投资大幅下降、技术经济指标越来越先进,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已经真正被水泥企业所接受,主要体现在:由于市场竞争.落后的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已陷入真正意义上的被淘汰境地;整个行业已从单纯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从技术装备落后型向技术先进型、从劳动密集型向投资密集型、从管理粗放型向管理集约型、从资源能源浪费型向资源能源节约型转变。

  可见,改革开放为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机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水泥生产工艺和装备的技术进步,同时水泥工业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Page]

  1、“十五”时期

  全省实施“一线三点”战略,重点发展2500ffd熟料、5000ffd熟料生产线。“一线”即长江沿线.以海螺集团为主体;“三点”中的第一点,巢湖地区,以巢东集团、皖维集团、铁道水泥厂为主体;“三点”中的第二点,淮河沿线,以淮南矿业集团水泥公司为主体:“三点”中的第三点,淮北地区,以淮北矿业集团水泥公司和众城水泥公司为主体。

  截至2001年底,全省共取缔、关闭小水泥厂286家,淘汰落后机立窑水泥生产线32条,生产能力1125万吨。整顿后尚有水泥生产企业221家,其中粉磨站24家。全省水泥生产能力3730万吨,其中回转窑水泥生产能力1930万吨,机立窑水泥生产能力1800万吨。

  2005年,水泥产量:32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3987万吨。2005年,吨水泥熟料标准煤耗:机立窑平均为141 2kg/t,新型干法窑平均为118.5kg/t。2005年,吨水泥综合电耗:机立窑平均为85kWh,新型干法窑平均为114 kwh;水泥粉磨站综合电耗55kWh,这个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企业改制、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对外开放和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步伐加快、力度增大,使全省水泥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靠新出强,水泥工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成为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支柱产业。

  2、“十一五”时期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水泥工业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节能、利废和保护环境为重点,加大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加快,运行质量整体健康、稳健。

  2007年,全省水泥产量达5160万吨,居全国第10位,其中新型于法水泥占86%;水泥熟料产量达7900万吨,居全国第3位。2009年,全省水泥产量725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6450万吨),比2005年增加403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9663万吨,比2005年增加5676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一位。2009年,水泥散装量3557万吨,散装率由2005年的33.3%提高到50.4%,居全国第七位,中部第一位,领先全国平均散装率4.14个百分点。

  2009年,吨熟料标准煤耗:机立窑平均为120kg/t,新型干法旋窑平均为109kg/t,分别比2005年下降15 kg/t和8 kg/t2009年,吨水泥综合电耗:机立窑平均为80kwh,新型干法窑平均为105 kwh,分别比2005年下降5 kWh和9 kWh;水泥粉磨站综合电耗48 kWh,比2005年下降7kwh。

  2010年底,全省水泥生产企业172家,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10069万吨,水泥产量8096万吨,水泥散装率达到553%。水泥生产企业中,按生产工艺可分为:

  (1)1000t/d~10000t/d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75条,其中日产5000t/d熟料及以上生产线48条,正在建设的12000t/d熟料生产线三条。

  (2)新型机械化立窑(JT窑,窑直径在3.6m以上)11条(7家企业)。

  (3)水泥粉磨生产企业126家。

  二、安徽省水泥工业发展环境

  (一)外部环境

  从宏观经济政策看,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开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经济开始进入由人均GDP3000美元向人均GDP5000美元跨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经济结构变化最快。可以预期,若干年内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7%以上的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一定规模。中国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人口基数大,人均GDP偏低。这些既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要求水泥工业适度增长,安徽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水泥工业发展将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建筑业、家庭装饰装修业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给水泥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科技进步将有力促进安徽省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促进产品质量与档次的提高,促进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对外贸易环境的好转,必将促进安徽省水泥和水泥熟料出口的大幅度增长。

  (二)自身条件

  安徽省水泥工业已进入调整时期,水泥工业应充分利用目前的有利时机,在宏观调控和规划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先进工艺的发展促进落后工艺的淘汰,不断优化水泥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

  1、市场需求预测

  我国水泥消费需求仍有一点的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全省建筑、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事业将继续高速发展:适逢“新农村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地处华东内陆腹地。东邻江苏、浙江、上海,华东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发展迅速,这些因素都会对安徽省的水泥保持一定需求。

  2、安徽省发展水泥产业的优势

  (1)资源优势

  安徽省资源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铁、铜、硫、磷、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年产原煤4677 77万吨),铁矿储量29.9亿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和第2位。安徽省境内石灰石资源储量大、品位好。尤其是沿江、淮北、皖南等地石灰石资源更为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达30多亿吨(安徽省沿江流域蕴藏着上百亿吨的水泥用优质石灰石资源),这为安徽省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在沿江建设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安徽省与6省交界,省内外公路、铁路和黄金水道物流优势明显,交通便利。[Page]

  (2)技术优势、企业优势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是建材行业知名的研究院、设计院,同时也是建材行业知名的水泥机械生产基地,主要从事水泥生产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制造;水泥工厂的工程设计、技术服务、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等工作,具有60年的光辉历史,迁址安徽省合肥市32年。1999年7月改制后进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全院现有职工259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2人。在2009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100强中名列第10,排在建材企业之首。入选2009年度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是全国建材行业首批AAA级信用企业:荣获“中国百家创新示范企业”奖。

  安徽海螺集团是我国水泥T业的排头兵,通过近十余年的实践,集团在大型水泥熟料生产线设备国产化、300万吨级大型水泥粉磨站的设计、水泥低温余热发电自主开发、工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环保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具有很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已经掌握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核心技术,为安徽省水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3)区位优势

  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是中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2008年,全省户籍人口总数为6740.8万人,位居全国第8位。

  境内主要为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可分成五个地貌区: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安徽省承东启西,交通便利,其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建筑交通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安徽省水泥产品极为重要的市场。此外,还可以通过长江水系,进人海洋运输,出口东南亚、东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有着运输成本低的优势。

  三、安徽省重要水泥生产企业

  (一)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9月1日,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其所属的宁国水泥厂、白马山水泥厂与水泥生产经营的相关资产出资,独家发起成立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水泥及商品熟料的生产和销售,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水泥、熟料供应商。截至2009年底,“海螺水泥”共拥有31个大型水泥熟料基地和44个水泥粉磨站,广泛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广东、陕西、甘肃、四川、重庆、贵州、山东等.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已投产和在建的2500—10000t/d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近70条,全部采用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具有产量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环境保护好等特点。水泥产销量已实现1亿吨,连续16年居全国水泥工业第一位,连续多年位居亚洲第一,进入世界水泥三强。三条日产10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代表着当今世界水泥工业最先进的水平,并已开始在芜湖、铜陵建设j条日产12000吨熟料生产线。

  “海螺”牌高等级水泥和商品熟料为公司的主导产品,“CONCH”商标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海螺”牌水泥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免检产品,长期、广泛应用于举世瞩目的标志性工程,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磁悬浮列车(轨道梁)、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浦东国际机场、海沧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工程。同时,产品出口美国、欧洲、非洲、亚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铜陵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铜陵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由浙江上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上峰集团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浙江富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黑猫神蚊香集团有限公司五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总投资16亿元的两期T程被列入安徽省和铜陵市“861”行动计划项目和铜陵市招商引资重点建设项目。三条一4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分别于2005年7月18日、2006年10月28日、2009年8月29日建成投产,配有三套9000kW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每年可发电1.8亿度。配套工程5000吨级长江水运码头及全长7.8km的主厂区至长江码头国内首条远程曲线双层送料长皮带输送机于2006年5月份投入运行,目前码头年吞吐水泥熟料和原煤的能力可达到700万吨。

  铜陵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发改委等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60强,位列第23位。公司已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09年“上峰”水泥商标被同家T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三)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皖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核心企业,于1996年由原安徽省维尼纶厂(安徽皖维集团公司前身)独家募集发起设立的股份制企业。皖维股份公司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积檄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形成化工、化纤、建材三大产业相互依存的产业链产品链。进人新世纪,针对煤化工、高能耗、资源密集型的企业现状,公司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较好地化解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企业走上了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分公司现有一条6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二条1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年生产水泥熟料200多万吨,消化煤灰、电石渣等工业废渣60多万吨,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四)安徽巢东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巢东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巢东集团公司)位于巢湖市,由原巢湖水泥厂和东关水泥厂于1999年经省政府皖秘(1999)228号文批准合并设立,是一家以水泥为主兼有多种经营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为省50家重点骨干企业集团之一,隶属于省委企业工委(省属企业国资办)管辖。

  巢东集团公司拥有1个控股上市公司:安徽巢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1个全资子公司:合肥龙巢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4个控股孙公司:巢湖东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东环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东兴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和金寨县山美水泥粉磨站。年产水泥300万吨.巢湖牌、东关牌水泥质量稳定、性能优良,为安徽省名牌产品。[Page]

  四、安徽省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趋势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发展促调整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优化升级为中心,以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途径,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改造现有企业的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进企业重组、改制,支持大集团、大企业发展壮大,提高竞争力。节约并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方向

  以市场为导向,走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技术进步.发展先进生产工艺,加速调整水泥工业结构。坚持以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建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在水泥及熟料产量适度增长的同时,实现安徽省水泥工业从数量型向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和深加工为主的质量、效益型转变,高耗能、污染型向节能利废环保型转变,实现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和全行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把水泥工业建设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原材料工业,把安徽省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水泥及熟料生产基地。

  (三)发展目标

  继续保持安徽海螺集团水泥、熟料供应量国内名列前茅、世界前五的地位。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提高。新项目水泥熟料烧成热耗要低于105公斤标煤/吨熟料,水泥综合电耗小于90千瓦时/吨水泥;石灰石储量服务年限必须满足30年以上。2015年,安徽省水泥工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环保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四)发展重点

  1、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禁止新建、扩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以外的其它类型水泥生产线。

  2、改造一批企业。对于列人淘汰计划的漫法窑和机立窑企业,要按照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的要求进行技术改造,改造的重点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减少工业污染。淘汰一部分落后生产能力。按照“等量淘汰”或“超量淘汰”的原则,通过发展新型干法预分解窑生产线,继续淘汰产品质量不稳定、环保不达标的落后水泥生产能力。

  3、水泥工业要向利废环保型发展迈出重要步伐。水泥工业要在清洁生产的同时,在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利用,处理城市垃圾、污泥和有害废弃物,以及废油、废轮胎等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支持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重点支持在有资源的地方,以熟料基地加粉磨站模式建设日产4000吨以上规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水泥能力的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

  5、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粉煤灰、电石渣、高炉矿渣等工业废渣和建筑垃圾作原料取代天然资源。改进窑炉结构,采用节能型保温材料,向高效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普遍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6、大力推广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推广矿渣和粉煤灰超细粉磨,根据市场需求发展配制干浆和高性能混凝土。

  7、扩大水泥及水泥技术装备出口。我国水泥及水泥技术装备具有价格优势,“十二五”期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及我国水泥工业和水泥技术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出口和竞争能力将进一步提高。要扩大我国预分解窑技术装备在国际市场,尤其是第三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优势,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五)生产力布局

  水泥是安徽省建材丁业的主导产品,“十二五”期间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保持安徽省优质新型干法水泥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完善生产力布局,“十二五”期间,重点是继续建设以安徽海螺集团为龙头的长江沿线水泥熟料生产基地,以及巢湖、沿淮、淮北三地的优质水泥熟料生产基地。

  (六)行业政策

  1、将水泥工业列为安徽省重点支持发展的基础原材料工业,进一步推进水泥产业升级和现代化。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链结构。提高水泥及非金属优质材料工业集聚的层次,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和营销、品牌等环节延伸,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品牌的目标。   

  2、鼓励综合利用T业废渣和建筑垃圾,积极利用低品位原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利用工业废渣、尾矿、城市垃圾等为原料和燃料且用量达到30%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继续实行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的改善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项目。

  3、加强水泥矿山的管理,严格采矿许可证制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确保石灰石及配料采矿权布局合理,合理开发利用石灰石资源;禁止采用对资源有破坏性的民采民运矿山开采方式;日产2000吨以上规模生产线必须有经过储委审批的矿产资源地质报告:落实石灰石矿山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措施。

  4、严格生产许可证管理,对违反产业政策企业、化验室不合格企业,不受理生产许可证申请,对无证生产企业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新、改、扩建水泥生产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5、大力发展散装水泥,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限制立窑水泥,制止不符合标准的水泥进入市场,保证工程质量,促进安徽省水泥工业的结构性调整。重要建设工程、城市住宅工程、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各类大、中型水坝、桥梁、隧道(洞)、涵洞、水闸和采用水泥建筑的高等级公路与高速公路路面、各类大、中型建设工程的基础和结构部分(包括大、中型工程所使用的承受荷载的预制构件)必须使用回转窑水泥,确保工程质量。

  6、加大研发经费支持力度,加快科技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要大力引导和支持全省水泥工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通过技术开发中心的有效运作,吸引社会和国际合作伙伴的科研力量进入。研究开发具有自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增强技术储备。要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开发中心的投入,加快技术中心人才的选拔培养,促进技术开发中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组织引导水泥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交流活动,结合水泥科技交流活动,结合科研、设计单位的改制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创造条件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社会上各种科技资源共建技术开发实体,以项目、课题为纽带,组织产学研共同攻关,帮助水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加快技术进步步伐。

  7、加强相关部门间的紧密协作,促进新型干法水泥的推广应用。水泥的发展涉及到诸多行业,加强同各部门特别是建材、建设、交通等主管部门间的协作,实施建筑业、交通业、房地产业和建材业的联动战略。切实解决科研、生产、建筑设计、施工等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做大做强水泥产业。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zq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19: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