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式淘汰困境:国内水泥企业骗补花样起底
在近些年政策淘汰落后产能、节能降耗等奖励资金的鼓动下,企业钻空子“骗补”的行为也悄然滋生。
审计署近日公布的348个违规使用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资金的项目中,水泥企业的数量占到近五分之一,共计违规获得资金8765万元,其中不乏亚泰集团这样的大企业。
“骗补”花样多
在不符合淘汰落后产能项目申报的条件下,亚泰集团哈尔滨水泥有限公司(下称“亚泰哈尔滨”)和吉林省舒兰市亚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亚泰舒兰”)分别获得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1080万元和123万元。
目前,亚泰舒兰的项目正在整改中,而亚泰哈尔滨已被黑龙江省要求对其申报材料进行进一步复核确认。
记者昨日致电亚泰集团证券事务代表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领导正在开会,不清楚情况。截至发稿,亚泰集团未能就对违规获得资金给出回应。
水泥行业的落后产能,即指单位水泥能耗和排放指标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产能。
2011年4月20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提出对符合落后产能的项目并进行淘汰的企业予以资金奖励。
但政府这种靠资金奖励以实现产能淘汰的做法没能得到较好的贯彻。
政府制定年度淘汰落后产能总量,企业申请上报。但在总量和市场上真正主动想要淘汰的落后产能之间,仍有空缺存在。“地方政府有时候也会协助审批,为企业开绿灯,对上好交差,还有利于当地财政收入和领导政绩。”一名水泥企业管理人员对记者说
“违规获得国家补贴资金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将不是属于申报行列的项目改头换面,伪装成为可以申请资金的项目,达到骗取的目的。”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比如一个水泥厂要改造生产线,只是常规改动一下,更新一些关键设备,使得生产运行效率达到预期效率,但有些水泥厂的做法是向国家报批这项改造涉及能源节约利用,采用新技术可使窑尾烟气排放降低、节约电耗等。
“但实际上生产线改造时并没有这些技术应用,只是私下公关一下审查机构,或者做一份假的申报材料,做做文字上的功夫,就可以得到国家资金支持。当然这笔钱也归水泥厂自己自行支配了。”
在66个违规获得三项资金的企业中,一些企业通过编造虚假产量、虚假生产材料、虚假工商营业执照和电费缴纳发票等资料,骗取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
“淘汰立窑国家有补贴,有的企业立窑已经多年不生产甚至早已被淘汰不存在了,还拿来骗取国家补贴。地方政府和企业有时是利益共同体,有的节能项目未开工建设就有可能被有关部门竣工验收,以拿到国家资金为第一要务。”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大型水泥企业的管理人员表示。
在违规获得资金的项目中,河北省武安市华冶水泥有限公司将2008年已拆除的30万吨水泥湿法生产线虚假申报为2011年拆除,骗取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314万元,湖北省荆工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窑炉节能改造项目将2008年前完工的项目作为新项目申报,骗取合同能源管理奖励资金213万元。
此外,还有企业通过重复申报项目,套取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另有企业通过多报节能量,违规获得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
“另一个办法就是本身是能够申请资金补贴的,但报上去的项目和实际建设的不符,省下来的那部分资金就可以侵占了。”上述业内人士说,比如一个水泥企业要申请新建一条水泥窑综合处理城市垃圾的项目,报备的项目规模是4000t/d,日处理垃圾100吨。
“报上去是这样的规模,实际修建的时候,只是3200t/d的,日处理垃圾50吨或者干脆没有,这样投资减少,而国家的补贴就会被水泥企业挤占挪用。”
审计署公布的名单显示,有企业将获得的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挪用于接收企业资产补偿款支出,或挪用于淘汰项目的前期费用。
强制淘汰困局
在企业戴着“落后产能”的帽子赚取财政资金的背后,是淘汰落后产能难的现状。
江苏地区一家水泥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目前淘汰落后产能其实很难。“最主要还是因为利用落后产能生产,依然有利可图,还能赚钱,没到亏损或者倒闭的地步。”
“拿立窑来说,立窑的生产质量的确不如新型干法窑,但最开始不是强制淘汰的时候,新型干法水泥根本没法撼动立窑的市场。”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一个立窑厂几百万就可以做下来,一个新型干法厂需要投资几个亿,而且立窑做环保无非就是加一个除尘装置,相比新型干法厂的投资,也是少了很多。
“如果没有政府强制淘汰落后产能,恐怕今天我们国家还是以立窑为主要生产工艺。”上述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淘汰落后产能,依然步履艰难,单靠市场力量难以成行。
“另以脱硝来说,它给吨水泥带来的新增成本在10~40元,政府不补贴,企业不会主动做这件事情。产业政策虽然规定了脱硝的标准,但实际操作起来,企业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或者检查来了,就把脱硝装置开起,检查走了,就把设备关了。现在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不少地方都是这个样子,何况不补贴,那企业更要想办法钻政策法律的空子了。”
而在一些余热发电、节能粉磨、降低能耗的节能项目上,水泥企业也未进入真正的节能时代。
“目前水泥行业的整合并购仍在进行当中,许多中小企业目前是待价而沽,等着被收购,而大企业忙着收购,对企业内部整合也没有大规模开展。”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编辑:刘冰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