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前治:十二五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 2011-04-07 00:00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

  “十一五”水泥行业简要回顾

  世纪末,虽然中国水泥产量虽然已经达到5.95亿吨,但生产水泥的技术和装备仍然还是以立窑和湿法窑为主,新型干法的比重只有6%,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

  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把水泥列入全国重点调控的产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全行业抓住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拉动水泥需求高速增长的机遇,水泥产业结构得到迅速调整。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水泥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世界水泥发展史上许多奇迹。主要成就:

  1、产量快速增长

  2010年生产水泥18.7亿吨,年均增长11.7%。五年间共生产水泥75亿吨,占建国60年水泥总量的40%。

  2、新型干法窑高速发展

  五年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达5755亿元,已经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696条,新增熟料产能7.7亿吨,分别占总量的55.55%、61.45%。

  3、落后产能迅速退出

  五年间共淘汰各种落后产能4.34亿吨,占全部落后产能的55.50%。

  4、节能减排成效显着

  到“十一五”末已经有700余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增设了余热发电,已经建成561台套机组总装机容量达4786兆瓦,2010年发电177亿千瓦时。

  五年间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1.7%而总能耗只增长了7.6%,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41%,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吨水泥的综合能耗预计下降到97.6千克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了24.6%,年均下降5.5%。

  5、大企业快速成长,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

  中国建材、海螺等前10强企业迅速崛起,新型干法窑熟料总产能由"十五"末的1.41亿吨提高到5.28亿吨,产 业集中度由32.5%提高到43.5%。中国建材已经进入世界前三强,海螺也进入前五强。

  6、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中国的水泥产品以质优、价廉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也让国际同行感到忧虑,更令行业骄傲国人欣慰的是中国的水泥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在国际市场上厚积薄发,异军突起,与国际最强的公司同台竞争,已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国外采用以中国设备为主建设的生产线已经有140余条生产线,中国的市场份额已接近50%,中材国际工程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Page]

  中国水泥工业“十一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全面完成了规划目标,其中最突出的是基本完成了技术结构调整的任务。主要标志:

  一是新型干法窑的比重突破了80%;

  二是达到经济规模即4000t/d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熟料产能突破50%;

  三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混合燃料的碳强度(燃料排放因素的加权平均)和吨熟料的加权平均热耗

加权平均的吨熟料CO2总排放量(a),净排放量(b) 单位:kgCO2/吨熟料

吨水泥加权平均电耗

  “十二五”给水泥工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发展纲要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全国人民都为之感到振奋,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规划。

  对水泥行业来说,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令人兴奋的发展与调整机会,但是我们也要十分清醒地看到,我们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Page]

  主要机遇:

  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十二五”虽然把促进经济转型提高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还是要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进程,并着力推进城市化,要把城市化率从“十一五”的47.5%提高到51.5%,因此可以推断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实现7%的增长率的主要动力。

  虽然“十一五”末水泥市场容量已经达到18.7亿吨如此高的水准,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建设,等等,必然拉动水泥市场需求保持适度的增长。

  二、盲目和重复建设必然得到有效遏制

  随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对高能耗产业的新开项目建设实行严格的管理,这对已经出现全国范围内产能过剩水泥行业来说无疑是个福音,对几年来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出现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会得到有效遏制,为水泥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

  三、有利推进战略重组

  “十一五”期间虽然出现了象中国建材、海螺等这样初具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已经有60家企业的产能突破500万吨,产能超过1000万吨的20家企业已经控制了全国熟料产能的45%,2010年实现利润550亿元,但是到2010年末全国仍然有水泥企业5114家,众多的小企业,尤其是小粉磨站,规模偏小、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竞争无序,销售利润率只有10%,与冶金、有色等行业比,在原材料行业中我们还是一个企业平均规模偏小,市场秩序混乱,整体效益不高的行业。最近国家把水泥列入重点支持战略重组的行业,“十一五”在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重点推进结构调整这无疑对有志于做强做大的水泥企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四、有利于做长产业链

  五、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

  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利废的政策,这为水泥行业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各类废弃物生产水泥,进一步降低成本开辟了新的途径。

  主要挑战:

  一、产能过剩的压力与日俱增

  2009年6月,发改委组织调研小组赴华东地区调研,那里竞争激烈、价格低迷、效益低下。在与各地的政府主管部门、协会和企业座谈时基本形成共识,即以江浙沪为代表的华东地区水泥市场已经出现过剩,我们把她称之为区域性过剩,为了警示全国,国家及时出台了38号文,当时华东地区的人均新型干法窑熟料产能接近1吨。为此,业内曾把人均1吨熟料产能作为黄线希望各地能与控制,但不曾想到在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的催生下、在4万亿投资的拉动下、在各地招商引资浪潮的推动下,西南、西北快速追上华东,超过华东,使全国迅速向黄线靠近,尽管目前还有3.48亿吨落后产能需要淘汰,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自然增长空间,但是新增的200条生产线新增2.5亿吨熟料产能要在今年释放,全国已经开工建设的还有100多条生产线,再增加2亿多吨产能,因此出现全国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与日俱增。

  二、成本上升的压力与日俱增

  随着国际油价不断飙升,生产水泥的原燃材料价格也快速上扬,特别是国家要扩大内需提高职工收入已经是刻不容缓,因此生产水泥成本上升的压力与日俱增。[Page]

  三、水泥生产的外部条件的压力与日俱增

  由此可见,在“十二五” 期间,水泥工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2010年末新型干法窑分布

地区 人口 (万人) 窑数量 (条) 熟料产能 (万吨) 人均产能 (公斤)
全国 134,100 1273 125,573 936.41
东北 10,936 86 8,344 762.07
华北 15,940 155 13,620 859.85
华东 38,667 358 40,436 1,045.75
中南 37,144 272 33,804 910.07
西南 19706 260 21,245 1,078.10
西北 9786 143 10,535 1,076.54

  “十二五”水泥市场需求预测

  尽管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十二五”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但是依靠固定资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主要理由: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沿海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还会继续高速增长;二是快速推进城市化建设努力提高城市化率,特别是庞大的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是“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的新重点;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因此,根据前二十年统计数据的规律看,“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7%的增长速度,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不能低于17%,由此来推算,“十二五”水泥还会有5~6%的增长速度,水泥市场容量预计会扩大到24亿吨左右;若考虑年均3%通涨,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保持7%,水泥需求基本上就是零增长,水泥市场容量也保持2010年的水平上下波动;若通货膨胀率年均为3%左右,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提升到9%,那么水泥市场容量将保持3~4的增长幅度,高需求量可能在22亿吨左右。

  由此可以推算出在“十二五”期间,年均人均消费的水平达到1600公斤,到2015年末人均消费水泥的累积达到22990公斤。即使按最不乐观的方案计算,人均消费水泥的平均水平也要达到1300公斤以上,人均消费水泥的累积为21598公斤。

  “十二五”期间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国民经济保持年均7%的速度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大约会在年均17%速度增长,那么水泥市场需求会保持4~6%速度增长,最高需求量可能在22~24亿吨,经过5年的发展,人均消费水泥累积量向23吨靠近,这就意味着向水泥消费需求的拐点靠近。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消费水泥

人均消费水泥示意图

  “十二五”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主要任务

  “十二五”中国经济处在转型的重要时期,对水泥行业来说,无论是广大企业还是企业家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调整,过好转型关都将是严峻的考验。

日本水泥行业利用产业废弃物、副产品的数量

种类 主要用途 2000度 2001年度 2002度 2003年度 2004年度 2005年度 2006年度 2007年度
高炉渣 原料、混合物 12,162 11,915 10,474 10,173 9,231 9,214 9,711 9,304
煤灰 原料、混合物 5,145 5,822 6,320 6,429 6,937 7,185 6,995 7,256
污泥、泥浆 原料 1,906 2,235 2,286 2,413 2,649 2,526 2,965 3,175
副产石膏 原料(添加物) 2,643 2,568 2,556 2,530 2,572 2,707 2,787 2,636
建设发生土 原料 —— —— 269 629 1,692 2,097 2,589 2,643
非铁矿渣等 原料 1,500 1,236 1,039 1,143 1,305 1,318 1,098 1,173
灰渣、飞灰、 原料、热能 734 943 874 953 1,110 1,189 982 1,028
铸件砂 原料 477 492 507 565 607 601 650 1,173
制钢渣 原料 795 935 803 577 465 467 633 610
废木材 原料、热能 2 20 149 271 305 340 372 549
废塑料 热能 102 171 211 255 283 302 365 319
再生油 热能 239 204 252 238 236 228 249 408
废油 热能 120 149 100 173 214 219 225 279
废白土 原料、热能 106 82 97 97 116 173 213 200
煤矸石 原料、热能 675 574 522 390 297 280 203 200
废轮胎 原料、热能 323 284 253 230 221 194 163 155
合计   27,359 28,061 27,238 27,564 28,780 29,598 30,890 30,720
吨水泥使用量 332 355 361 375 401 400 423 436 436
[Page]

日本高炉矿渣的利用状况

日本粉煤灰的利用状况

水泥生产所需热能消耗量与替代能源(废弃物)比率的变化

  

  在调整与转型中主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要实现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的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方式的转变;企业管理理念要从单纯追求高运转率、高台时产量,高销售率向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变;企业成长要从建设新线向战略重组转变。

  二是要调整结构。

  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zq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4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