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明:我的世界水泥强国梦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高长明
听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的讲话,我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这是13亿人的中国梦,作为一位从事水泥行业60年的老科技工程人员,我心里的确埋藏着一个中国梦,这就是中国要成为世界水泥强国的梦!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下,乘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大发展的东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我国全体水泥行业从业人员曲折和艰苦的奋斗,现在看来,实现我的这个中国梦已经不遥远了,可以说美梦成真已无悬念,只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本人预测,今后15年左右,我国将成为国际公认的世界水泥强国!
回想我的世界水泥强国梦的播种、惊动、蛰伏、发芽、生长、渴求、践行、茁壮、开花,直到现今进入最后冲刺,即将付诸实现,结出硕果的全过程,其中的坚持、奋斗依然历历在目。
我在大学三四年级时(1953~1955年),开始接触到国际上最主要的几种欧美水泥专业期刊和文献,那是在当时的南京工学院化工系教师专用图书室看到的。得益于从小学到中学12年打下的英语基础,我被两位教授“看中”,教我从这些文献中搜集翻译整理资料,作为他们编写《水泥工艺学》等教材讲义的素材,使我开始对欧美水泥工业的概况略有所知。
1955年8月,我们班级共60人作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届水泥工艺专业毕业生,其中大部分被分配到了北京管庄的水泥研究院或设计院,我是分在水泥设计院的。可能是因为那时管庄有不少早年留学欧美,全国解放初期回国効力的水泥专家分别在两院担任技术领导职务,例如王涛、冯修吉、吴中伟、刘公诚、黄大能、陆宗贤、张大埜、朱祖培、周德章等前辈,两院科技图书馆收藏订阅的欧美水泥专业期刊文献较齐全。虽然读者很少,但这对我来说却是一个知识宝库,使我逐渐养成了长期全面地阅览欧美水泥期刊文献的习惯,对重点内容还做成卡片或笔记,建立了一套对国际水泥工业进行全面系统跟踪式的分析研究方法,不断加深理解,从而对发达国家水泥工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始终保持着与日俱进的分析和认识。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时期,这些欧美期刊文献基本上也没有中断,所以我这个跟综分析掌握动向的进程未受到太多影响。
应该说,从投身水泥行业的第一年,我就发现我国水泥工业与国际水平之间差距不小。那时初出茅庐、头脑单纯,以为只要大家刻苦钻研、大干巧干,力争早日迎头赶上还是有信心的。这个朴实敬业梦想的种子很自然地播撒在我年轻的心田里了。
但是到了1958年“大跃进”时期,基于我对当时国际水泥工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对比我国当时却因陋就简走回头路,大搞小立窑全(农)民造水泥的情况。我着急地自问,这样我国水泥工业何时才能达到国际水平?老实说,当时感觉十分迷茫。尽管这样,但是那个早就深埋在我心中的梦想却因反方向的强烈刺激而反弹惊动起来。迫于当时的“大气侯”我不得不极力把这种惊动抑制到最小,但是其呼吸却从未停息过。之后约有20年,这个梦想在我心中基本处于蛰伏状态,一直到1978年我国开始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这个梦终于迎来了可以发芽生长的大好机遇。
1978年5月,英国蓝圈水泥公司应邀派出一个8人代表团来我国长沙市举办为期一周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培训班,我国建材部派出副部长和司局长等全面领导这项话动,由全国选派了百余名中青年技术骨干参加,抽调了5位英语翻译,会务事宜均由瑚南省建材局全面安排,可谓阵容不凡,部领导很重视。这项培训内容是现代水泥生产技术与装备,从矿山开采一直到水泥发运,以及自动化和环境保护等,重点是预分解窑水泥熟料烧成系统。实际上是对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启蒙“。但是,当时我国长期对外界先进技术发展的信息知之甚少。因而一开班大家就发现,对许多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词汇和术语的准确翻译和讲解成为培训班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因临场急需,基于我的英语基础和对欧美水泥技术的了解与积累,很自然地我就被变成了培训班的“主译讲“。同时在这一周的实践中,也将我那沉睡了28年的英语听说技能唤醒,找回了少年时代的记忆,英语会话能力较快复苏。蓝圈培训班使我预感到,我国水泥工业的”气侯“将有方向性的转变,我那个发展新型干法水泥赶上国际水平的梦想似乎可以不必再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心里了。这也算是一个解脱吧。我20年默默蛰伏的梦想和追求终于可以在阳光下发芽生长了,好不痛快!
1979年,联合国工发组织给我国每个部委一个名额,经其严格的英语考试合格后即可获得继续深造,籍以帮助我国培养高端人才。建材部指派我去应试,经过连续7小时的考试,我有幸成为联合国第一批合格的两人中之一,获得25万美元的资助,有效期5年(最后延到8年),专门用于对诸多水泥工业较发达的世界各国进行深入考察,并对各著名的水泥及装备公司进行系统调研。使我有机会亲临现场,面对面的深入了解并切身感受到,所谓世界水泥强国、跨国水泥公司和著名水泥装备供应商,以及水泥工业较发达的那些国家到底是什么模样。每次考察调研结束都向联合国工发组织提交详尽的考察报告,多次受到嘉奖。
1980年初,系列考察的第一站是日本,当时的日本可谓“如日中天”,许多世界最先进的大型水泥厂都是崭新的,厂区内建筑装备与中控室以及树木花草鱼池等一片光亮翠绿,令人羡慕。我在技术上对其心服之余,却从内心讨厌他们那种对中国同行尤显”得意”的表情。于是每当他们吹得兴高彩烈之际,我就会用熟练快速的英语扯到别的话题,有意打断其”得意”并使其“结巴”一下。因为我的英语比日本工程师强得多,算是心理上弥补一点水泥技术的差距吧。其实更重要的是,每当这种场合在我心中就会泛起一个强烈尖锐的问题,什么时候我们中国能发展到象他们那样先进?中国水泥工业什么时候能达到国际水平?对于这个问题我当时的感觉是,虽然可能还很遥远,但是已经不再迷茫了。
之后,在相继陆续进行的对美国、西德、丹麦、瑞士、巴西、英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泰国、印尼、土耳其、加拿大、奥地利等诸国的考察调研过程中,我心中对我国何时才能跻身世界水泥强国的追问日益迫切,渴求寻找到能实现我的中国梦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相当一段时间(1985~1995年)的艰难探索与刻苦实践,我国水泥科技工程终于走上了一条正确快速发展的道路,成效初显。这使我逐渐感觉,我国从水泥大国转型提升为水泥强国已经不再是很遥远的了,主要目标和实现途径也逐步清晰起来。显然,这与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发展,各行各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密切相关的,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撑。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成套水泥技术装备产业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转化、试制、改进、创新、出口的艰辛过程,直到21世纪初期,我国终于由成套水泥技术装备的进口国提升为出口大国,国际市场份额多年维持在36%以上(按水泥产能计)。我国水泥生产的主要技术指标——熟料热耗、水泥综合电耗、劳动生产率、粉尘排放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装备的采用率国际领先,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已达总产量的90%以上,我国水泥产量已占全球总量的58%,全世界27条已投产的日产熟料万吨级生产线我国拥有18条之多,而且都是近年新建成的;等等。这些成绩大大地缩小了我国水泥工业与世界水泥强国之间的差距。虽然我国现今还有一些短板有待克服改进,但是只要我们戒骄戒躁,再接再励,放眼世界,知已知彼,锐意改革创新。我深信,深藏在我心中半个多世纪的水泥强国梦,再经历我国全体水泥同仁15年左右的奋斗与创新一定能够马到成功,好梦成真!我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编辑:方运田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