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夏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具有必然性

第一财经日报 · 2013-04-19 09:29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必然从两位数的高增长走向增长放缓的平台。”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近日针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给出了判断。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7%,低于市场此前预计8.0%。而3月末中国货币供应量余额(M2)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这意味着货币投放量并没有紧缩。据此,有市场人士担忧,在货币供应相对充足的前提下,经济增速的放缓迹象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出现了深层次的问题。

  对此,夏斌于昨日发布了题为《寻求经济改革突破口——2013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解读》的演讲报告,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判断,并给出了相应对策解读。

  调整轨迹中的中国经济

  尽管中国目前7%~8%的经济增长势头仍明显优于当前国际整体经济环境,但夏斌警告称,中国还需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才能维持这样的高速增长,而货币的大量投放只可能会带来经济的崩溃。

  夏斌同时强调,相对于过去高增长带来的泡沫与风险压力,稳住7%~8%的经济增长的同时,很多系统性风险将逐步暴露。对此,中国政府应该在坚持结构调整不动摇和保持经济中速增长的前提之下,逐步去释放、消化并挤出已经形成的系统性风险和泡沫。

  改革是“唯一出路”

  当前货币政策未收紧的情况下,夏斌围绕“投资、消费、出口”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在投资方面,他表示,面对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不足问题,应该尽可能真正摸清各地方政府债务总量,对确有偿还能力的,继续给予支持;对于在建项目,尤其是预期投资回报较好的公共项目,可通过贴息的手段鼓励民营资金进入;而对于有偿付困难的,可通过出售资产来还债。此外对于教育、医疗、金融、生产型服务行业,政府有关部门放松投资门槛,鼓励大量民营资金进入。

  对于如何扩大国内消费水平,夏斌认为,可以在总结重庆、成都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允许更多地方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把钱让渡给农民来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

  此外,就当前中国出口受限的问题,夏斌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短期内可通过双币(美元、人民币)加大对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或地区的贷款及投资,扩大该地区消费需求,进口中国产品,来消化我们的过剩产能。

编辑:纪海波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