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专访]姚燕和她的“燕式平衡”
资料图片: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中国建材总院院长姚燕
在中国建材集团,她是管理全国最大建材企业的总经理;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她是统领全国实力最雄厚的建材科研院所的院长;在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她是走在世界建材科技最前沿的技术领军;在孜孜敏求的博士生面前,她是诲人不倦的教授、博导。她就是姚燕。
一边是繁杂难缠的公司治理,一边是艰辛苦闷的科技研究,或许行走在这样的道路上就像是置身高空钢丝,非得有高超的平衡能力不可。如果有一个人可以将两方面都打理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那么她的“平衡术”必定高人一等。
在花样滑冰和艺术体操中,我们不仅一次欣赏到动作难度高、体态优美的“燕式平衡”。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姚燕用其近三十年的建材行业从业经历为我们秀了一场华丽的“燕式平衡”。
1982年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材料工程系毕业后,姚燕就全身心投入了水泥混凝土的技术研发,多年来一直从事新型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特种混凝土和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工程混凝土安全性与耐久性及新型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及科研管理工作。近年来姚燕先后负责并完成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工程混凝土安全性的研究、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及其耐久性的研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第六课题(高性能水泥和水泥基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等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
通过多个项目的带动,姚燕组织、建设了一支从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队伍,为我国重点工程提供了一批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利用研究成果制定多个标准、规范、方法、技术条件,并进行了产业化生产和应用,对保证我国重点工程混凝土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研成就与学界地位向来齐头并进。姚燕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有《重点工程混凝土安全性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新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水泥基材料科学与技术》等三部学术论文集,出版专著《高性能混凝土》。她目前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招收高性能混凝土及混凝土耐久性方向的博士生,并受聘为上海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学术科研只是这位巾帼英雄的一面。姚燕在媒体与公众面前更多地呈现的是另一面: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长。
2001年,姚燕接掌中国建材院。彼时,刚从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中国建材院背负着厚重的历史包袱,发展速度缓慢。上任不久的院长姚燕亟需引领她的团队加快科技创新、突出主营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
经历几年时间的思考与探索,顺应科研院所和产业集团合并重组的“潮流”,2005年2月,姚燕与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达成共识,决定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实施科研和产业资源的战略重组。
对于这次强强联合,姚燕曾向《中国建材》表达过自己的理解:“这次重组,为建材总院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一个与企业结合方面和产品技术推广方面的更大平台,使建材院与企业间的关系由松散型结合转变为紧密型结合;而另一方面,建材集团作为产业集团,需要技术支持和不断技术进步,建材院与建材集团的结合必然是合作型和互补型的。因而必然会使双方共同受益、共同发展。”
资料显示,战略从组完成后的5年间,中国建材总院(总院口径)营业收入从2.78亿元增至76.3亿元,增长26倍;利润总额从0.22亿元增至7.06亿元,增长31倍;资产总额从5.2亿元增至2009年底的74.8亿元,增长13倍。
面对挑战重重的企业管理与艰难险阻的科研旅途,姚燕凭借高明的智慧和过人的手段悠游其间,并且乐在其中。
在古文中,“燕”有安逸、闲居之意,如《论语》中“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描述的即是孔子闲居时的悠闲自在。然而,如果我们看一下姚燕简历中罗列的一长串头衔,就可以看出她的生活与工作绝非单纯的悠闲自在:除上述四个职位之外,姚燕还身兼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中国水泥制品协会副会长、建设部科技委委员、建设部新型建材制品应用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建筑材料工业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副主任,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理事长、第四届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位。
诸多头衔展示了姚燕在建材行业的高认可度。在男性从业者占绝大多数的水泥行业,她凭借自己的聪敏与坚毅赢得了很多同行梦寐以求的成功。姚燕的成功用女性之柔美平衡了水泥之刚硬特性,为一贯以粗犷面目示人的水泥行业平添了一份温柔与恬静。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haomin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