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余热发电产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武文博 · 2011-03-01 00:00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水泥行业发展迅猛,水泥产量从2006年的12.04亿吨,发展到2010年的18.68亿吨,与此同时,相关产业发展也随之“水涨船高”,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其中,水泥余热发电领域的发展尤为瞩目,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已经有2/3左右建设了余热发电站。进入“十二五”,当水泥行业的发展进入“平稳期”,余热发电也将进入一个发展“阵痛期”,尽管目前一些业内人士仍然表示前景依然可观,但是今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同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中信重机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彭岩在接受中国水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余热发电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竞争后,只有那些综合实力强、拥有良好口碑、服务细致周到、研发能力强,并成功向其他行业拓展业务的余热发电企业才能够生存下去。”

  据了解,导致“十二五”余热发电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因素主要有:

  1、剩余可建余热发电的水泥项目数量有限。目前仅有1/3左右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没有配备余热发电,加上国家严控新线政策的出台,未来水泥余热发电可分的蛋糕已经很少。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建有余热发电的水泥项目主要以大集团大企业的大型生产线为主,经济发达地区居多,这就意味着剩余的水泥项目存在着小、散、地处偏远的特点,这也给余热发电企业争取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余热发电企业数量越来越多。早期,从事余热发电的企业仅有天津院、南京凯盛、易世达、中信重机等几家企业,然而,随着余热发电被广泛认可,项目数量不断增加,从事余热发电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有限,企业众多,竞争激烈将是必然。同时,目前一些水泥企业也加入了这个大军,据了解,像天瑞、冀东、华新等一些大型水泥企业开始自行为自己的生产线建设余热发电,这也无形中减少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且,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成熟,余热发电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更加透明化,水泥企业在选择余热发电项目实施单位时有了更多的比较,余热发电企业获得项目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3、水泥企业资金紧张。随着国家严格控制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一些需要依靠贷款来建设余热发电项目的水泥企业资金出现了紧缺,这使一些原本计划建设的余热发电项目被迫搁浅。

  4、余热发电项目并网困难。水泥企业余热发电原则是并网不上网,所发电量全部自用。但目前水泥厂余热发电并网仍然是“老大难”问题。这种状况主要其中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并网困难已经成为制约当地余热发电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相比较而言,南方地区水泥余热发电并网问题不大。

  5、国际市场存在“同室操戈”的现象。国内一些余热发电企业很早就预见到了国内市场份额将逐渐减少的情况,早早的就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业务。其中,中材节能、大连易世达、南京凯盛等一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做的“风生水起”。但是随着国内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数量的增加,在国外也经常会出现“自己人”相互竞争的局面,一个余热发电项目10家左右的中国余热发电企业竞争时常出现。

  尽管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但是机遇永远与挑战并存,“十二五”余热发电还有哪些发展机遇?企业该如何发展、转型?在由中国水泥网主办的“2011第七届余热发电峰会”上,专家、学者、企业家之间的观点碰撞或许将给出答案。3月24-25日,相约浙江杭州,精彩值得期待!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lq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19: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