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第二代新型干法”:环境与效益的平衡点
如果说过去的10年,是水泥产业的“黄金十年”,一个高速发展的10年,一个技术革命的10年,一个做强做大的十年;那么,未来的十年,将是水泥产业的“绿色十年”,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的10年,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10年,与社会共融、和谐发展的10年。
基础:“黄金十年”中第一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普及推广
“十五”、“十一五”期间的第一代新型干法水泥,在支持了经济高速发展中对大量水泥需求的同时,也完成了产业技术结构调整,为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曾被拿破仑描述为“沉睡的雄狮”的中国,到20世纪末终于觉醒了,特别是进入“十五”以来,经济创造了一个奇迹,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一跃成为全球瞩目的经济大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公路、铁路、机场、水电站等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房地产、地铁大规模建设,形成对水泥的旺盛需求。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立窑仍占据主导地位,水泥产业存在规模小、能耗高、环保差等一系列问题,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比仅为15%。早在“七五”期间,业内对发展预分解窑新型干法作为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就已达成共识,但在“八五”、“九五”期间,新型干法水泥推广进展缓慢。主要是由于当时新型干法水泥的投资成本很高,利用外资建设的生产线吨投资都在135美元以上,国内建设的生产线吨投资也超过人民币1100元。
为解决投资瓶颈问题,当时的国家建材局提出以可靠、较先进的实用技术,最大程度地使用国产设备,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来推动水泥工业的发展。由时任国家建材局副局长的乔龙德挂帅,集中了全行业的技术力量和重点设计院所的智慧,进行“低投资、国产化”的攻关,这种符合中国特色的优势集成结果,使得后来建设的各规模等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国产化率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不仅极大地推进了水泥技术装备的技术创新,而且使水泥的吨投资费用下降到原来的1/3以下。为新世纪“黄金十年”新型干法水泥——也就是第一代新型干法水泥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条件。
2000年,全国水泥产量5.97亿吨,新型干法生产线107条,经过水泥产业的“黄金十年”,2010年全国水泥产量18.8亿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条数增加到1333条,新型干法水泥产量比重从15%提升到80%以上。水泥产业在实现了生产的“大规模、高运转、低成本”的同时,也完成了产业自身的革命,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彻底改变了我国水泥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的局面,培育了一批技术先进、市场观念领先的大企业集团。
动因:产能建设超量与技术创新不足的强烈反差
在高速经济发展轨迹中,水泥产业长足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当前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这也是接下来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技术装备总体上来说仅仅保持在第一代新型干法水泥的水平,作为产量占世界60%的水泥大国,仍然处于追赶国外先进技术的状态,也让水泥人心中起伏不平。
近10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发展时期更注重的是规模和速度,此后的“后遗症”是必然。产能过剩成为包括水泥在内的所有重工业产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水泥行业将进入全局产能过剩,激烈的竞争将导致微利时代的来临。
然而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速度爆发、水泥产量和产能迅猛增长的浪潮中,新型干法水泥的设备技术却仍然“一张图纸遍天下”,并未有突破性的提高。乔龙德在甘肃调研时就感慨地说,离开行业10多年,国家的经济发展了,水泥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生产线上的装备和当年在国家建材局抓新型干法水泥装备时基本一样。我们的水泥装备已经走向世界,技术上是与当今世界水泥技术接轨了,但在这一大发展的市场背景下,为什么在技术上没有超越而仍然停留在追赶层面上?
过犹不及的是,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少投资、快上马、抢市场”的心理下,用价格最低的设备迅速找个体户设计人员进行图纸拷贝设计,从设计、矿山、环保等方面都在降低成本。这种低水平的新型干法水泥建设,还不如管理水平先进的立窑,但此类现象在笔者曾经的调研中却屡见不鲜。当前,众多地区新型干法水泥建设造成产能过剩已成事实,大企业集团代表了当今水泥工艺的发展水平,应该给予积极支持。若不是如此,虽然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达到了一定规模,但却是一个水平并不高的新型干法水泥。
[Page]意义:国家经济转型在水泥产业的实践推进
当前,新型干法水泥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市场、产业环境与第一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发展时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转型”,对水泥而言意味着需求高成长时期的过去,环境和谐相处时代的到来,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必将成为水泥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水泥,经济建设的重要材料,“躺下来是马路,站起来是高楼”,水泥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地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建设,在过去10年的中国经济奇迹中功不可没。然而不可否认,高能耗、高污染、资源依赖型的“两高一资”特性也使水泥产业在快速发展中饱受质疑的尴尬。
当经济增长是发展主基调时,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但任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一个周期,曾经连续高增长的中国经济在经受了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加快了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2010年以来,再次重点提出“经济转型”的概念,寻求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演变。也由此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市场、产业环境发展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从高速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在社会发展方面提出要建设友好和谐环保型社会;水泥市场从供不应求到产能过剩,水泥结构调整从淘汰落后向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发展。
过去1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企业关注于迅速扩大发展的市场,去争取更大的份额,开发、竞争新的市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主要追求高运转率。“十二五”期间水泥所面临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使水泥人都清醒地意识到水泥高成长的“黄金十年”已成为历史,规模已不再是关注的首要点,高运转率已位于综合效益之后,而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社会和谐成为当务之急。
如上所述,水泥产业过去的10年是“黄金十年”,未来的10年是“绿色十年”。“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构思,发展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就是在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及新势形对水泥产业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必将成为水泥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使命:解决水泥“黄金十年”的遗留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不单是新型干法在技术上的提升,而是立足于新的战略高度,以此为切入点推动水泥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制止重复建设、促使供需重归平衡,并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在“黄金十年”中,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莫过于投资过热,国务院两次下发红头文件,平抑水泥等产业投资过热,但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屡禁不止,产能过剩的阴霾至今仍影响着水泥产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水泥工业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但20多亿吨的新型干法水泥产能不太可能再如此前采用更新的技术工艺替代立窑那样直接淘汰出局,更为切实的办法是用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改造存量,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契机使我国水泥产业整体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是我国新世纪新型干法技术创新的优势集成,通过水泥装备的改造、研发,全面提升新型干法水泥的装备水平,但它绝不仅仅是新型干法在技术上的提升,而是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水泥工业的发展之路,既要系统、全面地总结在“黄金十年”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也要从水泥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中提炼出新的理念,把水泥产业发展融入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将为我国水泥产业的科学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引领水泥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应对所面临的挑战。
其实,早在“十一五”期间,就已有一批有实力、有思想的水泥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用创新思想迎接市场挑战,通过对原有技术的改造、完善,提升现有的新型干法技术。他们进行工艺上的、技术上的改造和延伸,开启了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前奏。
拉法基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水泥巨头之一,不仅带来了区域市场概念,也带来了环保、安全、质量上的先进理念,废气排放、噪音治理、废水处理、工厂绿化和矿山植被恢复等,体现了真正的现代化花园式工厂。
台泥从生活垃圾协同处理到植物保种中心,着手合作“碳捕捉(钙回路捕获二氧化碳先导型系统技术)”试点项目,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将捕捉后的二氧化碳固定在生物上,进而制成生物质燃料,形成一个整体的循环。
华润在广西贺州建设以华润电厂、华润水泥和华润雪花啤酒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可将发电所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水泥的生产原料,实现示范区污染物零排放、水资源循环利用。
金隅环保涵盖工业废物无害化处置、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污染土修复和最终处置、节能管理与服务、环保项目咨询与工程总承包服务等多个领域,提供城市环境直立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力争“为工厂服务,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产生总量”。
华新水泥吸收了国际战略合作伙伴瑞士豪瑞集团先进经验,用垃圾作原料,变废为宝生产水泥,从湖北武汉到河南信阳(柳州),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
2012年12月4日,中国建材与安徽海螺在芜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搭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战略平台,实现强强联合、互利共赢,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水泥行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两大集团的合作从另一个侧面深刻反映了企业对“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诉求。
两大集团走到一起的基础,是对水泥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共识后的必然选择——2012年前三季度,水泥产能过剩问题在需求增幅大幅回落中凸显,市场竞争激烈,限产保价同盟不再稳定,水泥价格一落千丈。在几番厮打后,众多中小企业仍负隅顽抗,市场也并未回暖,从9月份开始,从竞争走到竞合,在最后关头拉升了全年利润。何时该收,何时该放,在逐渐趋于稳定的需求大盘中,几大企业只有共同整合市场,才能促使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海螺在“十五”、“十一五”都有不同表现,“十五”带头抓住国家经济起飞机会,敢于吃螃蟹,大胆采用新型干法国产化设备,向大规模发展,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设备运转率、降低成本,引领行业发展。而后海螺致力于余热发电、垃圾焚烧、脱硝及装备制造,继续改造、完善、提升现有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海螺在自身的水泥市场、水泥装备上已经做到了极致,目前拥有的技术为迎接产业发展的未来,要寻找市场,寻找推广之路。
中国建材从政策、市场解读水泥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借助政策、资本推动水泥产业升级,大手笔运作南方、北方、西南水泥,收购大批水泥企业,打造区域水泥概念。但收购的很多企业都是早期的第一代新型干法水泥,存在没有矿山、技术不够完善等问题,环保指标不够优异、生产成本较高,需要补课。南方水泥收购后,首先是将收购生产线上余热项目和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尤其是在浙江湖州地区,实现矿山资源共享,发挥整合优势等。
进入“十二五”,市场环境从此前的高速发展转向盘整,从“黄金十年”到“绿色十年”,要如何实现发展与环境并举,这道双选题的实践,考验着人们更大的智慧和魄力……
编辑:武文博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