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院:战略为先 科技创新领跑行业发展

中国建材报 · 2013-01-22 13:18

  ●在中国水泥界有“水泥工业骄子”和“走向世界先锋”美誉的两家企业紧握双手后,锁定目标,优势互补,务实创新,勇往直前。

  ●重组是个改变的过程。被赋予新内涵的在改变中求大,在改变中求强,在改变中求优,改变的路上风景无限……

  ●重组是个改变的过程。被赋予新内涵的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在改变中求大,在改变中求强,在改变中求优,改变的路上风景无限……

  “2012年感触最深、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岁末年初,记者采访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建新时,向他提问。

  眯着眼睛、沉思了一会儿,彭建新答道:“2012年,是我们企业重组整合后非常关键的一年。虽然国内外市场形势非常严峻,但公司员工齐心协力,最终还是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让我最感欣慰的是,2012年我们企业各方面更加融合了,这应该是最大的收获。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基础,2013年我们要奔着更远的目标大步前进了。”

  能被记住的时间才是历史。2012年,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发展的史册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2013年,站在新的起点上,这家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将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战略为先

  “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需要我们付出百倍努力!”2012年1月,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职代会上,彭建新分析了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后,要求员工知难而进,捕捉机遇,顺势发展壮大。

  “领跑者要永远给自己加压,这是我们的责任!”2012年12月,总结一年工作时,彭建新希望企业发挥重组后形成的集成优势,在做好主业的同时,本着“有限、相关、多元”的原则,积极开拓新的业务。

  科技创新领跑行业发展

  “我们是一家科技型企业,多年来一直引领着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这是优势,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根‘生命线’,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彭建新这样说。

  2012年,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从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绿色生产入手,积极推进第二代节能环保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不断完善万吨级烧成系统超大规模生产线的技术储备,将水泥窑降低氮氧化物技术装备、粉煤灰配料烧制低钙水泥、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非矿黑滑石回转窑煅烧技术、石灰窑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推向市场。脱硝环保技术、废弃物替代原燃料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核心技术在应用中取得丰硕成果。新疆青松建化和天山达坂城项目不断优化设计,工程量节省十分可观。宁夏赛马项目采用粉煤灰配料烧制低钙技术后,原料中利用大量废弃物的同时还把能耗指标降低了一半。很多的新技术被推广应用后,不但为水泥生产企业节能降耗带来生机,还为推动水泥行业吸纳其他工业低碳环保的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前有一种固有的传统观念,认为水泥厂只要能生产水泥就行了,节能、环保、美化等方面想得少做得就更少。现在我们的观念要转变。我时常告诫科研人员,要用‘还债’的心态帮助那些落后水泥生产线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术难题,甚至要把建筑美学的技巧融进水泥厂的设计方案之中,让水泥生产线更加赏心悦目。”彭建新强调观念转变的重要性。

  在“科技引领发展”战略指引下,2012年,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各业务板块均取得良好业绩。科技推动产业、产业支撑创新、创新引领发展。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担当起引领行业科技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向着更高、更远、更大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Page]

  机制创新激活发展动力

  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重组后行业人士断言:这两家企业强强联合,势必会影响中国乃至世界水泥工程建设市场的格局。

  重组不是两者过去优势的简单叠加,重组不是过去辉煌成绩靠惯性继续往前延伸,重组意味着改变,而改变首先面临磨合。

  现代汉语对“磨合”一词的解释是: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摩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

  重组两年来,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根据实际需要,重新完善统一了一整套符合企业全面发展的新机制。本着缩短链条、减少层级、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原则,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逐渐理顺财务、运营考核、人力资源开发、质量和技术、安全、绩效与薪酬等各项管理工作,充分挖掘管理质量效益。同时构建起“一个主体三个保障体系”,即以项目管理为主体,以经济运行体系、技术体系、职能管理体系为三个保障体系。明确设立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工程设计中心、工程管理中心、生产运营中心四大业务平台。

  夯实了管理基础,创新了发展机制,公司明确了发展方向。在做好传统的水泥工程这个主业的同时,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让企业的“火车头”始终保持足够的“马力”。与此同时,大胆创新服务模式,努力向多元化领域拓展,想方设法把“价值链”往上提升,把“产业链”往下延伸,朝着做国际一流工程服务商的目标勇敢地前进。

  发展为本

  2012年新年伊始,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提出向管理和市场要效益。可这年上半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总经理徐培涛勉励员工:“只要我们不气馁,困难总会被克服!”

  2012年年终,公司经济报告显示,全年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企业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市场一点点被打开,我们已积蓄了健康发展的动力。”徐培涛如是说。

  “2012年,我们企业顺利度过了磨合期。通过机制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培养人才队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市场的认可度越来越强。今后我们的工作思路要更开阔、眼睛要看得更远、步伐还要加快。只要定位清晰了,目标明确了,管理加强了,办法增多了,企业快速发展也就水到渠成了。”徐培涛对未来充满信心。

  多条腿走出一片新天地

  2012年上半年,在国内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国际市场高度饱和、企业重组后不具有法人地位和资质受限等不利因素制约下,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没拿到一份大订单。

  “市场不相信眼泪啊,那个时候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生与死的考验。如果过去是在用一条腿走路的话,今后要用两条腿甚至多条腿走出一条适合我们企业持续发展的道路来。”徐培涛坚定地说。

  与众多的行业内企业一样,2012年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市场严冬。

  “用围绕着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绿色生产等方面开发出的核心技术巩固发展传统区域市场,用更开阔的思维吸引新的区域市场和重点客户,用多元化方式多条腿走路开辟新市场。”痛定思痛后,公司立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誓言。

  随着公司生态水泥、石灰石矿山、锰业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熟料等一大批自主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内市场的口子一点点被打开。虽然2012年国际水泥工程市场依旧疲软,但公司凭借多年来在“走出去”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努力服务好拉法基、豪瑞、海德堡、意大利等高端老客户,勇敢挺进东欧、西非、北非、南美、南亚等寻找新客户。积极探索生产总承包、生产技术服务等新的服务模式,公司在国外承接的项目均取得良好效益,依然保持着书写中国水泥工程“走出去”战略大篇章的主笔人。与此同时,公司“广撒网”寻求发展机会,“细筛选”捕捉发展机遇,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多点开花,取得辉煌业绩。

  “经历了2012年市场的洗礼,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未来一个时期水泥工程市场容量是非常有限的。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抓住传统主业,力求多业并举,转变市场理念,去谋求更大的发展。”徐培涛如是说。

  全力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盘点2012年,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有这样一组成绩,其中在科研开发方面:全年完成科研开发项目75项,完成受理或授权专利29项,通过省级科技鉴定16项;荣获中材集团科技进步奖13项,包括唯一一项特等奖和4项一等奖。

  在工程管理业务和生产运营方面:都江堰拉法基三线、印度拉法基、巴西SCC、阿曼等9个项目获得最终的FAC证书;尼日利亚,阿塞拜疆、广东油坑等6个项目获得预验收PAC证书;目前有13个项目进入收尾阶段,44个项目正在顺利推进,8个生产运营合同正在执行,新签7个生产技术服务合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公司把中国的理念和经验带到了世界各地,同时也磨练了在异国他乡生存和成长的本领。

  在工程设计业务方面:大力推进以项目为中心的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项目经理负责制的产值发放模式。在设计优化中,工程量不断减少,节省投资幅度越来越大。三维协同设计稳步推进并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全年还完成独立设计创收4000多万元,完成施工图项目42个。

  这些成绩,饱含着艰辛与辉煌;这些成绩,见证了成就与荣耀;这些成绩,彰显了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全体员工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决心和信心。

  遇到困境不敢面对,畏惧的心理会夸大困难的强度;只要勇敢地去面对,就会开辟出一个新天地。2012年公司员工努力拼搏取得良好成绩,这也表明,经过重组整合后的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已经夯实了发展的基础。

  “2013年我们要在抓住传统主业的同时,力求多业并举;努力开拓国外新市场,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争取迈出坚实的脚步。2013年,我们要追求有质量的增长,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徐培涛对未来充满信心。

  文化为根

  2012年,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重组后企业在三地办公,项目分布在国内外,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把员工的向心力融合在了一起。”党委书记夏春光如是说。

  2013年新年到来之际,公司工会组织了征集新年寄语活动。员工纷纷表达了对企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夏春光说:“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我们将矢志不渝。”

[Page]

  “软”文化推动企业“硬”发展

  “一流的企业做文化。”2012年,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在夯实发展基础的同时,尽心尽力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在凝聚‘人心’上下足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整合后的合力与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夏春光如是说。

  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这些年来把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作为培育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今这家企业中35岁以下的项目经理占到总数的35%,35岁到40岁之间的项目经理占总数的51%。同时一大批懂技术、会外语、善管理、通晓国际准则、能吃苦善打硬仗的管理团队活跃在公司位于世界各地的项目现场。

  为了提升员工素质,公司多次与武汉理工大学等举办在职研究生班,有120人接受了研究生学历教育。公司还定期举办外语提高班,邀请外语培训机构的外教对员工进行外语培训。为确保新员工以最快速度掌握工作技能,公司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公司经常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活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送温暖爱心活动、“青年大讲堂”、“喜迎十八大、爱我中华”等活动,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重组后原中材建设公司员工及家属户口进津、办公楼和员工住宅建设等问题也已取得很大进展。

  将员工个人的价值和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发展凝聚了力量,员工以企业为荣耀,企业以员工而自豪。持之以恒的文化建设与公司的改革、管理、创新并驾齐驱、如影相随。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机制和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软文化”大大推动了企业“硬发展”。

  奉献社会绽放文化光芒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员工的素质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升的,有着60年发展历史的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出一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员工队伍。

  为促进文化的融合,公司开展了文艺汇演、演讲比赛、摄影书画展览等多种活动,其中在2012年6月开展的“向杨大华学习爱心助学活动”得到企业员工的热烈响应。

  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很早就加入了联合国契约组织,同时还成立了企业爱心基金会,只要社会有需要,员工都会通过这个平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扶危济困,奉献爱心”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公司退休员工杨大华多年来在退休收入并不多的情况下一直资助长沙优秀教师的行动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员工,许多员工一直默默无闻地以多种方式践行社会责任。2008年公司捐款30万元,为贵州望谟县贫困山区的孩子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2012年年末,公司员工自发捐款18.8万元,资助望谟县家庭生活困难的学子。据统计,这些年来公司及员工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超过300万元。

  在引领行业发展、在国际市场上为国赢得声誉、取得效益的同时,公司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赢得了各界的尊重,也为企业获得了一种无形而有力的竞争资源。

  2012年国庆前夕,公司组织召开了以“爱国爱企,拼搏奉献”为主题的国庆诗歌朗诵比赛,其中一支代表队表演完《天津公司,我为你骄傲》后,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位员工说:“这首原创诗歌代表了我们的心声,我们和企业保持着同样的核心价值观,我们企业在为中国水泥工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积淀了底蕴深厚的企业文化,我们为自己是有责任感国企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

  新的一年,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将在对现有企业文化进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让优秀的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需要我们付出百倍努力!”2012年1月,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职代会上,彭建新分析了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后,要求员工知难而进,捕捉机遇,顺势发展壮大。

  “领跑者要永远给自己加压,这是我们的责任!”2012年12月,总结一年工作时,彭建新希望企业发挥重组后形成的集成优势,在做好主业的同时,本着“有限、相关、多元”的原则,积极开拓新的业务。

  2012年,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重组后企业在三地办公,项目分布在国内外,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把员工的向心力融合在了一起。”党委书记夏春光如是说。

  2013年新年到来之际,公司工会组织了征集新年寄语活动。员工纷纷表达了对企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夏春光说:“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我们将矢志不渝。”

  2012年新年伊始,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提出向管理和市场要效益。可这年上半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总经理徐培涛勉励员工:“只要我们不气馁,困难总会被克服!”

  2012年年终,公司经济报告显示,全年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企业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市场一点点被打开,我们已积蓄了健康发展的动力。”徐培涛如是说。

编辑:刘冰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3: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