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倒逼工业转型 节能减排将法制化

英大网 · 2013-01-20 00:32

  未来的竞争将是能源利用效率的竞争,谁掌握了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谁就有了发展权,谁就抢占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我们的工业文明正处在十字路口……人为原因造成的气候变化正酝酿着一场巨大的全球危机。”美国学者杰里夫·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开篇就预测当下的工业发展模式将走向终结,并宣告以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勃兴。

  几乎同时,中国政府出台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要求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下简称“两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日前,在国有骨干企业领导人工业转型研讨班上,《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如何实现工业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高层对未来竞争力提升最为关注的研究课题。

  授课专家和学员一致认为,节能减排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施绿色增长战略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具体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

  绿色壁垒倒逼转型

  “能源资源形势的紧张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是中国工业化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只有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才能缓解工业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冲突矛盾。”这是学员们一个共同的观点,在当下中国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资源需求量进入了一个飞速上升的时期。

  其中一位授课专家告诉记者,“13亿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所消耗的资源,即使是使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规模也是前所未有的。”来自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能源消费量高达34.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1%,已占世界总能耗的20.3%。而且,“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任务仍很重,资源需求还将不断增加,产业结构偏重趋势还在延续,工业发展的资源、能源强度仍处于高位。

  高能耗的同时是资源产出和利用效率的低下,目前,中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发达国家的3~4倍。授课专家之一、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介绍说,“我们消耗了世界45%的钢、46%的煤炭、50%的水泥、11%的石油,创造了世界9.5%的GDP。”

  来自工信部的一位官员指出,近年来“血铅”、铬渣等污染事件频发,表明工业发展在常规污染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同时又面临非常规污染、重金属污染,环境风险进一步加剧,“改变我国工业增长过分依赖物质资源投入、不计环境成本和生态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必须加快工业向节约、清洁、低碳、高效生产方式转变。”

  部分学员还从国际视角分析,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趋势,“中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长期依赖低成本比较优势,资源能源消耗占成本比重过大,环境成本内部化又相对不足。在国内主要原材料价格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比较优势正趋于减弱,迫切需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消耗,提高产品竞争力。”

  这一视角的背景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理念,以能耗、环保及低碳等标准为技术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中国工业品出口面临压力加大。因此,适应国际产业和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提高工业竞争力,对工业节能减排、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age]

  四大突破点

  授课者和学员们认为,促进工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增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努力方向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其一,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节能降耗被认为是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最主要支撑。“十一五”在此方面的进展已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2.59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91吨标准煤,5年累计下降26%,实现节能量6.3亿吨标准煤,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1.4%的工业增长。

  “十二五”期间,工业节能降耗主要以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坚持过程节能与产品节能相结合,坚持优化存量与控制增量相结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其二,促进工业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措施,也是世界各国推进工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一项基本策略。就当下国内工业发展现状而言,推进清洁生产需要在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技术水平、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园区、产品生态设计等方面着力突破。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相关部门将围绕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及重金属污染防控要求,综合分析工业行业污染物排放水平和清洁生产成熟技术发展现状,实施汞、铬、铅氨氮、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削减等七项重点工程。

  其三,力争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突破。循环经济是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建设“两型”工业体系的重要保障。为此,“十二五”期间,要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核心,重点推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规模化高值利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实施循环经济重大技术示范工程和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五大任务。

  其四,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要把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转化成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要求,依托国家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低碳技术、装备及服务业发展。为此,要加大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力度,尤其是要增加在这两方面技术研发的投入。

  上述授课专家说,他希望企业整合资源,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加强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先进适用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增强企业在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方面自主创新的能力。

  节能减排法制化

  “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念,摒弃过去那种不顾资源环境条件片面追求扩大生产能力的做法。”周长益对学员们说:“大家要树立一种新的环保理念,那就是垃圾是扔不掉的,污染也是排不掉的;治污首先是为了企业和员工,其次才是当地群众;企业必须拥有高于地方甚至国家的排污标准,才能稳定达标。”当然,为了保证工业绿色和低碳发展方略能够落到实处,他认为还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

  其一,加强工业节能减排立法工作,推动工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节水管理等法规制定,尽快形成推进工业节能减排的法制环境。譬如,要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条例》立法进程,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纳入法制化轨道,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利用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又如,制订《工业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管理办法》《工业清洁生产评估管理办法》,规范清洁生产审核服务和评估管理。

  其二,强化财政、税收政策和金融信贷政策引导作用。把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作为技术改造的重要方向,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

  其三,强化标准支撑引领作用。健全高耗能产品(工序)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制定和发布超前性能耗限额标准,定期开展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探索建立基于能耗限额标准差别电价制度。推动工业节能环保标准的国际协调和统一。

  其四,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制度建设。严格能耗、水耗、环保、综合利用等行业准入标准,加强重点耗能、耗水、污染危害严重行业的准入管理。

  其五,建立健全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监测和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特点和优势,按照“两化”深度融合的要求,加强能源管控、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节能减排系统建设作为降低工业发展能耗需求的重要举措。

  其六,推进“两型”工业的长效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两型”企业创建的政策措施。加快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两型”企业创建试点。实施有利于“两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扶持引导政策。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引导工业行业和大多数企业形成绿色发展的新思路,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引导银行绿色信贷支持企业节约清洁发展,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

 

编辑:zhouliqun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3: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