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水泥视角“十八大”报告热点解读

中国水泥研究院 姜莎莎 · 2012-12-04 15:20


  “十八大”是2012年11月份乃至全年的头等大事,会前、会中、会后媒体均给予了高度关注,党内领导换届是各路媒体追踪报道的最大热点,胡锦涛主席发表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主题报告也成为各界乐此不疲的解读目标。虽非政治、经济主流媒体,但笔者作为水泥行业主流媒体的一员,尝试站在行业的角度来解读胡主席的“十八大”主题报告中的热点问题,愿此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业内人士的思考。
  热点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宏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大的方面来看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驱动力度”的调整,将过去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换成“三驾马车”平衡发展。过去十年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的拉动。

图1. 2000-2010年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及GDP增长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上图可以看出,2002年之后,“三驾马车”中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占主要地位,尤其是2009-2010年国家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进行“四万亿”的经济刺激,大幅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使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突增。
  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高效拉动使得政府及地方政府对于“投资”较为依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需要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有思想意识的转变,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后续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战略要求,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迫使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因此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有思想意识上的改变:政府转变依赖投资拉动国家、地方经济增长的思路;企业转变一味追求利益的经营理念,“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微观上,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升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要素,企业是行业运行的主体。站在水泥行业的角度,要跟随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优化产业结构。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抑制盲目投资、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兼并重组的相关政策,对于促进了水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水泥行业的相关规划与产业政策总是在强调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然而不同时代优化与升级的任务不同。例如“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日产4000吨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限制水泥机立窑、干法中空窑、立波尔窑、湿法窑,以及新建日产1500吨及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十一五”末以及“十二五”期间之前的限制类项目已经列为淘汰类项目,鼓励类项目也改为利用现有2000吨/日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窑炉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纯低温余热发电;粉磨系统等节能改造。在社会整体经济增长结构需要改变之际,水泥行业也需要遵循社会发展的方向。
  1、“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水泥行业严重产能过剩早已经打破了市场供需平衡,无论是降低产能发挥率还是去产能化都是在向供需平衡靠拢。降低产能发挥率,限产保价不是长久之计,在整体需求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或许可以短暂维持,一旦需求有所好转,限产保价同盟就会立刻土崩瓦解。去产能化,根除供需失衡的源头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如何实现去产能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依靠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淘汰落后产能、限制产能新增,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淘汰多余的新型干法产能,两条路要同时走,其中微妙之处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笔者认为,政府在通过调整市场平衡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要起到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领导”。
  2、“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水泥行业发展到今天,在规模、主要技术、主要装备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如果只守着这些裹足不前就无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也会很快被赶超。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乔龙德指出水泥行业以及整个建材行业要贯彻“三新”的发展理念:新技术、新标准、新政策,在配套设备、能耗排放、资源管理等方面中国水泥行业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笔者认为,创新是一个行业结构调整升级最有力的措施,也是最有保障、最能持久的措施。
  3、“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体现了政府对生态文明的日趋关注和重视。水泥行业在资源保护、废弃物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例如在矿山开采上注重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采取更加有效地开采方式,注重尾矿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综合利用废渣尾矿;提高排放标准,建立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等等。这些都是水泥行业可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做文章的地方,水泥企业不能只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还要看到社会效益。

[Page]
  热点二、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比2010年翻一番
  笔者回头翻看“十七大”的主题报告,发现报告中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也就是说20年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目标为7.2%。然而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2001年到2010年这十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5.5%,从各年的增速来看,实现最高增长的是2007年,增速为22.88%;最低一年为2009年,增速为8.55%(调整后为9.2%)。“十八大”报告中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目前的基数,如果实现此目标2010-2020年10间的GDP年均增速就要达到7.2%。“十八大”之后,坊间有传闻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的经济增长指定的目标将会在7.5%左右,或许这正是中国经济增长迈入缓慢增长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所谓缓慢也只是与前十年相比)。


  图2.2000年至今季度累计GDP增速走势(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2年上半年在微观层面,几乎所有制造业企业都步入低增长或者负增长,所受冲击远超GDP的下滑幅度,基础行业尤甚。基数提高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属于合理现象,使各产业企业所受冲击逐渐减小,步入正常发展轨道,才能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在公开媒体表示官方预警系统尚未发出经济进入偏冷状态的警告,中国经济未来不会出现持续地、大幅度地下滑。也就是说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产业具有稳定的发展基础,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出现大的震荡。
  水泥行业作为支撑经济运行的基础行业在此番经济回调中也受到很大冲击,2011年得益于市场协同限制供给来保证价格,使得全行业整体利润得到大幅提升,而顺利的协同则要归功于市场集中度的提高。2012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的继续走低,水泥行业需求增速继续出现下滑,库存大幅度上升,而2011年的市场协同已经由企业主导转向市场主导,但是限制供给已经无法抑制价格的下滑,行业利润同比也出现大幅下降。
  水泥作为投资拉动型产业,需求与GDP三要素之一的投资有着较强的线性相关性,从而间接与GDP有较强的相关性。从下图可以看出,水泥产量的走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走势较为一致,散点图表明水泥产量与GDP、FAI的总量具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


图3.2000-2012年GDP、FAI及水泥产量变化趋势及散点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网

  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下滑阶段正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因此,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将经历一场变革。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会降低投资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同时投资的方向上也会发生变化,从全国不同区域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基建上的比例已经下降,也就是说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水泥需求量已经逐渐下降。且从下图可以看出10年来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水泥需求系数已经有很大幅度的下降。


  图4. 2001-2011年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水泥需求系数走势  (单位:吨/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

  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改变、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水泥需求量的下降使得未来水泥行业不能再依靠投资的拉动追求规模效益,从当前来看,水泥行业正在经历并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经历产业结构的调整,从2011年至今的行业发展来看,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将有助于企业、行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而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将跟随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热点一中有讨论,不再赘述)。
  热点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长久以来,我国以低水平的工资成本为优势的出口,以及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的投资,是截至目前为止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这种增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形势。当前,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工资成本逐渐上升,导致企业压力增加,如果实行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企业的成本将进一步上升,制造业工厂或将向其它国家转移。
  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实现扩大内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从过去十年的居民收入增长变化来看,年均增速超过1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1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十二五’规划中最低工资标准每年年均增长13%,五年内实现倍增”;“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而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一席话让“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八个字迅速红遍全国,这似乎让人们对“收入倍增”计划抱持了更大的期待。实现居民收入的提高相应地企业也必须为之承担一定的责任,企业相应地就要增加一定的经营成本。

图5. 过去十年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比较(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水泥行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在提高自身效益方面能做的就是降低成本,而原材料价格日益增长,企业的规模效益边际递减,企业要想实现效益的提升需要在销售、管理、财务等方面进行成本控制。人力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部分,而面对人力成本不断增长的未来发展趋势,企业则需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下功夫。
  例如,冀东水泥集团在其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中提出了劳动生产率提升、人工成本下降的预期。

图6. 冀东水泥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中人力成本情况及预测

 


  从其过去五年的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例情况来看,这一比例数据并不是很大,因此对企业整体经营成本的影响权重也不是很大,但是在一个企业里人员的变动带来的其他经营状况的改变所引起的成本、费用的增加均是无形的,带来的经营效益的变化也是难以量化的。因此,人员结构的稳定、管理团队的平衡、人员管理的合理化都是可以为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带来积极作用的,企业需要在这些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以最终提高经营效益。

 

编辑:jirong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9: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