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面临“电荒” 减排与产出矛盾难调

中华工商时报 · 2010-12-10 00:00

  在能源大省贡献与牺牲的背后,是山西不得不背负的重任:一方面,山西为能源开发已付出严重的环境生态代价;另一方面,还必须完成减排指标和能源供给指标。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也面临着“电荒”。

  数字显示:随着冬季来临气温下降,山西各地供热取暖的用电逐步增加,电力负荷持续攀升,全省最大用电负荷达到1732万千瓦,而相应的电力供应却明显不足,最大电力缺口达380多万千瓦,预计年底电力供应的缺口可能达到500万-600万千瓦,缺口占总用电需求的20%-25%。

  不过,此次山西面临的“电荒”,却与以往有所不同。往年的“电荒”,主要原因是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不够或电煤供应的问题。今年的“电荒”,根源却并不在这两个方面。

  一方面,现阶段山西并不缺煤。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有关人士表示,今年1至10月份山西省煤炭生产量为5.92亿吨,同比增加1.02亿吨,因此,供应电厂的煤炭资源充足,总体上不存在因电煤短缺而影响发电的情况。

  另一方面,目前山西省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4300万千瓦,居全国第八位。如果这个装机容量全部开动起来,供应山西全省的电力都绰绰有余。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

  在调查采访后发现,为完成今年的节能减排目标,并且保障对外输电供应,山西停掉部分供应省内的发电机组,这才是造成眼下“电荒”的重要原因。

  暴涨的水泥

  山西省原平市大牛店镇前沙城村的农户老张,本打算在今年年底之前盖几间新房,现在看来,这个打算要落空了。原因很简单:老张买不上盖房子必需的水泥。

  大牛店镇上有几家经销水泥的商户,可在这些商户的手里也基本上没有库存了,个别有些存货的,其价格也让老张难以接受。

  来自水泥市场的信息显示,时下山西的水泥价格,已经比一个月前上涨了30%。一个多月前,山西市场上的水泥价格最高也不过每吨280元,现在最低的价格却也在每吨400元以上。而且,比价格暴涨更为严峻的是,水泥市场已经出现了断货现象。

  “除了重点合同,目前你就是掏每吨500元的价格,也买不到水泥。”山西省建筑材料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朝旭感叹说,“这样的涨幅在山西市场已经是20年未有,水泥价格上一次出现大幅上涨还要追溯到1992年。”

  水泥价格暴涨,固然有由于交通等基础建设投资巨大,对水泥的需求增长突出的原因,但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是:受省内许多地区节能限电的影响,进入四季度以来,山西省的大部分水泥企业遭遇了减产、限产,致使产品供应直接减少。比如,作为地方龙头企业、年产50万吨水泥的上市公司狮头股份,在10月9日就被“拉闸限电”,致使公司开工不足。

  事实上,不只水泥的价格,包括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黄磷、锌冶炼等8个行业在内,其产品价格都有所上涨,而涨价的一个重要原因都指向了电价。

  按照日前山西省财政厅联合省经信委、省物价局、省电监办和省电力公司共同出台的《山西省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以上八个行业的限制类、淘汰类企业,都被执行了差别电价,即限制类企业由原来的每千瓦时0.05元提高到0.10元,淘汰类企业由原来的每千瓦时0.20元提高到0.30元。分析认为,这直接导致了八个行业产品价格不同程度的上涨。

  无奈的“电荒”

  在差别电价之外,山西还出台了惩罚性电价——在上诉的文件中规定:对超过能耗限额标准一倍以上的,比照差别电价淘汰类电价加价标准执行,即在现行目录电价的基础上,每千瓦时加价0.30元;对超过限额标准一倍以内的,比照差别电价限制类电价加价标准执行,即在现行目录电价的基础上,每千瓦时加价0.10元。

  无论差别电价还是惩罚性电价,其实目的都一致:在节能减排的高压任务下,在“以电为纲”的考核指标下,迫使各级政府采取种种举措限制电能的消耗。因而,动用经济杠杆上调这些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的电价,自然是首当其冲的选择。甚至于在当前的局势下,这些限制类、淘汰类企业,几乎就处于停产的边缘,未来的生存已经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然而,仅仅如此显然还远远不够,即使关停所有的限制类、淘汰类企业,也根本不可能完成预期的指标。于是,更大范围的由限电而导致的“电荒”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

  一方面,继续在工业用电上“挖潜”。除了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的用电限制,其他类型的企业用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了“限电”的名单上,这里,甚至包括了生产电力的电厂。例如,在山西朔州,69家地方企业分3批被限电,市区所有景观灯,每天只准开1.5小时;在山西临汾等地,也已有电厂因节能被暂时停机。山西省电力公司曾经发布的警告称,目前山西全省最大停机容量已达259.5万千瓦。

  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居民用电的增幅不至太快,即使随着进入冬季气温下降,各地供热取暖的用电自然逐步增加,电力负荷持续攀升,各地政府也不免开始分时段分地区的“拉闸限电”。

  据了解,在“十一五”的前四年,山西省万元GDP能耗下降了18.28%,居全国第六位,已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81.27%,实现节能量3031万吨标准煤。因此,2009年山西省的节能工作被国家评为超额完成等级。而在今年的前三季度,山西省万元GDP能耗降幅为4.24%,居全国第四位。总体而言,山西有望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任务。[Page]

  能源大省的牺牲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有80%以上是煤炭。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4.4亿千瓦中,有3.25亿千瓦是火电,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

  而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煤炭基地,为我国经济社会正常运行、满足火电的需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山西自身却得不到足够的能源保障。继江苏、

  浙江、湖北等多个省份“拉闸限电”之后,山西也不得不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

  这也许是山西作为能源大省的无奈。在能源大省贡献与牺牲的背后,是山西不得不背负的重任。一方面,山西为能源开发已付出严重的环境生态代价;另一方面,山西也必须既要完成减排指标又要完成能源供给指标,这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资料显示,山西省外输电连年增长,即使在今年电力紧张的状况下,1-10月的外输电仍然增长9.18%。据山西省电力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山西一直是向全国输电最多的省份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山西累计外送电量达506多亿千瓦时。虽然目前山西面临严峻的缺电局面,但外输电量仍然超过全省发电量的1/3。在山西朔州,当地的火电厂每年有250亿度的发电量,但其中80%以上的电力通过超高压输电线路已经送往了首都北京。

  山西省电力公司的一位业内人士说,“今年冬季采暖期开始后,京津用电压力一直很大,南方省市也因枯水期而水力发电不足,因此必须由山西开足马力保障供电。但发电所产生的能耗却由山西承担,这也是造成山西节能减排压力巨大的原因之一。”

  多举措渡过难关

  面对必须无条件完成的减排指标、必须保证的省外能源供给指标和省内的居民用电、冬季供暖用电、煤矿生产用电、重点企业用电、重点工程用电,山西省政府的压力空前巨大。

  不过,在公开表态中,山西不仅对节能减排是导致“电荒”的原因予以否认,而且弱化规避了保证省外电力供给的说法。

  自11月以来,负责山西电力调配的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已经连续两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市各部门不能以完成节能目标为由,停止正在运行的发电机组,要确保省内电网的正常运行”。山西省电力公司近日也连发紧急通知,要求首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根据“先生活、后生产、保重点、兼一般”的用电原则,对带有自备发电机的营业单位全部参与避峰用电;对大型企业实施错峰用电。

  但从根本上扭转电力紧张的被动局面,不能仅仅依靠限制电力的使用,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只能缓解眼前的困境。

  11月28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近期加强节能工作和保障电力供应的紧急通知》,明确要求在本月底前省内增加400万千瓦的电力供应能力,保障全省正常生产生活用电。首先,山西省决定采取紧急措施弥补当前用电缺口,将加大从省外购电的力度,先期向河北特高压调出100万千瓦的用电负荷;其次,部分未开机的大型机组马上开机运转,并分两期新开120万千瓦的机组发电;第三,继续关停高能耗的小火力电厂,并按关停容量启动相应的大型低能耗电厂;第四,对现有的高耗能行业企业进行摸排,对耗能严重的企业限制生产,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压缩30万到50万千瓦的用电负荷;第五,加大电厂储煤量,防范保障电力企业用煤,要求电厂储存煤炭要确保达到15天以上的用量,防范雨雪灾害性天气发生造成电厂缺煤。

  除此之外,各地电力部门也严格执行有序用电方案,依照“先生活,后生产,保重点,兼一般”的原则,对高耗能企业实行“开工三天、停工四天”的限电措施,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电以及医院、学校、重点行业涉及公众利益和重大安全单位用电。

  电力部门也被要求加强负荷预测和电力平衡分析,严格控制检修计划,杜绝重复停电,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同时强化设备巡视、故障抢修,确保在第一时间排除电力故障。

  电力部门还号召全社会共同节约用电,尽量关闭不必要的用电设施。白天尽量采用自然光,少开照明灯,做到人走灯灭;预计停用一小时以上的办公设备,特别是电脑,要关闭设备电源;各单位亮化工程、霓虹灯要全部关闭,节约每一度电,使有限电力发挥最大作用。

  通过上述措施,山西省电力缺口或将很快减小。但从长远来看,在电力供应和产业需求、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能源战略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山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还不到轻松的时候。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haomin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9: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