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陈燕海:原材料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电子报 · 2010-11-24 00:00

  “‘十一五’期间,我国原材料工业高速增长,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生产力布局有所改善,技术进步、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燕海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十二五’将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

  石化化工国产化装备取得突破

  陈燕海对记者说,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产品范围覆盖6万多个(种)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当前,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2009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6.63万亿元(现行价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1%;利税总资产在全国工业中占比约13%,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过14%。全行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约4%。大宗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主要的石油和化工产品消费量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 2006~2008年产值年均递增25.6%,高于“十五”期间的年均增幅(20.1%)5.5个百分点。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速下降。行业投资活跃,成为海内外石化产业投资的热土。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园区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模式。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部分大型装备实现国产化,一批核心专利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节能减排取得初步成效。

  钢铁工业产量快速增长

  据陈燕海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钢产量快速增长,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我国粗钢产量3.53亿吨,2009年增至5.68亿吨,预计 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6.2亿吨,钢铁第一大国的地位得到加强巩固。“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品种质量不断改善,产品结构继续优化。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联合重组加快。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产业布局开始由内地向沿海沿江转移。

  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企业技术进步加快,国际化转型初显成效。

  有色金属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陈燕海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生产快速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十一五”前4年年均递增17.05%。2009年我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2604.4万吨,“十一五”前4年年均递增12.27%。有色金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年均递增 15.4%,2009年达到831.97亿美元,其中进口额年均递增21.4%,出口额年均递增1.1%。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升显著,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资源开发取得一定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有色新材料研发进展显著。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标准化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建材工业主要产品世界领先

  陈燕海说,2009年,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548亿元,销售收入2.0万亿元,利润总额1554亿元,出口金额152亿美元。“十一五”前4年主要建材产品产量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量继续处于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生产技术装备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市场化程度及国际融合度日益提高。

  “十二五”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

  展望“十二五”,陈燕海强调,将按照“调整、改造、升级、换代”的总体要求,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严格控制总量,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降耗减排,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传统基础材料升级换代,构建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体系,完善资源及产品储备制度,加大“走出去”力度,加快使我国原材料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钢铁工业坚持内需导向,以加快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重要支撑,以加强资源保障、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节能减排、企业重组、优化布局和规范市场秩序为重点,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严格控制钢铁产能,切实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按照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原则,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加强国外铁矿、锰矿、铬矿、镍矿以及焦煤等资源的合作开发,建立长期稳定的多元化多渠道供应体系。同时加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力度,合理配置与开发国内铁矿资源,提高废钢、钢铁渣、尘泥和选矿厂尾矿、废石等铁矿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水平,在资源上保障我国钢铁产业的安全稳定运行。

  有色金属工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发展新型铝、镁、钛合金,满足国内交通运输业、电子信息等行业对新型合金、专用材料的需求,提高稀土、稀有金属、稀贵金属材料发展水平。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在严格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利用先进技术对主要有色金属冶炼实施技术改造。实施有色金属先进工艺技术推广专项,加快开发推广新型阴极结构高效节能铝电解技术等先进技术。积极推进铜、铝、铅、锌冶炼加工与上下游产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国内外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突破深部开采技术、低品位和难选冶矿产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石化化工按照一体化、集约化、园区化、基地化、多联产的发展模式,统筹建设若干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坚持安全环保、资源循环、贴近市场、方便吐吞、优化存量、提升增量的原则,统筹重大项目布局,适时启动新的烯烃项目、化工新材料项目以及配套物流系统建设。提高油品质量、保障油品供应,促进烯烃原料轻质化多元化,全面提升炼化技术和大型装备国产化水平。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产品和专用料以及新型专用精细化学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氯碱、纯碱等传统化工产业的准入门槛,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集中度。调整化肥、农药等农资产业的结构。开发低品位矿石、共伴生资源以及化工生产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引导资源型产品向原料产地集中,消费型产品向消费区域集中,化工企业按产业链和循环要素向园区基地集中,形成专业特色鲜明、安全环保风险可控的化工产业布局。

  建材工业积极发展节能环保、防火抗震的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提高产品精深加工程度。继续提高新型干法水泥和浮法玻璃比重。全部淘汰“平拉法”玻璃生产工艺,水泥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基本完成。实施水泥工业原料替代工程,支持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和工业废弃物,鼓励使用玻璃窑炉富氧/全氧等先进技术。大力推广以纯低温余热发电为主体的建材工业窑炉余热利用技术,加快实施以水泥粉磨节电为重点的节能改造工程。

  新材料产业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建设重大工程和支撑国防军工需求为目标,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新型合金材料、高品质特殊钢、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加强纳米、超导、智能等前沿新材料研究,初步形成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具备较大规模、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实施新材料创新平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多学科融合的高层次新材料研究中心,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实现新材料产业与基础原材料工业融合发展,增强材料支撑保障能力。力争到2015年,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品种,原辅料、装备的配套能力大幅增强。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wb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5: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