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育先:数字化转型是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

中国建材报 · 2023-03-13 10:43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全国两会期间,对于如何壮大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中国建设,代表委员们纷纷“支招”:加快推动数据要素流转市场化,加强数字经济治理,健全数字资产法律法规等。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而数字经济正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央企率先推动数字化转型,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坚力量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  

对此,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认为,“数字化转型关乎生存和发展,是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我们的数字化要做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管理过程信息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我主要介绍其中三方面内容。”  

▲槐坎南方智能水泥工厂  

▲云端上的槐坎南方生产线  

研发设计数字化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指出,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3%,到2025年目标普及率为85%。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很多建材装饰产品需要快速更新迭代,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终端用户的个性化定制要求,而产品外观设计、质量、性能提升必须依靠试验验证。  

如今,仅是“降本增效”已经无法满足建材企业研发转型需求,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实现平台复用和建立虚拟验证能力,是产品研发更深层次的价值需求。  

“材料的竞争,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在于材料的设计,传统的设计方法在速度效率上会打折扣,所以材料的设计就需要用数字化的手段来提速。”周育先表示。  

例如,风电叶片的设计会直接影响风能的转换率,是风力发电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材叶片)是国内风电叶片的龙头企业。  

▲叶片堆场  

中材叶片总经理王欣表示,“2021年,大家觉得80米级别的(风电叶片)产品很有竞争力了,2022年客户的需求已经提高到90米级别。客户现在会结合项目和整机系统的特点,在叶片上提出更多的个性化要求,对产品需求的把控更强了。为此,需要开展一体化设计,实现联合降本。”  

个性化叠加大型化,导致叶片产品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目前一个风电叶片型号的模具仅能使用2年左右,这给风电叶片从研发到模具都带来巨大压力。  

研发设计数字化是一场革命性的研发流程变革。通过虚拟现实,可减少一次性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以虚拟的方式在现实中获得最优模型,打破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作为基础性支撑,叶片技术的快速迭代同样考验着试验验证体系。  

利用数字孪生强大的复现能力,可大幅度减少物理样品的试验次数,保证产品设计的可追溯性、系统性和经济性。  

通过数据反哺考虑上一代产品的设计缺陷、终端用户需求等问题,可在设计开发阶段避免类似问题的产生,培养研发人员的产业思维和用户需求导向。  

如何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I技术应用,实现设计和试验全流程数字化升级,打造快速便捷的决策链,是建材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中国建材集团的研发设计数字化探索正不断加速。  

生产运营智能化  

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要促进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3月5日举行的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表示,要实施“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打造一批智慧供应链。  

中国建材集团秉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材料产业投资集团”愿景,以“数字引领材料创造”为驱动,建设“高效、协同、共享、智能、绿色、生态”的“数字中国建材”,取得了一批数字化建设成果:建成全球领先的玻纤“未来工厂”,发布智能水泥厂1.0标准,集团互联网产业园数据中心开工建设,“我找车智慧物流平台”“玻璃新材料工业大数据平台”“水泥余热发电大数据平台”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试点示范项目。其中,“我找车”平台入驻重卡超过120万辆。  

中材国际积极响应国家、中国建材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号召,不断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目前对内形成涵盖BIM数字化设计、数字化项目全过程管理和数字化运营管理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对外形成以水泥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专家优化系统、BIM数字孪生交付与运维系统等为核心产品的水泥智能工厂建设服务体系。工作人员在操作室动动手指,即可实现大规模柔性化生产、供应链协同生产、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  

高铝盖板玻璃智能生产线  

中建材智能自动化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中建材智能自动化院)“面向玻璃新材料的数智制造、协同生产解决方案”,为传统建材工业制造企业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在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装备与生产线领域,中建材智能自动化院自主研制的“特种玻璃智能化生产线装备及系统”入选第七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成功应用于显示材料和应用材料、新能源材料、优质浮法玻璃和特种玻璃等产业。  

未来,中建材智能自动化院将研究把视觉检测、激光检测技术等各种检测技术应用到玻璃新材料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检测中,获取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数据,通过边缘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将质量数据和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设备参数关联起来,通过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找到质量、工艺、设备之间的关系,让玻璃新材料MES制造执行系统和QMS质量管理系统具备实时指导生产、快速调整工艺、保持生产高质量高效率的能力。  

2月7日,中国建材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之一就是共同推动材料产业与数字化智能化生态深度融合,未来将在新材料研发、数字化、绿色低碳、国际化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从集团整体水泥、玻璃生产线的数据看,需要把多条生产线的数据集中在数据池里沉淀下来,再用算法进行数据清理、最终实现优化,反馈回系统中去指导具体生产线的各个要素指标,我们正在推进相关工作。”中国建材集团相关人士表示。  

客户服务敏捷化  

随着经营规模扩大、销售区域扩展,建材企业通常会面临资源有限、用户精准定位难、运营成本高等诸多复杂问题。同时,随着产品品类增多,提高交付准确率和及时性变得尤为重要。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进程开始提速,企业更加急需具备快速响应变化的能力,能够让企业在复杂的、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数字化转型将为传统建材制造企业由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提供契机,通过从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中挖掘新的应用价值,增加企业与客户之间交易的效率与深度,深入开拓和挖掘客户的需求,通过敏捷反馈与高效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黏性,支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巨石玻璃纤维智能化中控室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材集团的客户遍及全球各地,面对全球化竞争、供应链中断等影响,原有管理软件数据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和发展的需要。中国建材集团搭建供应链管理系统,以“集团一体化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集团内部、外部、线上、线下、现实、虚拟业务的多场景统一管理,覆盖从客户、项目、销售、采购、仓储、生产、财务、售后、人资到办公每个环节,一站式打通集团数据,打破信息孤岛。通过身边电脑、手机、平板、PDA等设备,就能更好更快地决策、协同和服务,快速提升集团生产力和竞争力,而这也正是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从响应式被动服务转变到主动参与业务,甚至成为业务的一部分。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我国建材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而持久的价值链重塑,原有以大批量制造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目前正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在此过程中,建材行业面临着需求弱化、原材料上涨、竞争加剧等各方面巨大压力。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如何维持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成为每一个建材企业的必考题,而数字化转型成为解题的关键思路。  

智能玻纤工厂机械手  

“2023年是中国建材集团数字化转型元年,我们将以变革的思想推进数字化转型体系建设。”周育先强调,“数字化短板不在于技术、基础设施,真正的短板是理念、认识、观念上的差距。我们要以变革的思想,下定决心将数字化转型工作一张蓝图绘到底。”  


编辑:孙蕾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19: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