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人为:未来前十大水泥将主宰骨料制品业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 2010-10-13 00:00

  9月27日,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张人为在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以下是本网记者对讲话的整理:

  首先我要对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的理事会表示热烈祝贺。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协会这些老的会长,从张树凯同志、吕祖良同志、到现在的会长徐永模同志,不断地继承发展,协会的工作做得越来越好。我对他们表示感谢,对各届秘书长表示感谢!

  在这里,我简单地讲几点:

  第一、一般人不知道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能在建材行业中占那么大的份额,而且我们现在的口径也不统一。混凝土这个行业很庞大,我们统计的混凝土数量是有限的,因为有水利部的水工建设、交通部的公路建设、铁道路的铁路建设、核工业公司的核电站建设,如是等等,因此建设部也没有办法统计完整数据,所以我们目前是小范围的探讨水泥制品。我们有传统的水泥制品,有新发展的水泥制品,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一年有近1700多亿的工业增加值,相当于5000多亿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们21000亿建材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将近四分之一。过去水泥能占我们建材工业的40%、50%,在26日南方水泥成立三周年会议上,还有人认为这个数值是60%、70%,我给他们纠正了——现在水泥行业产值也就占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的24%左右,现在我们得水泥制品业和水泥业基本上不相上下。这是我们在座的行业企业、科研设计单位的功劳,当然本质上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结果,是一种拉动——我们建材工业始终是基础建设主要拉动对象。

  第二、我们建材行业在结构调整当中,就技术和产品来说,最大的缺陷在什么地方呢?产业太广,各自为政,分管一段!从建材行业的产业链上说,我们和建筑业是个大产业链;从水泥工业来说,它的产业链应该是骨料→水泥→混凝土→水泥制品。现在我们的骨料是由大量的、成千上万的小商户企业、碎石企业来生产的;预拌混凝土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大,从资料上来看最多只占20%左右,大部分还是现场搅拌,也是小厂;我们水泥制品企业也是这么个情况,所以我们的附加值,我们在价值链的高端不占优势。因此我们产业链怎样延伸的问题在建材行业结构调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这个不是我们各个专业协会一家一家能够解决的,他需要我们联贯起来解决。所以26日的南方水泥会议上,我就提了这一条:我国混凝土产量的排名。在国际上,大的水泥跨国公司都搞骨料,都搞水泥、都搞水泥制品。我问了Holcim、拉法基、CRH这几家老手,国外产业链在中国是否行的通,因为他们在中国都有企业,他们告诉我行得通,只是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有大企业冀东、金隅、华新、华润,都在逐步走这条路。未来的骨料产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产业,谁主沉浮?我认为,最终应该是前10名的中国大水泥集团。所以从现在开始,你们水泥企业就要考虑这个问题——怎么办?怎么介入?目前这是两个不太好介入的行业,前者大多是以农民工为主的小厂小户,后者有相当一些大企业,比如建华、浙东,但大企业的量还不足以组织起行业组织结构调整。这些问题不是今天提出来明天就能做到的,但从方向上来看,从国外走的路来看,产业结构调整这个过程是我们不可逾越的。比如水泥行业,以前也没有市场概念,全靠计划经济分配,不管有多少工业费用,能生产多少水泥,我们都能接受,但现在不行了,于是水泥行业发展出了粉磨站靠近市场,生产熟料靠近燃料和原料的所在地的模式。我看今后我们的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也会是这样。

  第三、我拜托我们在座的会员企业,要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要讲诚信,把给社会、给用户提供合格优质的产品放在我们工作的首要位子。比如管桩,一般都是桥梁、铁路、建筑物的根基,现在我们企业那么散,集中度那么低,市场又是不稳,有项目就一哄而上,这种状况下,产品质量让我非常忧心。建材产品的质量问题最后必然是在某次灾害之中显露出来,是以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为代价的。我们现在有些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在竞争中能得到一点份额,不惜牺牲质量。我始终在讲,竞争如果总是价格战,必然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赢得市场。所以我们要讲诚信,要讲质量,要向社会负责!我们会员企业应该带好这个头。质量出了问题,最后追究市场责任,你就是坐了牢,也应该十分内疚,多少人的生命财产毁在你的手里了。

  我就说这三点,谢谢大家!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xy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19: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