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水泥行业有序进入全国碳市场
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既是长期扰动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事关水泥行业能否实现长远健康发展和产业现代化的问题,更是事关水泥行业能否为全社会减碳、创造高质量经济社会环境作出更大贡献的社会问题。
因受诸多复杂因素交织叠加影响,产能过剩和行业平稳健康发展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十三五”期间开始实施的错峰生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推动了行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取得了一定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泥产能置换政策在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产能置换不仅并未很好解决水泥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反而在个体企业利益驱动下,超设计产能的情况比比皆是,产能置换带来了更加突出的产能增量已经是产业界普遍承认的客观事实。
在市场需求持续收缩,全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国水泥总产能依然居高不下,犹如“笼中之虎”,一旦市场有利可图,水泥产能瞬间即可投放市场,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破坏了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大环境。客观而言,产能过剩问题,不仅未能通过实施错峰生产和产能置换等措施得到根本性解决,反而有愈发严峻的趋势。
因此,立足探寻实现我国水泥产业现代化,探寻护航我国水泥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就迫切需要在调整、完善有关产业政策的同时,探讨多措并举,既兼顾现实又立足长远,采取有效的市场化手段,以期实现水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长期健康平稳发展。推动水泥行业稳妥有序尽早地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当是达成以上目标的优选方案。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推动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有效推动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和提高能效、生态保护补偿等的同时,更可以此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现代化的实现。通过碳交易的市场化机制,可以更加公平、公开、公正地实现市场化的产业区域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在产业领先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碳指标输出企业获得补偿的同时,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落后产业的逐步出清,同步支持地方和企业在推动减排的同时妥善处理当地相关发展需求与减排之间的关系。
自2020年12月起,生态环境部陆续印发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等文件,建立了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核查等配套制度。
2021年7月16日,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率先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00余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2年10月21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6亿吨,累计成交额85.8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我国水泥行业自2012年开始陆续在7个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北京市、广东省、湖北省、重庆市、天津市、福建省中均有水泥企业参与碳交易。截至目前,共有171家水泥企业参与了试点地区碳市场,非试点地区的1000多家水泥企业定期接受主管部门的碳排放核查。这些试点为加快建立全国性水泥碳交易市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参与碳交易的试点企业分析,其所在省份的水泥行业碳排放强度普遍低于非试点省份。在相同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一致的条件下,可以初步判断碳交易对于水泥行业的整体减排具有实际作用。碳排放与产能、产量具有紧密相关性,由此推断,碳交易是化解产能过剩、推动行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长期利益的有效且重要手段之一。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落实“双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碳交易是通过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控制,利用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和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就行业经济和产业效益而言,运作良好且参与者众多的碳交易体系,可以确保全社会整体减排成本最低,符合经济效益最优的原则。减排目标完成好的企业,可以通过减排指标获利。对于规模大、能耗高的企业来说,碳交易使得减排总目标更容易达到。尽早促成水泥行业实现碳交易,应当讲就是抓住了推动化解水泥产能严重和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继2020年9月郑重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因此,持续推动我国水泥产业整体降碳减碳和减弱个体能耗强度,不是想不想做的事情,也不是可以逃避的事情,而是产业和企业的必答题。答题越早,产业和企业就越主动。水泥行业尽早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不仅可有效降低碳排放,更加合理有效配置碳配额,还可以推动水泥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助力过剩产能化解,推动产业的地区布局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实现水泥行业长期整体平稳健康发展。
编辑:李佳蔚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