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重组“大戏连台”民企担忧为央企做“嫁衣”
日前,国务院一纸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中,“放宽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被再度提及。距离将引导民资进入的40项具体工作分解落实到多部委的大动作,不过一月有余。昨日,记者获悉,由工信部起草的产业兼并重组细案也已进入国务院审批、论证阶段,年内部分产业相关细则即将“临盆”。
继“新36条”之后,一条有政策护航的道路又在被频繁“高亮”的民营资本面前铺开——以兼并重组方式进入垄断行业的竞争性领域。但与此同时,关于民企能否分享到兼并重组“蛋糕”和真正进入垄断行业的质疑也随之四起。
民企忧虑
中央 “话音刚落”,立刻在企业界激起 “涟漪”:民营资本想要“抱团求存”、架构梳理,需要的不是一笔小数目,很难在兼并重组过程中脱颖而出。在对当地两家小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成本估算后,民营水泥供应商章老板最终选择了放弃。
章老板的困惑还在于银行的姿态。记者注意到,虽然《意见》中提出将加大对兼并重组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但银行作为商业主体“亲国企、疏民企”却又是不争的事实。“银行在具体授信时,考虑到国企的政府背景,其经济风险可能被填补,所以更多倾向国企非常自然。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所所长杨建文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
而在垄断行业,民企资金的劣势似乎更加明显。对此,杨建文认为,现有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渠道能够提供资金来源。
市场之手
不过,在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的观点里,“章老板们”的困惑其实大可不必。“兼并重组本身是市场行为,政府开了一个口子,但决定权在民营企业身上。 ”他向记者表示,只有具备了市场驾驭能力的民营企业才应该进入与央企的“抗衡赛”。
杨建文也认为,不能否认这种“小鱼”吃“虾米”,“小鱼”再被“大鱼”吃掉的情况存在的可能性。 “但民营企业本身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复合体,中央鼓励兼并重组的意图并非为了让民资蜂拥而上,而是一个市场遴选的过程。 ”
他向记者解释道,尤其是在垄断行业,它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过去靠体制内管理调整,由政府财力注入,现在让民营资本进入就是为了推动垄断行业的市场化。 “之所以先选择垄断行业,是因为如果先开放盈利性很高的行业就可能形成盲目涌入的情况,而垄断行业对资金量要求更大,对资产管理能力要求也更高。 ”
突围之道
记者注意到,在国务院下发的《意见》中,并没有列明具体的优惠政策,那么,鼓励以兼并重组方式进入垄断行业究竟会令民营企业获得哪些实利? “国务院起到是政策导向作用,最大的好处在于为民企提供了资产价格优惠,民企只有进入垄断市场后才可能拿到垄断价格的差价,在垄断市场改革还未完全实现时提前布局,长远来看非常有利。 ”杨建文告诉记者。
而在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金鑫看来,民营企业的机会在于国有资产公司的成立。他认为,国有资产清理会使国企剥离一部分亏损的,或者不太重要的资产出售。
杨建文还认为,和海外资本联手也将为民营企业的“突进”带来机会。他表示,民企要充分发挥自身内部体制灵活、经营弹性的优势。
潜规则之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跨地区兼并重组的一大壁垒——地区税源保护,《意见》也给予充分重视。按照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岳树民的看法,对于企业税源的争夺一直是地区间在处理企业兼并重组中的难题。据悉,虽然被兼并企业所在的地方政府仍可征收营业税、流转税等税种,但最主要的企业所得税则要由企业总部所在地征收和统计。
张金鑫也曾表示,对于跨区整合企业,地方政府会提出很多要求,比如在当地纳税、增大其他额外的投资等,有的企业甚至与政府都签订了意向协议,但是由于那些额外的条件没有满足,结果重组不了了之。
对此,《意见》突破性地提出两条对策: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地区间可以根据企业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签订企业兼并重组后的财税利益分成协议,妥善解决企业兼并重组后工业增加值等统计数据的归属问题,实现企业兼并重组成果共享,另一方面,国家还将着力清理限制跨地区兼并重组的规定,破除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尤其取消各地区自行出台的限制外地企业对本地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规定。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szl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