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行]山西水泥市场分析:待点燃的火药桶

2010/08/30 00:00 来源:中国水泥网万里行随行记者 张彦喆

中国水泥市场风向变换不定,先后掠过浙江、两广、海南、重庆、四川等地区,今年以来,西南市场逐渐下行,西北、东北又成为水泥市场新的热点。但是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第三阶段的行程中却发现一向不温不火的山西市场也突然成为投资的热点,新增产能得大量投产、大企业的进入使得原本复杂的山西水泥形式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可以说,目前山西水泥市场就像一个火药桶,价格战随时可能展开。......

  中国水泥市场风向变换不定,先后掠过浙江、两广、海南、重庆、四川等地区,今年以来,西南市场逐渐下行,西北、东北又成为水泥市场新的热点。但是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第三阶段的行程中却发现一向不温不火的山西市场也突然成为投资的热点,新增产能得大量投产、大企业的进入使得原本复杂的山西水泥形式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可以说,目前山西水泥市场就像一个火药桶,价格战随时可能展开。

增长的市场,发展的形势

  多年以来,山西省一直把煤炭工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发展扶持,像水泥这种高能耗产业一直受到限制,2009年山西水泥产量仅有3000万吨,在全国排名靠后,跟河南、河北、安徽这些产量超过1亿吨的省份比起来差距明显。即使按人均产量来算,山西省人均水泥产量不足1吨,距离全国平均的1.26吨相差也很大。万里行在走访山西智海、吉港等企业也实地了解到,这些普遍在04-06年新建的生产线无不代表当时该区域的最高水平。虽然最近几年山西水泥工业发展较快,但相对其他省份来讲仍然比较落后,落后的水泥生产线占比非常大,普遍估计在40-50%左右。

  水泥工业发展的滞后加上需求的突然增加,就给水泥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山西目前水泥市场需求大增,山西省政府也在山西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山西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那么大量的基建是不可少的,实际上,目前山西的高铁、高速路、煤炭铁路转运线的项目非常多,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此次在山西境内拜访的几家企业中,这些项目都占到企业需求的一半以上。不止一位水泥企业家表示:目前山西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到位,很多地方比南方地区要差上二十年左右,未来又非常大的增长空间。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会出现水泥企业纷纷将目光瞄准山西,并大量投资。

  但同时,山西省水泥企业发展形势比较复杂,有其独特之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回货车辆的大量存在,山西是煤炭大省,每天拉煤的货车络绎不绝。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这些将山西煤炭带往各处的车辆在返程时也不会空车而回,往往用比较低廉的运费将各地的水泥运回山西。这种拉货车辆大量存在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长江、西江这样的水路通道,运费低廉,价格只有单程运输价格的一半甚至更低,这就往往将水泥企业100-200公里的有效销售半径成倍扩大。山西也成为水泥输入比较的多的省份,周边河南、河北这些水泥产量大省纷纷将市场瞄向了这里。据统计,太原市场中就越有三分之一的水泥来自于石家庄。

大企业将引领山西水泥产业整合

  水泥是一个完全竞争甚至过度竞争的行业,其结果就是利润率逐渐下降,因此如果某个区域突然间市场被看好,水泥投资重点就会迅速转移。就像最早的浙江、最近的四川等地。但是山西情况仍然略有不同,山西成为关注焦点的时候中国水泥的价格战以及企业的并购整合已经经过数轮的较量,大浪淘沙,民间资本投资水泥的激情可能被消磨殆尽,剩下来的只有不多的几个大企业集团还有余力继续进行扩张。冀东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在当前水泥装备、水泥工艺技术都非常成熟的条件下,企业要扩大盈利,获取增长,扩大规模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思想主导下,大的企业集团都纷纷将其固有的战略扩大化,在更为广泛的区域中进行布局。

  就山西而言,华润、冀东、山水、中联都高调进入,华润更是在几天之内签订了2000万吨产能的合作意向。冀东在陕西和山西产能达到1800万吨,其中山西约有800万吨。中联也有至少三条生产线的扩张计划。有人统计过,如果这几家企业在山西的投资计划都能完全实现,这几家企业的产能将达到8000万吨。这些企业的竞争心态也可以用冀东的一位高管的话来概括:顺其自然。我们理解为:作为大型集团,在资源、资金、品牌、管理、抗风险和抗损失上都有着巨大的优势,这些企业应该相信无论未来形势多么恶劣,他们始终能够最后生存下来。华润福龙的一位负责人用先破后立表达类似的看法,不过他也认为,未来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能够更好维持市场的稳定。

  至于本地的水泥企业,山西目前比较大的水泥厂都是民营企业,生产线规模有限,产能多在200-600万吨之间。这些企业共同的特点就是经营方式比较灵活、成本控制非常好。除此之外,还有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产业链延伸成为普遍的选择,大部分当地企业都有自己的搅拌站甚至房地产发展计划,比如说智海集团产能不过200万吨,但是已经成为山西最大的混凝土生产企业,能够消化自身约三分之一的水泥产量,其他的几家万里行走访企业也或多或少都有涉足。另外因为这些企业进入山西市场比较早,往往占据品味较高的石灰石矿山资源,其品牌已经在当地形成一定影响力。在谈到今后可能发生的价格竞争和并购时,这些企业的应对也不尽相同,比如吉港,在建立之初就考虑了未来市场风险,坚持“双胞胎”策略,就是用两条2500T/D的生产线代替一条5000T/D的生产线,这样虽然吨熟料生产成本会提高,但当市场出现变化时可以停掉一条线,增强对风险的抵抗力。另外一些企业主动跟大企业联合扩张,比如新绛威顿,已经和中联达成意向,双方将合作新建3条5000T/D的生产线。我们万里行在山西走访时还发现了另外一种现象,有些当地企业为了尽快争夺市场,选取并购落后的立窑企业,结果造成质量不稳定,品牌价值受到损失。

落后产能淘汰,看起来很好

  山西省水泥工业相对落后,落后的水泥产能占比在40%左右,如果顺利淘汰,无疑将大大改善山西水泥市场环境。但是事实往往不会这么简单,山西省2011年前淘汰的企业名录中,很多都是淘汰“直径1.8M下的磨机”这样的说法,没有直接说要淘汰水泥窑。这样话就会出现这种情况:1.8米的磨机淘汰掉了,还可以上更大的磨机,这样话落后产能反而会增加,因为小直径的磨机高能耗,效率低,本来企业就是准备淘汰的。

另外山西有很多水泥企业都没有生产许可证,政府监管成本比较大,在一些落后地区,小水泥通过降低价格也会占有一定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这也印证了我们之前采访多个企业人士的观点:山西省淘汰落后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目前只是看起来很好。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yz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09-28 16: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