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河水泥郭玉全:技术精益求精,追求永无止境
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琉璃河水泥公司郭玉全
[编者按]2009年8月,中国水泥网发起主办的“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活动走访金隅集团北京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慰问基层优秀员工,郭玉全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事迹感动着中国水泥行业人,“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主办方授予了其“中国水泥突出贡献奖”的称号。
现年46岁的郭玉全已经在建材行业工作了28年。他说,他把自己有限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二都留在了建材行业。政府和企业给了他诸多的荣誉,这是对他个人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他要倍加珍惜剩余三分之一的时间,毫不懈怠,只争朝夕,多创新,多出成果,多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
郭玉全,一个在北京金隅集团众人皆知的名字,因为同这个名字紧紧相连的是一串长长的荣誉。郭玉全是北京金隅集团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熟料制备车间主任助理。他曾获得全国建材行业“岗位技术能手”,北京市劳动技术能手,“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中国水泥突出贡献奖”,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他还是享受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技师,以他名字命名的“郭玉全工作室”是北京市10个首批职工创新工作室之一,现已推荐为“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
郭玉全同志爱岗敬业,多年来,他刻苦钻研,探索创新,从一名普通的技校毕业生,逐渐成长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领军人物。
一、 勤学苦练,成为岗位能手
郭玉全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他酷爱学习,走进他的办公室,我们可以发现,有关建材、水泥方面的书籍、期刊塞满了书柜,几十本学习笔记记录下了他成长的足迹。充分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生产经验使他成为了技术领域的行家里手。
2003年,郭玉全对生料系统进行均化改造,保证了熟料质量,同时又实现了均化库提升机与磨机同步“躲峰节电”,年综合效益10余万元。2005年,郭玉全在篦冷机一侧加装风嘴,将高温熟料均匀洒落在篦床上,减少了水泥熟料冷却过程中的“红河”现象对篦板的烧蚀影响,不但年节约“篦板”费用8万元,而且消除了生产安全隐患。2008年郭玉全结合一、二线窑的生产实际,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大胆地提出“东料西送改造工程”,即充分发挥了2#生料磨能高、电耗低的优势,将其30%的富余生料向1#线输送。项目直接节电经济效益达87万元,年综合效益130余万元。公司施行“小建议、大奖励”,鼓励职工技术革新,提合理化建议,据不完全统计,该办法实施近10年来,郭玉全先后向公司提出技术、管理方面的建议110多条,其中80余条被采纳。
郭玉全工作20多年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堪称是一线职工的楷模。建国60周年之际,中国水泥网举行“中国水泥万里行”活动,郭玉泉被授予了“通达。中国水泥突出贡献奖”。
二、 攻坚克难,技艺精湛,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郭玉全在单位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今年4月份,公司二线莱歇磨磨盘衬板使用了16个月,磨损严重,造成磨机产量低,并频繁出现低限位报警,磨体震动大的隐患。莱歇磨是德国进口的整机设备,技术水平高,维修难度大。公司原计划聘请外专业维修公司进行维修,但郭玉全硬是把检修任务给抢了回来。他有两个不放心,别人来修理一是时间长,二是价格昂贵。他主动请缨,说服了公司领导,由他负责检修,他一定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他组织车间技术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制定维修方案,自制检修工具,进行组织协调,并宣布由他亲自驻守现场,全程指挥操作,确保万无一失。
从上午8点停磨开始,郭玉全片刻不离检修现场,中午晚上,都是同事给他捎来盒饭。他就一手油、一把汗地吃完饭,放下筷子,转身又投入工作。凭借对设备的熟稔和过硬的技术,晚上8点,全部机械部件归位,最后一根焊条焊接完毕,检修结束,磨机恢复运转。通过一周的运行显示,磨机工况良好,达到了理想效果。这时郭玉全终于放下了心,他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此次莱歇磨维修全程仅用了12个小时,比外包单位维修时间缩短了整整1天,而且为公司节约了数万元的维修费用。
2008年以郭玉全对水泥熟料生产的主要工艺设备——预热器进行了提产降阻改造,改造后年产生效益达200万元,获得金隅集团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以郭玉全同志为首的技术公关小组,在公司第二条6000千瓦创新型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建设过程中,积极建言献策,对很多工艺环节的优化设计,安装调试都提出了改接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进度,确保了该项目于6月28日实现并网发电。公司创新型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年节能水平相当于3.2万吨标煤,被国家认定为CDM项目,今年还同英国进行了碳减排交易,首笔认购金额为21.6万美元。
2009郭玉全提出并负责实施了“优化水泥窑用燃烧器提高低热值煤适应性”的技改项目。该项目还获得了2009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技艺工法类一等奖 。
三、 成立创新工作室,成为技术领军人物
“郭玉全工作室”是北京市政府授牌成立的10个首批职工创新工作室之一。工作室有各类专业技能人员150余人,成立近一年来,由工作室成员申请、立项 、实施、完成的项目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涌现出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
2010年3月,郭玉全所在的熟料车间接到对贵州水矿百余名实习人员进行培训的任务。郭玉全充分发挥“郭玉全工作室”的人才、技术优势,组织技术技能人员和专业骨干针对水泥生料、熟料制备相关工种的机电设备、计算机、润滑、收尘、岗位安全、工艺及操作等专业,进行理论培训教材的筹备,并要求全部采用PPT的形式进行授课。
郭玉全带领承担培训任务的18名同志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查找专业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认真撰写教材讲义。大家互通有无,交流和借鉴各自在国内外技术服务过程中积累的图文资料,共同撰写制作了20多个专业课件,1400多张幻灯片,其内容包括600多个图片、10余万字的PPT教材。
在培训过程中郭玉全亲自授课,对来外来实习人员悉心指导。他说:“学员没有内外之分,别人信任我们,交了学费来学习,我们就必须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把学生带好”。近1个月的时间内,“郭玉全工作室”共完成了89课时、1300余人次的理论培训。这次培训受到了贵州水矿领导的高度赞扬,实习人员的欢迎和好评,贵州水矿也进一步同“琉水”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在郭玉全的带领下“创新工作室”技术队伍研究制定了“预热器下料管和阀板改造项目”,消除了水泥回转窑消纳城市废弃物“垃圾焚烧飞灰”过程中有害成分对预热器堵塞的影响,通过应用抗结皮新型耐火材料、改进下料管阀板,巧用“空气炮”等措施,实现在线清理结皮,消除了管路堵塞、阀板卡死的生产安全隐患,为中试线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难题。中试线填补了国内在飞灰处置领域的空白。它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在处置垃圾焚烧飞灰技术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
近年来,公司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与国内外40多家水泥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在对外技术服务的大部分骨干都曾在以郭玉全为首的经济技术创新小组、郭玉全创新工作室工作过,沙特项目部电气经理崔建勇、青海项目部经理杨永团、越南项目部经理靳长展、云南易门项目部经理杨海明等都得到郭郭玉全的指导和培养。现如今,郭玉全工作室已成为锻炼人才、培养技术骨干的主阵地。
现年46岁的郭玉全已经在建材行业工作了28年。他说,他把自己有限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二都留在了建材行业。政府和企业给了他诸多的荣誉,这是对他个人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他要倍加珍惜剩余三分之一的时间,毫不懈怠,只争朝夕,多创新,多出成果,多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szl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