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继续关停水泥、小火电产能 减排投88亿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6月10日表示,今年中央投资88.3亿,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和能源、原材料等重点行业的节能。今年将不再审批“两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大产能项目,淘汰炼钢、炼铁和水泥等落后产能。
继续关停小火电、水泥产能
中国推动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当前离“十一五”指标的完成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昨天在上海举办的“2010全球绿色经济峰会”上表示,从2006到2009年,中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4 .3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了9.66%,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下降了13.14%,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再加快,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2.6%,为改革开放以来比重最高的一年。
为了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解振华表示,将实施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强化目标责任制,加大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严控“两高”行业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8大项措施。
“今年还将再关停小火电1000万千瓦,水泥9000多万吨,电解铝33.9万吨,造纸400多万吨。”解振华说,“十一五”前四年,已关停小火电机组6006万千瓦,炼钢产能6000多万吨,焦炭8000多万吨。
解振华介绍说,今年原则上不再审批、核准和备案“两高”行业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的扩大生产能力的项目,对于未经审批的不得开工,违规在建的停止施工,违规建成的要求停产,拒不执行规定的项目将停水停电。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解振华坦言,实现中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和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中国还将在建立污染物减排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他说,今年中央投资88.3亿,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和能源、原材料等重点行业的节能。
同时在研究建立污染物减排激励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制定和修订一批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单位产品能耗限制标准和强制回收产品的技术标准,健全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
解振华还强调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他表示,将出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金融支持政策,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和统计制度,全面推进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
目前,已在192个单位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运营了30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企业、园区和区域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世界资源研究所:2020年碳排放市场达千亿美金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差强人意,未能达成一份具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国际社会期待能在今年11月份墨西哥坎昆气候峰会上能取得“丰硕成果”。
能如愿以偿吗?6月8日,世界资源研究所总裁乔纳森·拉什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认为,坎昆气候峰会又将是个高潮迭起、交锋不断且极富戏剧性的大会。其障碍在于,预计欧盟很难会承诺30%减排目标,不附加任何条件;美国也很难承诺减排目标的底线,即以2005年为基准,2020年减排17%。
世界资源研究所是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一家著名环保智库。拉什曾担任克林顿政府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席。
欧盟难承诺减排目标
南都:即将于11月举行的墨西哥坎昆会议,在您看来,欧盟是否会承诺30%减排目标,不附加任何条件?
乔纳森·拉什:欧盟目前因为其成员国中发生了主权债务危机的问题,经济下行明显。11月举行的墨西哥坎昆会议,欧盟的态度更加小心了,关于30%负责任的减排目标,我赌他们不会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减排与适应行动提供合理资金援助,也很不明朗。
南都:美国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迟迟没有通过,障碍具体有哪些?预计会在什么时候能通过?
乔纳森·拉什:《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是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但由于其目前在美国参议院受阻,目前没有获得通过。这确实不利于全球的环境保护,也不利于美国的发展。
未来十年碳排放价格会上升
南都:在您看来,达成全球性气候协议,最大的障碍还有哪些?
乔纳森·拉什:还有一大障碍是美国。因为《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没有获得通过,承诺17%的减排目标,美国没有落实起来。不过,我们也看到了几点希望。一是,美国的二氧化碳在减少,是因为企业在实施积极减排,美国各大洲,也在积极推动,尽管没有强硬的规定。即便气候法案无法通过,美国也能兑现在哥本哈根的承诺,启动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
南都:您认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会有新的突破吗?
乔纳森·拉什:因为大家都认识到,在接下来的10年到20年当中,碳排放一定会有价格,而且这个价格会上升,如果碳单价达到20-30美元,那么到2020年碳排放市场将可以实现千亿美金。
我们知道在碳交易方面一定会有紧张、会冲突。还有在供应链方面也会出现冲突。比如说消费者他们有这样一个减排的要求,但是这些供应商可能在满足需求方面有一些困难。但未来,一定有突破。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haomin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