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磨剑露锋芒 促散装水泥大跨越
翻开广州市散装水泥发展工作史册,记者惊喜地发现,该市的散装水泥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广州市2009年散装水泥供应量和散装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年供应量突破700万吨大关,散装率达到77.63%,基本实现了水泥散装化的目标。广州“散装人”一直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推动散装水泥事业不断发展,从1993年到2009年,该市散装量从42.05万吨飙升到了723.62万吨。回顾往昔,这历史的跨越、辉煌的成绩,无不凝聚了广州全体“散装人”艰苦奋斗的心血。
酝酿发展 政策引导 注入动力
“知耻而后勇”。1993年,国家《散装水泥报》发展了题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文章,报道了广东、广州散装水泥工作从全国排头兵倒退至全国落后,从而引起时任广东省省长朱森林的高度重视,指示“要指定专人抓一抓这件事”、“切实抓出成效”。随后,广州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戴治国在会见物资部刘松椒司长、全国散装水泥办公室副主任徐佩公时明确表态:“广州有能力把散装水泥管理工作做好”。从此,广州散装水泥工作进入了快车道。
1993年,国家规划的广东省年“推散”指标为80万吨,广州地区则是55万吨。当时,由于技术落后、观念陈旧、政策法规不健全,“推散”工作阻力重重,广州实际年完成量只有42.05万吨,排名全国倒数第二。散装量的落后,不单纯是数字上的排名,这个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广州市在有效制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方面存在的不足。水泥行业是高能耗产业,一直以来,由于政策引导不够,一些厂家只顾及产值、产量,完全忽视袋装水泥在出厂流通过程中的大量损耗,极大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作为管理散装水泥发展的职能部门,广州“散装人”深感责任之重,他们认为散装化工作势在必行,力争尽最大努力保护羊城环境质量,给大家留一片美好蓝天。
在国家“限制袋装、鼓励散装”的总方针指导下,政策引导成为散装工作发展的一股强大推动力量。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建筑业和建材业列为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明确提出要“提高水泥散装率,发展商品混凝土”,将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97年,广东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了《广州市建筑条例》,用法规的形式规定“建设和施工单位应当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条例》第一次对违规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作出了罚款的规定;人大立法强制发展散装水泥,这是广州市第一次以地方法规“推散”,在全省首开依法“兴散”的先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98年,市政府又进一步颁布了《关于扩大建设工程使用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范围的通告》。2003年又再一次修订了《通告》,将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范围扩大到广州地区的花都、番禺、从化、增城的城区和建制镇镇区范围内;同时,还对规定范围外使用水泥总量达500吨以上的建设工程,全部要求使用散装水泥或商品混凝土。2007年国家6部(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了广州为第一批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砂浆的城市;同年,市建委颁布了《关于在施工现场禁止搅拌砂浆的通知》;次年,又出台了《广州市预拌砂浆管理办法》,《办法》规定施工设计、图纸审核、工程监理、诚信管理、竣工备案、质量验收各管理环节的职能要求。随着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散装水泥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对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勇挑重担 披荆斩棘 力促进步
散装水泥的发展,关系到环境保护,关系到工程质量,关系到节能减排,广州“散装人”勇敢挑起了这副重担。多年来,广州“散装人”以“发展散装水泥,共建首善之区”为目标,不辞艰辛,披荆斩棘,为保障广州城市建设、保护环境质量、节约森林资源做出了应有的奉献。
用坚实的步伐走过不平坦的路。针对观念滞后、技术陈旧的问题,广州市散办的同志长期深入调研水泥行业,仔细研究,协调解决各种矛盾与困难,积极营造有利于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发展的市场环境。为了解决落后地区的“发散”问题,在散办主要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深入偏远的县级市———从化,一去就是15天。在当地散办的配合下,跑遍了11家水泥企业,积极探讨行业发展之路,加强协调服务,拓宽散装水泥市场,协助生产企业与用户联系沟通,与运输部门理顺关系,指导改进和完善“发散”设施,使该地区散装水泥供应量每年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在辛勤汗水浇灌下的“散装水泥之花”,终于结出了硕果。1995年,广州散装水泥供应量首次超过100万吨大关。广州“散装人”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宣传活动,各级领导题词的《耕耘中的绿色事业》纪念册、电视直播的“散装水泥知识竞赛”等活动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大家知道了有这么一群“散装人”在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默默无闻地做奉献。
确实,就是这些“散装人”,不论炎热酷暑,还是数九寒冬,总是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工地与工地之间。在建筑工地现场的检查监督中,他们竭力做好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与砂浆的“三禁”工作。一次,有位“散装人”了解到某施工企业在建大项目需要大量水泥,起初企业老总对散装水泥既不认同,也不欢迎。这位“散装人”并没有气馁,他不厌其烦地向这个单位介绍散装水泥的优点,反复宣传散装水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终这家企业接受了意见,工程质量既得到提高,又节省了不少的开支。“现在的散办确确实实地是在‘推散’”,这就是时为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兼某大型水泥企业老总的由衷感慨。
为了这耕耘中的绿色事业,广州“散装人”主动开展了大量协调工作。他们注意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无论是城管、环保、交警、运管、规费等管理部门,还是区一级的建设主管部门,无不看到“散装人”在奔走。经过整合,各方形成合力,进而推动广州散装水泥事业的不断发展。1994年全市散装水泥完成71.53万吨,1995年首次散装水泥量突破百万吨大关,2002年散装水泥量突破500万吨,成为全国“发散”第三大城市,散装率达41%;2009年广州散装水泥年供应量突破700万吨,散装率达77.63%,基本实现了水泥散装化,从而实现了超越自我的跨越。
制定标准 规范管理 健康发展
散装水泥事业方兴未艾。随着各级政府文件的出台和城市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发展,广州散装水泥的标准化工作也存在严重滞后、标准制定与市场需求脱节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直接制约着散装水泥发展的步伐,亟待在现有基础上加以调整和完善,进而使广州散装水泥生产、流通、使用等行业从注重数量转为注重质量和效益。
通过调研、论证,广州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干混砂浆应用技术规程》和《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并由省建设厅颁布实施。这2项技术规程分别荣获“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三等奖和“广州市优秀建设行业科技成果奖”。为了从生产源头把好关,严格控制砂浆产品质量,广州散办又相继拟出了《广州市预拌砂浆产品市场准入条件》、《广州市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基本技术规范》、《广州市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广州市预砂砂浆生产质量管理规程》(含检测项目要求)、《广州市建设工程抹灰砌筑质量验收管理办法》等文件。为规范散装水泥产、供、运、储、用的行为,广州研究制定了《广州市散装水泥质量管理细则》,发出了《关于加强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使用散装水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水泥制品及构配件生产企业使用散装水泥的通知》。相关管理规定的出台、管理力度的加大,促使广州工程建设质量迈上了新的台阶。
为了保证散装水泥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广州正在修改《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工程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的通告》;《建设工程预拌砂浆使用管理规程》也已纳为年度工作内容。
专家助阵 开展科研 技术创新
以科技“兴散”为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16年来,广州“散装人”在不断推进散装工作的同时,还不断加大散装水泥科研、新技术开发和投入,用科技创新促发展。从早期立项的项目《预拌砂浆和半干法砂浆开发研究》开始,到《轻珠混凝土应用研究》,再到新型无尘砂浆的研制,无不体现了广州“散装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与时俱进的风貌。
广州散办致力于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散装水泥的发展。2001年,广州散办和广州大学工程研究所合作进行《轻珠混凝土应用研究》项目及《轻珠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经过3年多的试验研究,成功研发出一种轻质商品混凝土———轻珠商品混凝土。2005年,该项目被广东省建设厅作为全省先进科研成果,发文向全省推广。这是一种新型环保节能建筑材料,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强度好、密度小、导热系数小等优点,可减轻建筑物自重,达到节能环保和降低建筑造价目的,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技术获得2006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按照国家循环经济法的要求,广州散办积极与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再次进行科技攻关,2010年1月,会同广州大学、广州市番禺区绿宇建材厂、广州东浦混凝土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研究的《利用瓷渣生产预拌砂浆的研究》通过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项技术利用陶瓷工业废料作为预拌砂浆或预拌混凝土的原料,使瓷渣无害化、减量化,达到节约天然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该项技术将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根据经验判断和形势发展的估计,预拌砂浆必将逐步成为散装水泥发展新的立足点。早在6年前,广州“散装人”就开始与有关专家学者探讨新型砂浆材料的研制工作,历时1年多的研究,获得了初步进展,2006年正式立项,2009年年底第一代稠化材料生产的无尘砂浆进入建设工程。目前这种稠化材料和其配置成的砂浆产品,完全符合国家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一举扭转了干拌砂浆百年来需要烘干河砂的历史,其质量、价格、使用性能均具有领先潮流的优点,且生产环节更加简单,无需烘干河砂,绝无离析现象,没有灰尘飞扬,物流配送及仓储简易。
为了解决早期干拌砂浆的物流配送问题,广州散办结合砂浆的特性,适时向企业提出桶装的技术方案;对积极投入资金,把搅拌车改造为预拌砂浆专用运输工具的企业,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指导……这些工作,无疑是促使广州散装水泥事业不断发展的助推器。
舆论宣传 鸣锣开道 深入民心
发展散装水泥可以节约木材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水泥损耗,避免环境污染;还可以保证水泥质量稳定,提高机械化水平和提高运输效率,这些优点早期还不为人们所认识。过去一些企业的环保、节约意识比较薄弱,认为袋装水泥比散装水泥方便好用,这一落后观念阻碍了散装水泥的发展。长期以来,广州散办积极组织各种宣传力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从方法上创新,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环节入手,为散装水泥管理工作鸣锣开道。
散装水泥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支持、百姓的关注。为此,广州“散装人”想方设法加强社会对散装水泥的认识,了解其好处及优越性。1995年,他们就积极协助省散办拍摄了散装专题录像片;同时,又在《广州环境报》、《珠江环境报》开辟宣传专栏;1995年广州散装水泥首次突破百万吨,他们又立刻编印了《耕耘中的绿色事业》纪念册;1996年在广东电视台直播了“散装水泥知识竞赛”活动;1998年,通过广州电视台又播出了反映发展散装水泥事业的6集电视连续剧《绿色情缘》。新闻媒介、报纸、电视等多渠道的宣传,赢得了社会及百姓的共鸣,他们给予“散装人”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使如今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行为已经罕见。
广州“散装人”绝不满足于一般的要求,他们将发展散装水泥的宣传工作向更高的层次推进。为了使“发散”政策深入人心,他们把文件汇集成册广为派发;他们组织编印朗朗上口的《散装水泥宣传挂图》和通俗易懂的《预拌砂浆使用人人知手册》,并发放到工地、街头……
随着散装工作发展的需要,宣传形式也在不断创新。目前广州散办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建立了该市散装水泥工作宣传网站。这个网站逐渐成为各建设施工单位方便、快捷了解业务办理程序、散装水泥政策法规和本市“发散”情况的一个窗口。此外,广州“散装人”还制作了纸杯、雨伞、笔记本和礼品袋等宣传品,发放到散装水泥生产、运输和使用单位及有关主管部门,从而形成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覆盖面广的宣传体系,使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
走进广州市散办,墙上一面面奖牌和锦旗,正是各级政府和企业对“散装人”普遍赞同的最好证明。回顾广州市散装水泥16年的发展历程,散装水泥的发展由弱到强、由少到多,正体现了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能减排方针的无比正确。16年来,广州地区向市场共供应了散装水泥7046.35万吨,减少向大气排放粉尘29.595万吨,共节约木材232.529万立方米、电力50733.72万千瓦时、烧碱15.502万吨、煤炭54.962万吨、棉纱1.819万吨,其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已经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展望未来,发展散装水泥的工作作为1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广州“散装人”责任重大且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广州“散装人”将积极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主动服务,手握“限制袋装、鼓励散装”的利剑,一路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发展散装水泥事业的战场上。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szl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