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前8月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361亿

长江商报 · 2023-09-18 09:43

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也是重要的发展工程,对稳投资、扩内需作用显著。

水利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至8月份,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落实9856亿元,新开工各类水利项目2.36万个,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361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水利项目施工吸纳就业197.1万人,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2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首次突破万亿元,2023年国家水网建设进一步提速,一批重大工程的开工,将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水利部表示,下一步将锚定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总体目标,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加快推进水利投资建设

近日,随着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建设历时9年,工程总投资超357亿元的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提前4个月完工。作为国家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标志性项目,大藤峡水利枢纽将进一步完善珠江流域防洪体系,打牢国家水网重要节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该工程是我国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我国加快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着力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取得了明显成效。

5月,随着国家水网顶层设计《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的发布,明确了国家水网的总体布局、建设目标、主要任务。一张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将有力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水支撑。

水利投资对相关产业和整体投资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水利工程有力支撑了扩内需、稳投资、促就业,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此前水利部发布的数据显示,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以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大项目往往离不开金融工具的支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大,投资需求高,因此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引导各类投资主体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

对此,水利项目在争取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展和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36亿元、增长52%,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3204亿元、增长78%。

同时,金融机构也持续加大商业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水利部先后联合建设银行(6.100, -0.02, -0.33%)、农业银行(3.470, 0.00, 0.00%)等多家银行机构,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深化政银合作,部署加大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国家发改委此前透露,下一步将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水价标准和收费制度,扩大股权和债权融资规模,以市场化改革来推动加快水网工程建设。水利部也在近日召开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度会上指出,三季度将以更大力度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同步推进数字孪生水网

农村供水关系到亿万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农村饮水安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

2023年以来,为加快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水利部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数据显示,1—8月,各地已经落实农村供水工程投资988.8亿元,其中地方专项债383.3亿元、银行贷款273.5亿元,社会资本等158.5亿元,还有各级财政资金173.5亿元,完成建设投资736.5亿元,开工建设农村供水工程15692处,完工9029处,提升3825.3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在集中供水管网确实难以延伸到的地方,因地制宜推进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减少直饮水窖水、水柜水农村人口数量。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安排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中央补助资金30亿元,各地共落实工程维修养护资金42.5亿元,2023年已完成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6.8万处,服务农村人口1.46亿人。

截至目前,全国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678万处,可服务人口8.7亿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接近88%,城乡一体化、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7%。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也提出,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系统。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已完成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顶层设计,实施94项先行先试任务,推进48处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在2023年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治理保护中发挥了前瞻性、科学性、安全性决策支持作用。

编辑:邹舒尧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3: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