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开采边做生态修复,水泥矿山变“花园”

重庆日报 · 2023-05-25 15:05

梁平海螺水泥用石灰岩矿山,全封闭皮带廊道正在运输矿石。

绿树环绕,鸟鸣声声,蝴蝶在矿山边坡上飞舞。这是记者近日在入选重庆市首批绿色矿山的梁平海螺水泥用石灰岩矿山(下称梁平海螺水泥矿山)现场看到的景象。

梁平海螺水泥矿山是大型石灰岩矿山,面积约0.28平方公里,生产规模达到每年250万吨。它是重庆的“花园式”绿色矿山典型,也是全市绿色矿山建设和生态环境修复中具备示范引领作用的“标杆”。

明明还在开采作业,环境却如同公园。这是怎么做到的?

原来,梁平海螺水泥矿山贯彻矿产开采绿色发展理念,边开采边修复,形成了一本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账”。

开采、治理、复绿“齐步走”

5年绿化治理修复约20万平方米

在矿山高处,记者注意到山坡上有两个高度标牌。高处的牌子写着“+736米”,坡下的牌子写着“平台高度724米”。

“这2个牌子代表着坡高12米,是矿山单个作业平台的高度。每开采一个平台,我们就要同步对四周高12米的边坡进行绿化治理。”

梁平海螺水泥用石灰岩矿山分厂副厂长谭烈祥说,矿山采取自上而下的台阶式开采方式,就像“割韭菜”,平台是“韭菜叶”。边坡治理则是针对去掉“韭菜叶”后的“韭菜根”。这也是稳定水土、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举措之一。

每个平台的生态修复时间约在半年左右,待下一个平台开采时,上一个平台已经修复完成,恢复绿色生机。就像割掉的韭菜,用不了多久,又长了出了。这样的“循环”从2018年开始,至今累计完成边坡绿化治理修复约20万平方米。

期间,梁平海螺水泥投入约3000万元,发动员工一起种植、管护绿树。共种植栾树、紫薇、红叶石楠、冬青树、海桐苗、木春菊等苗木15万余株。

“生态修复的效益显而易见。”谭烈祥说,过去的矿坑布满碎石、粉尘,道路破碎,寸草不生。边坡由于水土流失还有崩塌风险。现在通过绿化治理,矿山环境美、生产更安全、还提高了周边环境质量,一举三得。

梁平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民生表示,下一步还要考虑美化矿山,可以种植花卉或者经济作物,创造更大价值。

光伏新能源+智能化

为“绿色账本”开源节流

漫步矿山,记者发现,除了绿化治理,梁平海螺水泥还探索了多种形式的“开源节流”。

一方面,利用闲置空间“开源”。矿山的多处楼顶、空地和池塘上,都安装上了光伏板,总计达7600块,面积达1.9万平方米。

这一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3.9兆瓦,年发电量约308万度。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85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581吨。

另一方面,通过优化传统生产流程“节流”。从矿山开采平台到水泥厂加工车间,约有300米高差。利用高差,梁平海螺水泥矿山建了一条约2.1公里长的全封闭皮带廊道来运输矿石。

比起传统的车辆运输,此举不但节约了8300多万元运输成本,能减少粉尘,而且可以利用高差势能发电。如今,皮带廊道累计发电达388万度,节约用电成本约245万元。

并且,矿山还实现了高度智能化生产。矿山数字化中控室可以对破碎加工、皮带运输系统进行无人操作和远程自动化控制;生产工艺线通过20多处视频监控,实现无人巡检;采场平台、主要路口安装有5个360度旋转高清摄像头,对矿区进行全范围视频监控。

11个绿色矿山获评“国家级”

还矿山治理“欠账”超5400公顷

“梁平海螺水泥矿山,是全市绿色矿山建设的一个缩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矿业权管理处工作人员肖南介绍,截至2023年5月,全市共建成绿色矿山100个,其中11个矿山列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多层次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矿业发展典型示范体系基本形成。

不仅如此,2018年至今,我市累计完成废弃矿山治理超5400公顷,打造了一批可示范、可推广的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有效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梁平鑫兴采石有限公司石灰岩矿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项目就是其中之一。梁平区国土整治中心主任汪顺凤介绍,通过3年生态修复,这个面积超过6.6公顷的石灰岩矿种满了白夹竹,并修建了挡土墙、排水沟等设施。今后有望成为一个微型“竹海”。

肖南表示,下一步,重庆还将加快推进全市绿色矿山建设,确保新设采矿权按照绿色矿山要求建设投产,严格第三方评估管理,保证绿色矿山建设质量。

编辑:李心仪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5: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