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经济被钢铁水泥模式绑架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0-04-14 00:00

  近日,在博鳌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国住房刚性需求庞大,市场下行风险不大。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则十分肯定地认为,中国房地产是健康的,不需打压。话音刚落,北京某项目隔夜每平米猛涨4000元。

  尽管刚性需求等中国特色论的措辞也无法掩饰泡沫的膨胀。但是,一些官员之间仍然发表相互矛盾的观点。个别部门开始限制土地供应,有的城市计划试点征收房地产税,这些手段早已证明无法抑制楼市,而是为更大的上涨积蓄力量。

  毫无疑问,如不及时控制正在膨胀的泡沫,将有灾难性后果。我们认为,泡沫根源在于政府而非市场,即中国房改本质上存在问题。首先,政府在房改后将拍卖土地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众所周知,根据中国的宪法与社会制度,土地则属于国有和集体所有,城市居民应免费享有满足基本生存的土地使用权,例如每人应至少有30平米的住房土地使用权,而多占者则要缴纳高额的土地使用成本。但目前的制度弱化了城市居民的公有土地主人身份,土地成为政府所有并拍卖给开发商,然后高价出售给本来的所有者。政府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补偿与拍卖价格相比也极少,2009年全国土地收入高达1.42万亿元,而拆迁、补助农民收入的支出为5180亿元。

  其次,房改是以住房商品化取代福利分房。改革已将所有普通百姓推向市场,唯独一些政府部门继续享有福利性质的低价购房特权。这意味着在改革中,一些政府保留了没有任何法律与政策公开承认的特权,挑战了改革的合法性,造成严重的不公。

  市场深信,中国经济已被钢铁水泥式的发展模式绑架,即必须保持GDP增长,若要捍卫增长,必以信贷支持的政府投资为动力,这将积累巨大的通胀压力,而地产成为几乎唯一的规避通胀损失的投资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保增长就要保地产。经济增长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但中国体制使得增长成为官员追求个人政绩、部门获取利益,甚至是创造寻租机会的产物,即使以公共设施过剩,地产泡沫膨胀过大为代价。

  资产泡沫实质是国民对以印钞为动力的增长方式与增长目标的恐惧,尽管官方主流观点认为通胀是温和可控的,但超低利率与天量信贷迟早会让通胀爆发,虽然统计上的人为缺陷与财政补贴政策暂时掩盖了通胀的复苏。改变人们预期的唯一有效手段就是提高利率,这将会压制资产泡沫,但会放缓增长。

  财政与货币同时宽松是一个产能过剩国家产生资产泡沫的重要原因,如1980年代末日本一样。中国经济若要坚持保八,不得不依靠政府投资。已暴露的事实是,地方政府天量融资主要依靠商业贷款。若要提高利率,则会让过于依赖土地财政与信贷的地方政府陷入困境,因为,这些政府信贷主要以土地为抵押品并期待通过卖地还款,利率上调不仅令其承受债息压力,更恐惧地价下跌造成信贷链条断裂。

  于是,人民币升值摆在了比加息更为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由于外部的政治压力,而且可以为利率的稳定提供借口。但是,如果人民币重启升值进程将吸引热钱流入,借以荒唐的资产重估理论继续吹大资产泡沫并进一步增加升值压力,一直恶性循环到中国故事的谢幕。而提前加息压制资产泡沫则可以避免整个国家卷入危机。但是,反对者称,与美国明显的利差将吸引热钱并增加升值压力,事实上,美国零利率政策至今没有退出的迹象,其创造的巨量套利美元早已涌入中国,并挟制了中国货币政策,盯住美元利率的做法是中国资产泡沫形成的原因之一,美联储长期零利率政策也被认为是中国主动接受的“美国人的阴谋”。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wb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