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水泥焕发生机

2003-04-18 00:00
    一向资源匮乏的水泥消费大省江苏,在国家实施水泥新标准后近两年内,却神奇地崛起了现代化大型水泥企业群。 2001年江苏水泥突破5000万t,2002年达5200万t。靠的是竞合强者、推广散装水泥、打造诚信品牌、培植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不断有浓墨重彩的大手笔。

    牵手“海螺”的启迪

    国内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安徽海螺集团总裁来沿海发达地区寻求合作伙伴时,上海、山东、浙江等地的大企业纷纷伸出橄榄枝,而江苏两大业主最终折服了总裁。这个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20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控股经营两家上市公司,有3只股票分别在上海、深圳、香港上市,以其水泥生产的资金、技术、市场和品牌优势,很快使江苏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国内名牌水泥生产基地。先是南京老牌的工农兵水泥厂被“海螺”收购,重组为南京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一下使已无

市场竞争力、年年亏损、债台高筑的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不仅盘活了处于停顿状态的企业资产,而且水泥年生产能力从10万t跃升到40万t。与“海螺”的首次合作,使江苏水泥人的发展思维从一个狭窄的隧道探索到一个光明的出口,牵手“大师”,正是走向市场的大通道。

    “海螺”给了江苏水泥人以信心和启示,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去寻求与国内外一流企业的合作。泰州市委领导对此介绍说,水泥市场上的竞争是绝对的,但如果将竞争对手转变为合作伙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就会聚合成一个更强大的新生力量进军市场。他们与“海螺”再度联手出击,使国内最大水泥项目落户泰州。由安徽海螺集团投资兴建的年产300万t杨湾海螺水泥项目在泰州开工,总投资高达10亿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也是泰州建市以来最大的

外来投资工业项目,它倚重江苏省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和城市化进程均排在全国前列,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紧靠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泰州港杨湾码头,便于将产品打向全球。

    推散:接受“环保”的挑战

    江苏由于水泥生产、装卸、储运、使用等环节的粗放型运作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特别突出。因此,江苏大力推广使用散装水泥。

    袋装改散装,仅一字之差,但使用节能和无污染的“绿色”散装水泥给江苏所带来的经济、环境效益十分可观。据悉,充当江苏水泥推散工作急先锋的当数20家50万t以上水泥企业,他们通过加大技改投入和拓展用散市场,使年平均散装率高达45%,年增幅在10%左右。

    江苏散装水泥的跨越式发展,还得益于各级政府的不断推进。省里明确规定:“十五”潮末全省年生产散装水泥2500万t,散装率达到50%,2003年底所有大中城市。2005年底所有县城的城区普遍就用预拌混凝土。笔者在南京市区雨花、鼓楼及市郊大厂、江宁等地建筑工地看到,昔日高高堆放的袋装水泥被即时配送的混凝土所取代,过去令人窒息的弥漫着大量水泥灰的空气也不见了。

    技改:引入“领尖”的技术

    据江苏省建材总公司对全省11个重点大中型水泥企业的调查统计,2000年以来累计技改投入高达4.2亿元,引入高新技术超过1120项,超细、中热、低热和低碱等水泥新品脱颖而出,产销量逐年大幅攀升,三年几乎翻了一番,去年分别高达1650万t和1610万t。以中国水泥厂为例,从月产量不足2.3万t跃升到7.4万t。苏州金猫水泥公司则不惜重金引入上百项高新技术,使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他们捧出看家产品与沪、京同行交流,换回的三个新产品经本地化改造,已成为

新“苏帮水泥”的代表作,销售可谓“日进斗金”,令同行刮目相看。

    南京工业大学及知名高校、水泥研究所是江苏水泥发展的中疏批柱,他们的水泥研究成果,为江苏水泥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科技基础。最近,南工大成功开发一项新技术,使水泥企业“枯树逢春”。南工大这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成功解决了多年制约水泥企业发展的难题——水泥生产耗能耗资源多,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污染环境。这项新技术通过优化水泥熟料组成,提高熟料性能,并大幅度提高混合材掺量,从而达到低成本、低能耗、废渣高利用率的目的。实验证明,这项新技术能使水泥生产标准煤耗降低50kg/t,电耗降低 10kwh/t水泥以上,产量提高30%,成本降低了20-30元/t水泥。南京灵山水泥厂是老厂,随着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设计本身的缺陷,连续63个月亏损,已待破产。从南工大亏赔这项新技术用于改造企业的生产线,一个月就开始赢利,由过去每月亏损20万元变成每月赢利20万元,企业被救活了,350名职工从此摆脱了下岗的困境。

    江苏经济快速发展,江苏水泥大有可为。目前水泥产品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日产600t以上新型干法旋窑水泥占水泥总量的30%以上,关停和淘汰小水泥生产线380条,压缩小水泥生产能力780万t。现在江苏水泥供求关系变好,水泥价格逐步的回升。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