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周]低碳经济下的水泥工业——记2010国际水泥周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 2010-04-04 00:00

2010国际水泥周开幕式响应低碳、杜绝铺张

  大戏落幕,音绕梁。3月28日,由中国水泥网主办的“2010国际水泥周”圆满结束。全球水泥并购高峰论坛、第六届余热发电国际峰会、2010中国水泥除尘技术高峰论坛、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论坛(暨第二届利废大会)、长三角地区水泥市场峰会、第二届物料自动计量与定量给料技术交流会、国际水泥行业粉磨技术高峰论坛……7天时间,7场会议,7大主题,不同的角度,各异的精彩,都随着低碳经济下水泥工业如何发展的主旋律依次呈现。

  3月22-28日,在上海新天哈瓦那大酒店,来自水泥行业的政府领导、技术专家、学者、上下游企业代表共聚一堂,以集中高效方式地进行信息和技术研讨,分享水泥低碳经济实践的经验,推广最新的节能减排技术,推动水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蒋明麟,中国水泥网总顾问、原国家建材局局长王燕谋,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建材处处长吕桂新,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处长袁克兰,中国建材联合会专职副会长、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徐永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节能中心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水专项工作办公室主任孔祥娟,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部部长周清浩,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建材规划院院长刘长发,上海水泥协会会长诸葛培智,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高长明等嘉宾及中建材、中材、海螺、琉璃河水泥、越堡水泥、华新水泥、亚东水泥、天津院、合肥院等水泥生产、工艺设计、装备制造企业代表出席了本届国际水泥周。

  一面是“红榜”,一面是“黑帽”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4万亿等投资政策拉动下,水泥行业发展得红红火火。2009年产量16.5亿吨,增速由2008年的4.3%飙升到2009年的16.1%,实现利润400亿元,产量、利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时,2009年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涉及整合水泥产能近8000万吨,淘汰落后产能1.2亿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达到70%以上,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结构调整规定的目标。可以说,2009年是中国水泥行业大丰收的一年。

  但是,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投资过快使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在“2010国际水泥周”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建材处处长吕桂新尖锐地指出,尽管去年形势大好,但水泥行业依然存在着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落后产能数量较大、产业集中度总体仍然偏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产无序等状况依然比较严重、产品出口急剧下降等五大问题。

  而中国建材联合会专职副会长、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徐永模认为,目前我国水泥行业头上压着三顶“黑帽”。一直以来,水泥工业都被认为是“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业)产业,水泥业者多年来为摘掉这顶“黑帽”做着不懈努力,但这顶“黑帽”还未摘下,“产能过剩”和“高碳排放”两顶“黑帽”又压了下来。面对重重压力,身处低碳发展浪潮中的水泥行业该如何突破困境,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球水泥并购高峰论坛

  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情况可以说是水泥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的急先锋,长三角地区水泥行业曾经一度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刀阔斧而又大踏步的前进。然而,这个曾尝到过先进生产力头口水的标杆性地区,如今也率先面临着市场需求停滞甚至向下的拐点。

  在“2010国际水泥周”系列会议之“长三角水泥市场峰会”上,上海水泥协会会长诸葛培智介绍说,长三角地区2009年水泥累计产量2.62亿吨,同比增长6%,过剩产能达7000万吨,已经严重过剩。

  目前我国水泥产业仍有落后产能5亿吨,5000余家的生产企业,排列前10位的大企业总规模占全部水泥比重只有20%左右……产能过剩、落后产能比重大、产业集中度情况严重情况下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产能过剩”是当前水泥行业最受重视的问题之一。

  去年出台的国务院38号文件中明确规定,截止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不符合上述原则的项目严禁开工建设,并要求各省(区、市)必须尽快制定三年内彻底淘汰落后产能时间表。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最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即国务院7号文也已下发到各省市,对被需淘汰的产能作了明确规定。在最近透露的一份《水泥工业产业政策(送审稿)》的文件中,不仅对新建日产2000吨以下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做出了限制,同时也明确了三年淘汰3亿吨落后产能的整体目标。

  在“2010国际水泥周”系列会议之“全球水泥并购高峰论坛”上,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处长袁克兰表示,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是一个国家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运行效率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体现。

  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并购重组不但可以使企业做大做强,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企业市场竞争实力增强,而且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促成水泥区域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009年我国水泥企业并购重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材股份收购祁连山水泥,中建材收购辽源金刚、佳木斯鸿基组建北方水泥,乌兰水泥加入中联水泥,冀东水泥完成控股秦岭水泥,华新水泥联合西藏四家企业组建建材集团,金隅水泥控股天津振兴水泥,华润水泥收购国投海南,台泥收购昌兴水泥……2009年,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涉及整合水泥产能近8000万吨,袁克兰认为,在彻底淘汰落后产能后,目前全国5000多家水泥企业的数量减少到1000家左右才是合适的行业布局。随着38号文的贯彻落实,并购重组将成为2010年水泥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第六届余热发电国际峰会

国际水泥行业粉磨技术高峰论坛

2010中国水泥除尘技术高峰论坛

  节能减排依然是主题

  节能减排是水泥行业永恒的主题。

  在“国际水泥行业粉磨技术高峰论坛”上,专家的观点语出惊人,天津院粉体专家刘子河一上台就以“我要为中国立磨呐喊”作为开场白,在报告中,他列举了立磨在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多个好处,“任何一种磨机都无法与立磨想媲美”。然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樊粤明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水泥粉磨追求能耗的降低没有错,但是综合考虑终级产品的性能更加重要”。樊教授认为,粉磨设备的选型,要以水泥及混凝土性能为核心,不能单单追求能耗的降低,更重要的是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同时,他还抛出了发展掺合料产业的观点,“掺合料可以使水泥行业减少颗粒要求的约束,对改善水泥性能有重要作用”。

  在前几届会议上郎肯循环技术唱独角戏之后,卡林娜循环技术的进展日益受到行业内的关注。在“第六届余热发电国际峰会”上,中材节能公司也加入了该领域的研究探讨,非水工质循环与郎肯循环的对比分析报告,成为会议上的最大看点。新老技术对比、不同观点碰撞对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来说,大有益处。期间,王燕谋也表示,作为水泥工业减排CO2最强有效的措施之一,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实现余热发电技术从量到质的转变,还需要从业者的不断研究、创新。

  水泥除尘的电、袋之争由来已久,在“2010中国水泥除尘技术高峰论坛”上,这个争论仍在继续。但是面对环保大考,无论电除尘还是袋除尘,抑或电袋复合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都是减少水泥工业的粉尘排放。从今年元月起,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实施,水泥企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环保指标。但在此次除尘会议上,与会代表均表示,随着除尘技术、设备的发展,该标准对企业来说影响不大,水泥生产企业达到该排放标准根本不是问题。

  物料的计量、给料贯穿于整个水泥生产过程,计量、给料设备与技术的先进性和稳定性也为水泥企业的产品高质量提供了支持,更为企业在降低能耗、控制成本上、提高经济效益上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但目前企业对此不够重视,使其运转效果不好,严重影响了生产线运转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第二届物料自动计量与定量给料技术交流会”上,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秉礼建议,水泥厂在产品采购时,应该更多考虑品牌和品质,而不应以价格高低作为标准;针对水泥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计量设备的适应性;同时应注重工艺系统的优化合理。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论坛(暨第二届利废大会)互动环节

  循环经济、环保产业:重压之下仍有希望

  “2010年国际水泥周”期间,与会代表均表示下一轮水泥技术改造将以“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利用废弃物”为主流趋势。

  在长三角地区水泥市场峰会上,上海水泥协会会长诸葛培智乐观地表示,长三角地区在过剩等压力下仍有发展希望。希望从何而来?继续整合、节能减排、产业链延伸!此外最佳的出路是发展环保产业。目前上海水泥行业已经率先开始尝试,以拆除四家水泥厂的五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关闭年产100万吨以下规模的粉磨站为前提,兴建一条年处理250万吨城市废弃物为主要目标的大型新型干法生产线。

  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论坛(暨第二届利废大会)”上,徐永模表示,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各项技术在国内才刚刚起步,但是必然是水泥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节能中心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水专项工作办公室主任孔祥娟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表示肯定。

  事实上,在发展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等低碳经济方面,水泥行业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距离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高长明提出的“四零一负”(环境零污染、电能零消耗、三废零排放、天然化石燃料零消耗及废料废渣负增长)的发展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7天时间里,技术交流、经验分享贯穿了“2010国际水泥周”的始末,在这里,虽然看法有分歧,观点有碰撞,但都是在探寻低碳经济下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为中国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总之,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技术结构调整仍有巨大潜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结构调整仍有发展前景,以存量重组为重心的组织结构调整仍有拓展空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水泥行业的低碳发展之路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lq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