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周]徐永模:三顶“黑帽”压顶 水泥行业何去何从?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 2010-03-27 00:00

中国建材联合会专职副会长、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 徐永模

  水泥产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两高一资”产业,水泥行业多年来都在为摘掉这顶“黑帽”在做着不懈努力,然而,当身处发展低碳经济浪潮中,水泥产业又被冠以“产能过剩”和“高碳排放”产业,三顶“黑帽”压顶,中国水泥行业该何去何从?

  2010年3月22-28日,由中国水泥网主办的“2010国际水泥周”以“低碳经济下的水泥行业”为主题,探讨低碳经济下水泥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其间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高峰论坛”上,中国建材联合会专职副会长、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徐永模的报告,对行业的发展的提供了参考。

  徐永模认为,我国的水泥行业已经在不经意间走到了NSP时代(后新型干法时代)。近几年来新型干法水泥迅猛发展,产能迅速扩张。2009年水泥增量达到2.5亿吨,产量达到 16.5亿吨;增速由2008年的4.3%飙升到2009年的16.1%,这样的发展速度是绝无仅有的。2009国发38号文,在产能过剩产业中,水泥位列其中。“我们必须承认,目前的水泥行业的确存在产能过剩,部分地区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并且过剩的产能不单单是落后产能的过剩,在产能严重过剩地区更多的是新型干法水泥的过剩”,徐永模表示。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行了一揽子的经济刺激政策,这带动了9万多亿贷款,也为水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10年,4万亿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水泥需求的拉动仍将继续。但是,这种拉动不可能长期存在,“强弩之末”,效应将逐年递减。

  面对复杂的环境,我国水泥工业该怎么办?在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过程中,水泥行业又该如何定位?

  徐永模表示,水泥长期稳定的需求,要依赖于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还比较低,这为水泥工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但同时,水泥是区域消费产品,企业的发展取决于所在区域的市场需求,例如区域的交通、工业、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房屋建筑对水泥的需求。

  徐永模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水泥行业进行结构调整,首先要发展先进的新型干法、淘汰落后水泥,包括落后的新型干法水泥。同时,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土地、环保、质量、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这只有形之手,与市场机制这只无形之手共同作用,发展大型企业集团。

  南方水泥发起企业兼并重组后,各大企业集团都纷纷出手。金隅控股天津水泥、拉法基北京水泥,亚泰收购金圆, 红狮收购江西华昌,华润收购海南国投,冀东收购秦岭,中材控股祁连山……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水泥企业产能达到500万吨以上达到65家,水泥熟料产能6.73亿吨,占总产能的48.53%;其中1000万吨以上20家,亿吨产能以上企业已达到2家。可以说,我们在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目前我国各地的结构调整参差不齐,严重过剩则大重组, 中度过剩则小重组,不过剩则无重组的情况普遍存在。同时,要达到《水泥工业产业政策》(审议稿)中,到2015年,前10强企业的水泥产量占总产能的35%以上,熟料产能达到总产能50%以上的目标,我国的水泥业似乎还有不少路要走。

  徐永模在报告中还表示,运用资本收购兼并、联合重组是企业快速有效的发展之路!“在适当的时候,企业可以借助资本市场,适度做大规模”。

  徐永模建议,企业要依靠发展战略、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不断创新,靠新出强,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可以通过战略调整,寻找到最适合自身的模式实现企业的发展。同时,通过生产高品质的水泥以质代量,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来实现企业自身的做大做强。

  近年来,很多水泥从业者也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发展复合水泥、发展高强度等级高掺量复合水泥,发展低钙节能熟料水泥……这些也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徐永模最后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将水泥产业发展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环保型、低碳型、社会责任型产业。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wb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9: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