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升级” 三明水泥产业科学发展闯新路
从“小水泥”到“大水泥”,几多辛酸故事。从“灰色”到“绿色”,多少人间奇迹。
这些年来,我市围绕产业升级、突出“上大压小”和做强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淘汰水泥落后产能,有步骤地推进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建设,三明水泥产业正在“绿色升级”。
如今,总投资12亿元的大田红狮水泥项目,2条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正在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曾经的辉煌
三明水泥产业的发展,必须从“小水泥”说起。因为,是有了水泥生产工艺的全面革新,才有了“大水泥”的横空出世。旋窑工艺的诞生之日,就决定了立窑工艺的必然淘汰。
三明的“小水泥”产业,曾有过自己的辉煌,毋庸讳言,为三明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当年的三明水泥厂,曾经就是三明人的骄傲。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市各地争相办起水泥厂,水泥产业一时成为三明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虽然其中也有兴办水泥厂不成功的例子,甚至还有尚未投入生产就胎死腹中的个例,但是总体而言“小水泥”产业的发展,解决了群众就业,发展了地方经济,甚至完成了转向大水泥所必须的原始积累。
只是,“小水泥”工艺的落后,是难以根治的。只要哪个地方有“小水泥”厂,粉尘污染就成为当地人的切肤之痛。上个世纪的“小三线”建设,成就了三明这座共产党亲手缔造的城市。先有工业,后有城市,是三明这座城市无法回避的重要特点。“小水泥”的确“脏”了一边天,于是,“还三明市区一片蓝天”,是当年最激动人心的口号。随着三明城市的迅猛发展,三明水泥厂所在的地块很快进入了中心城区的范围,并且长期以来影响着三明广大市民的生活。1997年,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端掉粉尘污染最重要的源头——三明水泥厂的立窑。
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立窑水泥的产品强度偏低,凝结时间偏长,标准稠度用水量偏大;用立窑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存在实际强度低和抗渗性差等缺点;立窑水泥企业在水泥的稳定性和均匀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小、工艺条件不完善的立窑水泥企业,水泥均匀性差,质量波动大,是广大建筑施工单位不敢将其用于大型工程和一般工程重点部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经的辉煌过去后,改革与创新的阵痛就来临了。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摆在了所有三明人的面前。早在2007年,作为“十一五”期间淘汰“小水泥”落后产能的开局之年,我市就提出了确保年内完成淘汰116万吨落后水泥产能的目标任务。抓住机遇,加强领导,创新破难,真抓实干,全面推进,打好限期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的攻坚战,成为三明人历史性的艰难抉择。而今,三明水泥厂早已成为随风往事……
艰难的抉择
如今,低碳经济时代,步入了我们的生活。
作为福建省的重工业基地,作为重工业城市的三明,这些年来面临着空前的节能减排压力。“十一五”期间,为达到能耗降低目标,我市已经关掉了很多水泥厂,尤其是高能源消耗的水泥产业,如何在减排中
实现新跨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解决的全新课题,考验着决策者的决心和智慧。创业的三明人,总是迎难而上。这些年来,我市水泥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66万吨。到2009年底,全市已有43家企业完成拆除水泥机立窑64座,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10.6万吨,提前一年完成省里下达450万吨的任务。其中2009年完成拆除水泥机立窑25座,淘汰产能211.4万吨。稍稍集录牵涉到的水泥企业,就会是长长的一串名单。仅仅三明市区、永安、沙县三地,就有三明市三山水泥有限公司(三明水泥厂)、三明市闽新(集团)建材有限公司台江水泥厂、三明市岩前水泥厂;永安闽燕水泥集团公司(辉宇)、福建省永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永丰水泥厂、永安市金信工贸有限公司、永安市马岩水泥有限公司、永安市槐南水泥厂、永安市和合盛工贸有限公司、永安八闽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永安市明建鑫水泥有限公司、永安市融盛水泥有限公司、福建省永安洪田水泥二厂;福建省沙县建沙水泥有限公司……在淘汰的重点地区永安,今年还计划淘汰20条立窑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185万吨,落后的立窑水泥生产线基本淘汰完毕。顺势而行,才能大有作为。红火集团董事长王金火在清流红火日产4500吨新型水泥项目投产时说,国家《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和《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对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为大企业集团提供了兼并重组的机会。我市的石灰石储量丰富,在全省已探明石灰石储量中,占了将近30%,仅次于龙岩。早在2005年,省政府就批转了省发改委、省经贸委《关于加快水泥结构调整促进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坚持资源保障和合理利用原则,坚持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原则,坚持上大压小和扶优扶强原则,坚持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重点在石灰石资源丰富的龙岩、三明两市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大水泥”,成为三明的唯一选项。
新型的旋窑
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步伐的同时,我市围绕产业升级突出“上大压小”和做强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了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建设。春节前,我市各地“大水泥”项目建设喜讯不断。将乐鑫路水泥有限公司、福建红火水泥有限公司、永安万年水泥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的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当年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增加600万吨。这是一个空前的突破。到2009年底,全市水泥产能达1700万吨,旋窑水泥产能1350万吨,占水泥总产能的比重为79%,比2006年的33%提高46个百分点,比全国比重高7.2个百分点。永安万年水泥有限公司新型干法旋窑水泥二期项目经过最后的设备调试,于去年12月28日投入试生产。项目投产后,公司产能将达到300万吨,年可新增产值10亿元,生产规模位居福建省同行前茅。而半年多前,这里还耸立着一家年产不到20万吨的“小水泥”厂,无论是从产能、人员技术到节能环保各项指标两相比较,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万年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利针算了一笔账:旋窑与立窑相比可节约劳动力90%,每条生产线产能增长10倍以上,节约标准煤的用量3.3万吨。水泥产业一直是永安市的主要工业支柱和优势产业,发展顶峰时期有水泥企业32家,产能仅550万吨;立窑就有220万吨,占40%。而如今,永安全市水泥企业共26家,年生产能力近10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80%。金银湖、谋诚、安砂建福等旋窑高效骨干型水泥企业建设并相继投产。而在将乐,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总投资6亿元的金牛水泥第三条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正式投产,企业水泥年产能一举突破400万吨,成为我省重点培育的大型旋窑水泥生产企业,可最让企业高兴的不仅仅是速度,而是一直处于全省领先的“绿色”制造工艺。金牛水泥采用当前国际技术领先的干法旋窑水泥生产工艺,粉尘排放量只是普通水泥企业的20%,且90%的粉尘可回收利用。同时企业利用余热发电,年发电量达1.4亿度,直接经济效益达6000多万元。水泥产业的“绿色升级”,使我市实现了水泥产业质与量的双突破。一方面,企业数量在减少,我市水泥企业已由原来的80多家减少至目前的60家;另一方面,水泥产能却在成倍地增加。水泥产业的“绿色升级”,在三明大地上呈现出勃勃生机。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szl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