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

浙江发布 · 2023-01-13 11:52

1月12日上午9时,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省人民大会堂开幕。浙江省省长王浩作政府工作报告。1月13日,浙江日报刊登《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2022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22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以及“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重要指示,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和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明确的目标任务,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统筹打好疫情防控、稳进提质组合拳,经受住了超预期的冲击和挑战,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6.6%。

(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聚焦“保健康、防重症”,全力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实现有序转段、平稳渡峰。坚持“管得住、放得开”,全面推行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和企业闭环生产管理模式,最大力度实现生产不停、物流不断、产能不减、秩序不乱。

(二)全力争取政策、创新政策、用好政策,用真金白银帮助市场主体应对冲击、增强信心。坚持“全面顶格、早出快出、能出尽出、精准高效”,年初第一时间出台“5+4”稳进提质政策包,健全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为市场主体减负4000亿元以上,兑付涉企政府性补助补贴资金1088亿元,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2233亿元。积极争取社保政策支持,减轻企业和个人缴费负担440亿元。

(三)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有效发挥投资对稳进提质的支撑作用。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建立重大项目省政府领导包干推进机制和现场督导服务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128亿元、增长38%,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654亿元、占全国份额8.8%;10个重大项目获批能耗单列3738万吨标煤;供应国有建设用地57万亩,171个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范围。

(四)着力推动工业企稳回升、动能转换,有效发挥稳经济的“压舱石”作用。成功举办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作出重要指示。坚持以稳促调、以调促优,启动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6%和10%。

(五)突出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有力拉动经济增长。启动“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引项目”行动,新增国际航线15条,开通商务定期航线86条、商务包机29班次,预计进出口增长13%,其中出口增长13.9%;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6%。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1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335万标箱,分别居全球第1和第3位。

(六)全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和科技创新,充分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以数字化改革引领系统性变革,累计上线运行143个省级重大应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1家,新挂牌成立省实验室4家,新建省技术创新中心4家。

(七)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不断提升协调发展水平。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深化浙沪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高质量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和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启动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探索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山区26县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

(八)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作出重要指示。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530.7万亩、产量124.2亿斤。深入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比例超过50%。

(九)积极打造重大文化成果,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成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圆满结项,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深入推进,德寿宫暨南宋博物馆建成开放,杭州国家版本馆建成开馆。

(十)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加大能源保供稳价力度,白鹤滩输浙特高压直流工程双极投运,开工建设16个清洁火电、核电、风电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装机容量1987万千瓦。深入推进清新空气行动,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和“无废城市”建设,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9.3%,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为97.6%,城乡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60%。

(十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完成十方面民生实事。坚持能多则多、能早则早、能快则快,不折不扣推动十方面38项22702个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城镇新增就业115.6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2.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7%;新增婴幼儿托位6.1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5.1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15.6万个,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降至3.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6.3%,8所高校52个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7154张;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59.8万,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达1660万人;新增县级三级医院15家,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6%;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6.3万套,改造农村供水管网3778公里。

(十二)坚决打赢除险保安攻坚战,确保社会安定有序、群众安居乐业。高质量完成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各项任务。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1.2%和30%,五类恶性案件下降38.8%,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下降38.6%。成功应对超强台风“轩岚诺”和强台风“梅花”侵袭,实现了“少损失、零死亡”。

五年来,省政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同全省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拼在一起,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站上了新的更高起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扎实开局,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改革开放再创佳绩,创新发展能力大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文化浙江建设结出硕果,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迈上更高水平,疫情防控交出高分报表。

二、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省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缩小三大差距作为主攻方向,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体系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推动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取得优异成绩。

按照“锚定五年、谋准三年、扎实干好每一年”的思路,在实现“十四五”规划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确定的2025年目标基础上,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4%,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8万元/人,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为率先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一)建设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

(二)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加快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

(三)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建设数字浙江、打造数字变革高地。发展数字政务,打造数字文化,建设数字社会,建设一流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字治理体系。

(四)着力扩投资促消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

(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新时代浙商精神。

(六)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大力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七)强化陆海联动、山海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省域生产力布局,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九)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和中华文明浙江标识行动,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十)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增进民生福祉,打造社会全面进步高地和促进全体人民全面发展高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高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十一)加快建设整体智治现代法治政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政府立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公正司法,深入实施普法规划,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十二)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全面落实以上重大任务,必须找准落脚点和突破口,谋准抓实事关全局、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工程。

——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强基、交通强省、清洁能源保供、水网安澜提升、城镇有机更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改善民生等9大领域,每年滚动推进1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五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7万亿元以上。

——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围绕建设制造强省,到2027年,“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2万亿元,培育世界一流企业15家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1/3左右。

——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和15大战略领域,到2027年,建成国家实验室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6家,建设高水平省实验室10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5家,实施2000项以上省重大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5万家。

——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到2027年,打造高能级服务业平台100个左右、实现营业收入6万亿元以上,培育千亿级旗舰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百亿级龙头企业200家以上,完成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1万亿元以上。

——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围绕建成世界一流强港,统筹推进港航设施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构建等重点任务,加快建设10大标志性项目,深化实施10大牵引性改革,到2027年力争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箱,集装箱海铁、江海、海河联运实现规模翻番,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排名实现晋级进位。围绕交通强省建设,实施200个左右重大交通项目,完成投资2万亿元,加快构建“九纵九横五环五通道多连”高速公路网、“五纵五横”客运铁路网、“四纵四横多联”货运铁路网、“五纵八横十干十支”内河航道网,打造亿人次国际化空港门户、都市区高能级枢纽体系,构建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

——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支持县城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完善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到2027年县城人口占县域比重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努力打造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示范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2027年建成和美乡村示范村100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60%以上。

——实施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统筹推进农用地整治、村庄整治、低效工业用地和城镇低效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实施500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5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0万亩。

——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聚焦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实施文化和旅游投资“双百”项目计划,推进100项在建实施类、100项谋划招引类重大项目,完成文化和旅游投资1万亿元以上,到2027年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1.2万亿元。

——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供应安全可靠、企业用能成本稳中有降,推进电源、电网、储能、天然气管网等现代能源基础设施重大项目87个,完成能源领域投资6000亿元。到2027年电力总装机1.68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43%;天然气国家干线下载能力达到350亿方左右;LNG接收中转能力达到4000万吨/年左右。

——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推进“幼有善育”,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5.5个。推进“学有优教”,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95%,儿童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5.6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覆盖率达到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2%,60个左右学科进入全国前10%。推进“劳有所得”,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年均增长7%左右。推进“病有良医”,建设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成国家医学中心1家以上、研究型医院5家左右,实现三级医院县级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2.7岁。推进“老有康养”,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参保全覆盖、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构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便捷化、多样化、智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住有宜居”,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0万套(间),公租房在保家庭达到35万户,发展共有产权住房3万套,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超过25%。推进“弱有众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人均提高到15000元,困难群众医疗费用个人负担率合理控制在15%以内,县级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全覆盖。

三、2023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建议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一)精准高效实施“8+4”经济政策体系,推动经济稳进提质。加强政策整合集成,形成扩大有效投资、科技创新、“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等“8大政策包”,财政金融、自然资源、能源、人才等“4张要素清单”。积极争取、用好国家政策,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占全国份额6%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占全国份额8%以上。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2500亿元以上,政府性融资担保支农支小余额1650亿元以上,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及时足额落实国家和我省降本减负惠企政策,力争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2500亿元以上。深化节约型政府建设。

(二)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高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按照“千项万亿”工程年度计划,安排省重大项目1000个左右,完成年度投资1万亿元以上,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工作,推动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盘子。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安排投资10亿元以上制造业重大项目611个,完成年度投资1750亿元,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长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以上。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全面落实省市县三级督导服务机制。

(三)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促进制造业稳健运行、结构优化。全力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超百亿元数字企业40家,新增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50家,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坚定不移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淘汰整治高耗低效企业5000家,腾出用地5万亩、用能120万吨标煤。培育壮大企业梯队,新增“雄鹰”企业20家、世界500强企业1家、境内外上市公司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单项冠军企业20家。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

(四)拓市场抢订单引外资,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千方百计推动外贸平稳增长,确保出口占全国份额保持在14.5%左右。强化外资招引服务,力争实际使用外资突破200亿美元、制造业使用外资占比27%以上。提升重大开放平台能级,确保实现数字贸易额4700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9000亿元以上,力争实现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2.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360万标箱。

(五)把激活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推动消费复苏回暖,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左右。支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六)着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工程,扩大长学制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壮大科技创新力量,推进重大科技设施项目建设,鼓励10大省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部署实施省级重大科技项目400项以上,取得重大科研成果100项以上。大力招引培育人才,新引进“鲲鹏行动”专家40名左右,新引育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各500名。

(七)以“山海协作”工程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20周年为新起点,持续提高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着力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分类选择一批县(市)开展省级试点,率先形成一批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促进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分类分档办法,完善金融支持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深化“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持续推动种业振兴,加速推广适用农机和农机化技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52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124亿斤以上。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创建和美乡村示范县10个、示范带22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超过90%。有序推进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0万亩以上,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5万亩以上。

(八)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为切入点,进一步彰显文化浙江魅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启动南宋皇城遗址综保项目,推进上山文化申遗;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扩面,开展“文艺星火赋美”演出3000场次以上,举办中国歌剧节。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完成文旅项目年度投资3000亿元以上,培育30家千万级核心大景区,新增10个示范景区镇、50个金3A景区村。

(九)深化美丽浙江建设,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强绿色电源项目建设,新增并网清洁煤电装机200万千瓦、风光电装机400万千瓦。加强省外清洁电力入浙项目建设,全容量投产白鹤滩输浙特高压直流工程,争取核准开工甘电入浙特高压直流工程。加强LNG接收站和油气管网建设,新增接收能力300万吨/年以上,提升国家天然气干线下载能力30亿方以上。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确保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低于26微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高于92%,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高于94%。提升生态保护和修复水平。

(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突出保健康防重症,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医疗物资保障能力、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保障水平,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守住公共安全红线,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行动,加强食品药品全链条闭环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织密基层社会平安网,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深化诉源、警源、访源“三源治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依法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

(十一)贯彻“简约、安全、精彩”理念,举全省之力办好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信杭州市有能力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的重要指示,推动杭州市和5个协办城市同心协力,向世界奉献一届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努力把杭州亚运会办成浙江“重要窗口”建设中最具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十二)聚焦办好民生实事,让政府做的事成为百姓满意的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教导,高度重视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认真做好群众切身有感的关键小事。特别是围绕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继续全力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努力把好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勤勉敬业、奋发有为,全面提升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政府。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大政方针,切实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

建设为民造福的服务政府。始终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

建设奋发有为的实干政府。坚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真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建设依法履职的法治政府。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尊崇宪法权威,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行。

建设干净干事的廉洁政府。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让廉洁用权、干净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

编辑:李晓东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1: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