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拆迁何以如此温馨

陕西日报 康传义 李发成 · 2010-02-25 00:00

  拆迁,是近年建设与发展中无法回避的话题,“最牛拆迁户”、“最牛钉子户”等热门搜索不时见诸各种媒体。建设必然要伤害拆迁户的利益吗?拆迁一定要引发群体性上访等社会问题吗?在建设与拆迁容易发生矛盾的今天,如何正确处理招商、拆迁和安置三者的关系呢?带着疑问,记者近日就千阳县历史上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海螺水泥建设中村民拆迁问题进行了专访。在水沟镇新中村,正巧碰到千阳县委书记景东成在该村调研拆迁安置工作,他一家一家查看着建房的进度,询问着资金补助情况,村民们争着介绍情况,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千阳县信访局局长李永智告诉记者:“海螺水泥项目涉及的243户拆迁安置群众中,没有一户到县以上机关上访的。”

  “南山石头北山草,千阳两大宝。”这句在千阳坊间流传多年的顺口溜,道出人们对资源匮乏现状的无奈和自嘲。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千阳人才认识到了南山150亿吨优质石灰石的巨大资源潜力,1999年正式成为该县当年两会议题。此后,建设大型水泥企业就成了千阳人强县富民的共同梦想。从2001年一家大型水泥企业征地建厂开始,先后有4家国内著名水泥生产企业与该县商谈过合作事项,但却一再搁浅。

  招不来大企业,这个可供100万吨水泥企业生产百年以上的石灰石资源,就只能依然沉睡于南山之中。去年6月,县委书记景东成刚一到任,就与县长范同兴达成千方百计重启该项目的共识。经过半年多艰苦努力和全程服务,终于使本无意在千阳建厂的亚洲最大水泥企业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与千阳县签订了投资20亿元,建设两条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的《投资协议》。项目建成后,年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6000万元以上,相当于目前全县财政收入的近两倍。更为重要的是,还可解决2000多人就业问题。

  会不会招来一个企业,祸害一方百姓呢?与海螺一开始接触,景东成、范同兴等千阳县的决策者们就把考察其工业废物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等能力和企业信誉度放在了首位。按他们的话说,就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环评不过关的企业,即使经济效益再好,也坚决不招。”

  经过权威部门严格测评,生产“零污染”的“亚洲一号”水泥生产企业在千阳落地生根了。如何让生产区和卫生防护区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又成了摆在该县领导面前最大的问题。

  2009年1月18日《投资协议》签约,2月27日《海螺水泥项目区拆迁安置方案》获得通过,3月4日拆迁安置组进村工作。

  拆迁安置组由8个部门、2个乡镇抽调人员组成,一进村就张贴公告,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等各种会议广泛宣传,上门答疑,使拆迁安置政策家喻户晓。水沟镇党委书记闫金贤带领镇机关干部逐户量面积,数牛羊,看内置,公开登记,透明结果。在此基础上,工作组与3个村243户一一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

  县建设局与市规划设计院合作,拿出三种户型和建设模式,供群众自行选择,唐家山林场腾出100亩苗圃用于新村建设,水沟镇、柿沟乡从办公楼建设经费中各挤出20多万元资金,为拆迁安置户建房补助首付垫资,水利局、电力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督战,为新村建设工地架线、通电、供水。

  到4月初拆迁开始时,高标准安置已让所有拆迁户吃了定心丸。

  在243户拆迁户中,红线区只有49户,其余近200户都在卫生防护区。拆迁安置问题一提上议事日程,县上就明确要求,卫生防护区与红线区必须一并考虑,通盘安置,决不能给群众造成隐患。

  2月18日以后的半年多时间,水沟镇机关全体干部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三伏期间每天连续10多个小时的工作,使几位女同志中了暑。夹咀村公选支书任金海春节过后,连续两周一家一家数茅坑、一户一户量面积,一个一个做工作,没有时间回家拿取换洗的衣服,妻子从裕华村赶来看他时,面对累得脱了水的丈夫竟不敢相认。

  水沟镇聘请了退休工程师担任施工监理,每三户还安排一名安全员,负责拆除安全。拆除老房时,虽然思想上想通了,但大多还在观望。夹咀村主任王招堂第一个站出来,拆除了自家的二层楼房。党员、村民小组长、退休老干部纷纷带头拆房,水沟镇机关干部乔明芳还自己掏钱雇车辆,帮助群众搬运粮食。不到10天,红线内49户旧房全部拆除。

  在刚落成的新房里,夹咀村3组70岁的兰碎宝流出感激的泪水:“我和老婆常年有病,儿子打工挣的钱还不够我们吃药。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以前想都没敢想啊。”正在新居忙碌的王乃军也表达出同样的感激之情。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hangm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