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水泥:科技创新,激发澎湃发展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近年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聚焦打造突出工程建设能力功能定位,以科技自强自立、价值创造为目标,在水利水电、市政建筑、生态环保及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加快实施“科技强企,创新发展”战略,以高新技术引领打造新发展格局。
高新技术打造“国之重器”
国之重器,科技为先。近年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专项,突破多项技术难题,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坚持新发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习近平总书记在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犹在耳畔。乌东德水电站作为新时代大国重器和“西电东送”国家重大工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工并建成的首座千万千瓦级巨型水电站,荣膺“菲迪克工程项目奖”。
乌东德水电站
项目建设过程中,葛洲坝建设者创造了世界最薄300米级特高拱坝等8项“世界第一”、全坝采用低热水泥混凝土等15项“全球首次”,攻克百万平米自然边坡治理、450米高边坡开挖、100米水头下导流洞封堵等多项世界级水电施工难题。创新提出“弱约束”焊接方式,率先运用于巨型水轮发电机大件焊接。国内首次采用高精密度三维激光跟踪测量技术,监控大型设备施工质量。
“总书记的勉励,更加坚定我们打造大国重器精品工程的信心和决心。作为新一代的水电人,我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嘱托,筑坝报国,点亮万家灯火,为国家清洁能源事业作出积极贡献。”时任葛洲坝机电公司乌东德机电项目部项目经理雷剑说。
2022年12月20日,全球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自开工以来,葛洲坝集团坚持创新驱动,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地下洞室群规模、地下厂房面积等6项世界第一。
白鹤滩水电站外景
在新疆库玛拉克河大石峡峡谷,拥有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正紧锣密鼓施工。
葛洲坝集团依托新疆大石峡等重大水电站项目,组建绿色水电重点实验室,围绕水电站设计及绿色建造技术开展前沿性技术研究。项目部联合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研发了全网时空数偶智慧灌浆管理系统,初步建立灌浆的统一“物联平台”,搭建智慧服务系统,实现电站灌浆系统人机交互、运行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
“大石峡项目筑坝技术复杂,存在诸多技术难题,我们编制了《智慧大石峡顶层设计及规划》,把科学技术运用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正开展一系列有效的科技创新,支撑大坝建设和安全运行。”葛洲坝市政公司副总工程师、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Ⅱ标项目经理马晓阳说。
大石峡项目施工现场
绿色科技推动“循环发展”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深入推进,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加大环保产业科研投入力度,大力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快科技攻关速度,推动绿色科技持续发力。
在葛洲坝松滋水泥公司,城市生活垃圾被运到预处理车间卸料平台,便进入垃圾储坑,经筛分、破碎、风选等多道工序后,筛选出可燃物与不可燃物。其中,可燃物经过挤压脱水后被送到水泥生产线作为替代燃料,不可燃物则进入水泥窑经过高温煅烧后制备水泥熟料。
葛洲坝水泥公司通过“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将垃圾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截至目前,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已获得14项专利授权,发布了1项国家标准。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就是将实验室里的成果实现量产,从而真正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葛洲坝水泥公司副总经理张德华说,“水泥公司已建设4个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处理能力约为55万吨/年,另有7条水泥生产线具备污染土壤处置能力,处理能力约为90万吨/年,实现了生活垃圾及污染土壤100%无害化处置。”
松滋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
绿色科技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葛洲坝集团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水务研究所、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致力于黑臭河道综合治理集成技术、水体净化及生态固碳综合技术、污染场地集成修复技术、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走在海口鸭尾溪畔,清水潺潺,绿草茵茵,两岸秀色尽收眼底。这里曾因严重黑臭被中央电视台连续关注报道。2016年6月,葛洲坝建设者来到海口,开展包括鸭尾溪、东坡湖在内的水体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人员采用截污管网建设、内源清淤疏浚、人工增氧、活水畅流、曝气增氧、底质改良、生态修复、景观绿化、滨水生态岸线建设、防洪岸线建设等手段,改善河道的水动力条件,提升水安全和水体自净能力。
“公司运用水体净化及生态固碳综合技术,构建基于多维水质净化模型及其碳汇集能力数据库,实现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群落的时空布局优化,其中土著微生物净化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葛洲坝生态环保公司科技与信息化事业部总经理钟晨说。2022年6月,海口水治理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鸭尾溪“洗”尽污浊,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高品质滨水公共休闲空间,荣膺海南“最美家乡河”称号。
海口鸭尾溪黑臭水体生态修复项目
武汉硚口汉江湾曾是传统工业和化工企业聚集地,因土壤出现挥发性有机物、总石油烃污染复合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被列入生态环境部技术应用试点项目。
“在土壤修复过程中,公司使用PID、XRF等快速检测仪确认污染范围,分区、分层开挖污染区域,采用异位化学氧化技术和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分类修复。”葛洲坝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原无机盐厂及环宇化工场地常务副经理陈一文说,污染较轻的土壤被送进氧化修复车间,加入预处理剂,让污染物挥发成烟气后达标排放。重金属污染土壤则清挖筛分并预处理,装袋密封运至水泥窑协同处置,变成水泥熟料。
通过将科技成果和核心专利技术应用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汉江湾生态修复二期项目共处置重金属和有机复合污染土壤4.3万方,获评“2020年全国生态修复标准引领工程”。
武汉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
“数字融合”提升管理质效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葛洲坝集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路面智能化、数字化、智能建造等技术联盟建设,深入研究数字化物料、智能监测、BIM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支撑传统基建转型升级。
供应链公司早于2020年就提出以数字化赋能主业发展思路,组建数字科技团队,制订《五年数字化建设规划》,深入实施“数字化三步走”方案,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工程供应链管理服务共享业态融合发展。
“公司秉持全流程数字化、全场景数字化、全要素数字化、全体系数字化、数字化全覆盖和易维护、易推广‘五全两易’理念,建成以工程资源管理服务平台为代表的一系列数字化产品。”供应链公司数字化总监郭雪飞介绍,目前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两大类共25个系统和应用已经上线,包括工程资源管理服务平台、项目数字化管理驾驶舱、价值创造力分析平台、资源地图、业务管理系统(ERP)等,累计服务集团降本增效逾3亿元,降本增效率达6.14%。
供应链公司工程资源管理服务平台
“以前矿山开采都是旷工头戴安全帽,身穿劳动衣,在黑黝黝的矿洞里挥动铁锹,不仅工作劳累,还存在安全隐患。”葛洲坝水泥公司坚持数字化转型,以智能化赋能绿色矿山建设,既保证了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又有效防范安全生产风险。
在老河口公司生产现场,调度人员在生产指挥中心远程控制,运维人员全程监控矿山爆破、转运、破碎、皮带运输等环节,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在手机APP端实时预览。这是老河口公司大力推广的“水泥用灰岩矿数字化矿山”项目。
矿山有了数字化平台,就像拥有了“智慧大脑”。目前,该矿山已形成由“矿山综合展示平台”“信息化基础平台、技术管理平台、生产管控平台”“自动化控制系统”,即“1+3+1模式”组成的数字矿山集成系统。通过以矿石质量控制为主线,合理规划矿山长期开采计划,将矿山生产配矿和智能调度结合,实现了开采方案最优化、开采过程可视化、生产指标精细化、生产调度智能化、生产数据信息化。
绿色矿山综合展示平台
生态环保公司通过搭建智慧水务综合管控平台,对流域水生态及水环境情况综合分析,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GIS、水文水力模型等先进技术,通过数字化赋能,让“治水”变“智水”。
“智慧水务平台上线前,如遇夜间暴雨来袭,我们排水管网和河道两个工作组只能通过现场目测与经验判断来应对汛情。”葛洲坝生态环保公司荆门公司负责人李清泉说,现在通过平台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监测和信息技术,实时监测对比分析数据,有效提升了突发汛情的对应能力。自2021年9月23日平台上线以来,累计预警道路积水险情9次、河道水质风险20次、水厂水质风险43次,项目管理效率持续提升。
竹皮河流域智慧水务综合管控平台
公司“十四五”科技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坚持价值创造,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编辑:李佳蔚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