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房企中报业绩再现亏损,存货计提减值愈演愈烈
业绩巨亏的阴霾没能在2023年散去,今年上半年,房企大规模出现盈利亏损,其中不乏业内龙头、央企国企,房地产仍未触及到“盈利底”。
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近80家房企发布中期业绩预告,其中出现亏损的达到48家,占比超过六成。其中,碧桂园、远洋集团、融创中国的亏损额均为百亿级。房地产行业盈利空间收窄早已不稀奇,2021年行业利润增速出现负增长,2022年规模房企整体净利润表现已为净亏损。但是进入2023年,龙头房企继续滑入亏损深坑,让业内大为震惊,这意味着房地产要走出艰难周期比想象中更难。
业绩“黑天鹅”仍在盘旋
近期,多家房企披露2023半年业绩预告,少数房企已发布正式业绩数据,整体而言行业情况并不乐观。
最引人关注的当属碧桂园。根据公告,预期截至2023年6月30日,碧桂园半年度净亏幅达约450亿~550亿元。早在2022年上半年,碧桂园便出现净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从百亿跌至十几亿规模,但如今直接曝出巨额亏损,还是让市场大跌眼镜。
管理层公开反思并致歉称,对市场下行的深度、烈度和持续度估计不足,未能及早做出更有力度的应对措施,未能洞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对三四线及更低线城市投资比例过大、负债率压降速度不够等潜在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刻,化解行动不够及时有力。
易居研究院旗下“中房案例中心”发文表示,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优等生,碧桂园的公告之所以引发震惊,是因为它意味着已经延续两年之久的房企爆雷现象并没有完结,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部分房企,尤其是众多民营房企仍然深陷“泥潭”的现实。
一批批业绩预告印证了这一事实。8月21日建业地产公告称,预期今年上半年股东应占亏损约10亿~15亿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主要受宏观经济形势及房地产市场下行的综合影响,导致集团整体收入规模尚未恢复、存货减值准备上升。
融创中国预期,上半年录得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50亿元~160亿元,主要由于受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影响,期间结转的收入较少且结转物业项目毛利率较低,及汇兑损失等所致。
弘阳地产预期,上半年录得亏损25亿元至~30亿元,主要因房地产行业规模继续下降,集团房地产项目收入及毛利同比减少;对开发中物业及持作出售的已完工物业进一步计提减值损失;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降导致汇兑损失增加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批量亏损的民营房企,部分央国企也出现业绩亏损。华侨城预计,上半年将亏损12亿~17亿元,主要因受房地产市场环境及公司项目结转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结转项目毛利率同比下降;对部分房地产项目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预计带来部分价值折损;还有投资收益减少,财务费用增加等因素。
拥有两大国资背景股东的房企远洋,上半年营业额208.07亿元,亏损183.09亿元,全面亏损总额186.18亿元。截至期末,远洋资产总值2161.43亿元,负债总值1902.85亿元,权益总值258.58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值127.41亿元。
除此之外,据第一财经统计,上半年亏损额超过十亿的房企还有首开股份、时代中国、金科股份、中渝置地、路劲、华夏幸福等房企,亏损额过亿的还有金融街、中交地产、中南建设、华远地产、南国置业、上实开发、格力地产、天房发展等超十家。“受销售下降及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多家上市房企上半年仍在亏损,只有个别稳健房企,盈利能力受影响较小。”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告诉第一财经。
行业下行资产价值缩水
房地产首次出现行业整体亏损,是在2022年。
据克而瑞统计数据,2022年行业典型上市房企整体实现毛利润规模6481亿元,企业毛利润增速的中位数-32.3%;净利润合计表现为净亏损542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194亿元。
该研究院表示,近年来典型上市房企利润率水平显著下降,主要有以下原因:前期部分高地价项目结转影响仍在传导,低利润项目结算较为集中。行业规模增速放缓、企业销售去化压力较大,不少房企通过“以价换量”来保证货值去化,加剧了增收不增利的表现。
简言之,房企前期高价地项目仍在消化,盈利空间本就狭窄;叠加楼市行情下行,房企被迫打折促销,在价格端继续折让。成本高企、低价促销、出货量少,随即陷入亏损境地。
亿翰智库也表示,当下房企业绩变动主要出于两大方面原因。企业自身经营层面,包括降价促销导致毛利下降,因未能到期偿还有息负债而产生的营业外支出,资产减值等因素。会计处理方面,包括根据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转回、财务费用的费用化等情况。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房企对存货计提大额减值,是当下行业深陷亏损阴霾的重要原因。若估计未来项目可变现净值不及预期,甚至低于总成本,房企就要对存货进行计提减值损失。
据克而瑞统计,89家1A股上市房企2022年末的存货跌价准备高达1771亿元(平均每家房企跌价准备达20亿),同比增长51%,保持2018年以来呈现连年增长的态势。
2023年,市场持续下行,房价上涨的动力减弱,房企对存货计提减值损失愈演愈烈。在已发布业绩公告的房企中,建业地产、弘阳地产、路劲、碧桂园、正荣地产、华侨城等多家房企均提到了这一影响因素,不对资产计提减值的反而成了少数。
克而瑞研究后发现,房企计提跌价准备数额较大的项目有一定共性:一是项目受所在城市市场波动影响,存在去化问题,只能以价换量促回款;第二因项目发展节奏与所在区域不匹配,周边基础配套缺失,前期投入与后期收益差距过大;第三则是因政策变动等不可抗力,导致前期规划无法如期实践,只得计提损失。
从城市分布来看,多家房企在市场情况较弱的二线、三四线城市出现集中计提的情况,其中位于重庆、武汉、天津的计提跌价准备的项目最多,占披露明细项目个数比重超两成。从项目类型看,项目自身体量较大、或者总价较高的,更容易计提减值。
值得注意的是,克而瑞表示,房企在计提过程中,或参杂着对某些项目的过度计提情况,对预期售价存在一定低估,导致存货跌价准备过高,或利用计提减值的窗口来掩盖经营策略上的失误。此外,存货跌价准备只是预计提过程,未来可以通过“转拨”体现成盈利。
在刘水看来,大部分上市房企的盈利能力,与整个行业息息相关,如果后续供需政策加大发力,市场企稳明显回升,房企销售及营收也会回升,盈利能力也会提高。如果市场企稳回升,房价维持稳定,资产减值计提也将减少。总体来说,后续市场企稳回升,上市房企盈利也有望回升。
编辑:张晓颖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