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集团:一石激起建材业千层浪
作为以地产和建材业为主营业务的香港瑞安集团,早在1995年就开始其西部商业之旅:1995年瑞安来到重庆,组建了占股50%的重庆腾辉水泥集团,并分别于1988年至1999年、2001年收购、改扩建了重庆市的两家水泥厂,累计产能300万吨,占到了当地优质水泥市场的七成以上。接踵而至的2001年9月28日、2000年12月至2001年5月、2001年6月,瑞安以贵州腾辉的名义,分别并购或兴建了贵州的另外3家水泥厂,这些水泥厂涉资近7亿人民币,累计产能200万吨优质水泥。瑞安的目光,还盯上了贵州省更广区域的水泥市场,其近期目标是:基本以贵州省现有的行政区域为框架,一个地、州、市布局一家年生产能力为40万吨以上的水泥厂,到明年底,在贵州形成至少300万吨以上优质水泥的产能,总投资达到10个亿以上。从进入贵州市场起,香港瑞安就希望迅速在贵州建立起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优质水泥集团。瑞安高层表示,这是基于如下考虑: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贵州等省份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水泥需求量巨大,另外,西部具有丰富的原材料及价格低廉的煤、电等低成本优势。据了解,贵州1吨水泥的生产成本要比沿海便宜50元。全省水泥年产量为950万吨,在每年10 00万吨的需求中,有80%的水泥是中小型水泥厂供应。另外,贵州本土水泥企业的单体规模较小,即便是最大的企业生产能力也只有100万吨左右,绝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没有资金追加投入,很多处于长期亏损中。显而易见,在规模才能出效益的水泥行业中,贵州本土水泥企业的现状预示着对规模企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据记者观察,瑞安集团一般不单独投资,而大多采取兼并重组国有水泥企业并扩建生产线来达到其规模扩张目的。这是因为,被兼并的国有企业一般具有20万-30万吨的生产规模,具有很好的生产条件,容易被改造,拥有很多富余但是熟练的工人。也有分析称瑞安兼并重组国企是“一条聪明的经营之道”。在就地产销的水泥行业,如果自己新建,国有水泥企业将成为重要的竞争对手,而收购、改造国有企业,无疑会减小自己的竞争压力和商业风险。香港瑞安的西部之旅,基本可以描述为资本意志支配下上演的一系列投资“闪电战”,这种“闪电战”呈现出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的明显特点。
罗康瑞告诉记者,面对香港的经济低迷,瑞安已作好转型准备。他说:“市场在9·11之后变得很快,幸好我们在西部的水泥业务发展很好。”瑞安自1997年香港联交所再度上市以来,业绩表现一直不俗,即使在金融风暴期间,仍有3亿多元盈利。但市场的转变,始终难以逆转,原来瑞安有七成以上收入来自香港公营房屋的工程合约,但这类工程项目近年呈大幅减少之势。以去年和前年为例,房屋署去年发出的标书只有20份,而前年有50份,去年瑞安手头合约50亿元,较前年同期下跌近四成。罗康瑞认为,香港经济持续低迷,如何走出困境成了热门话题,不恰当地说,这未尝不是内地的机会,作为资本意志的一个符号,瑞安的西部之旅,自有其商业逻辑和商业智慧。据罗透露的信息,贵州瑞安今年实现的盈利,预计将在3000万元以上。罗康瑞承认,投资西部,现在环境差一点,待通过努力把环境搞上去了,门槛就会变高,地价就会很快升值。他多次申明,投资贵州等西部地区的决定是正确的,以后还会考虑其它领域。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