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行]辉煌水泥巨舰 盛事扬帆再航
“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第一阶段在北京举行发车仪式
王燕谋局长向万里行车队授旗,中国水泥网策划总监代表车队接受旗帜
转瞬甲子光阴,我国水泥工业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建国初期的水泥年产量仅66万吨,今年9月份当月的水泥产量就达1.6亿吨。无论从产能产量、技术装备、工程服务、人才科研水平、技术能耗指标,还是从对环保及循环经济所做出的贡献等方面去衡量,我国已毫无疑问地迈进了世界水泥强国的行列。这些成就的取得,不仅得益于国家主管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得益于水泥工业逐渐探索出的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干法发展道路,更离不开广大水泥企业,正是由于他们的拼搏和付出的心血,才铸就了中国水泥工业今日的辉煌。
8月16日至9月18日,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活动第一阶段的车轮在中国11个省市驶过,在这一历时34天、行程10800公里的全国大型媒体采风和技术交流巡礼活动中,在这个由媒体、专家、企业家代表组成的团队里,成员们用踏实的脚步、诚挚的目光去尽可能完整地感受、记录、展示中国水泥工业在历史长河中演奏出的华彩乐章。与此同时,原国家建材局局长王燕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徐永模,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处长袁克兰、原材料司建材处处长吕桂新、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环保处处长毕俊生,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会长刘长发,以及相关的政府、行业、协会领导给予活动的关注和支持,同样让我们感动。他们与水泥同仁一起,见证了第一阶段活动的圆满成功,也共同奏响了中国水泥行业盛大交响乐的第一篇章。
在这34天中,《中国水泥网》、《中国建材报》、《中华建筑报》、《中国工业报》、《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中国经营报》等媒体,与水泥材料、装备、管理、循环经济等各领域的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代表们一起,共同拜访了华北、东北、华中、华东的25家大型企业和他们背后的高管团队;展开了一场场异彩纷呈的专家技术交流会;慰问了50多位始终奋战在行业一线的劳动模范和水泥企业员工代表;感受和记录了沿途的每座花园式工厂和现代水泥工业的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理念。而通过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海螺、中联、南方、中材、冀东、亚泰……一艘艘各具特色的水泥行业“巨舰”所经历的发展和辉煌、所展现出的成就和理念,更让我们感到由衷的欣喜。
巡礼:见证水泥巨舰百花齐放的辉煌
在北京琉璃河水泥厂,我们见证了这个作为我国水泥工业摇篮之一的老企业辉煌的过去、身处首都环境下对生存和发展的思考,及其现在以先进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制备水泥项目”等为代表的发展新模式。琉璃河水泥厂总经理赵向东说:“我们寻找的是一条健康、理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希望将琉璃河水泥厂这家70年老店,做成一家永续经营的百年老店。”
在中材国际,我们见证了我国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企业迈向国际,并雄踞全球水泥技术装备和工程项目管理市场第一把交椅的发展历程。正如中材国际总裁王伟所感触的那样,其间所经历的所有制改革中制度和观念的洗礼,让中材国际植根于体制创新,并以新的EPC业务模式为全球市场带来了一次风暴。
在鹤壁同力水泥,我们看到了同力坚持每年推行技改措施,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带来的能耗、产量等指标上的巨大进步,惊叹于现代水泥生产基地优美、整洁的环境和精细的5S管理,惊叹于这个有稳定的团队、稳定的供货商、稳定的客户群的企业正在展翅高飞。
在河南,卫辉天瑞水泥则让我们感叹于现代水泥企业的环保投入。天瑞水泥厂区的绿化面积超过了15万平方米;投资320余万元的污水处理和水循环系统保证了生产用水的闭路循环及生活污水、废水的零排放。在注重细节的同时,天瑞水泥也有大企业的霸气和雄心:做企业应该有放眼全球的广阔视野,应该逐步实现全球化。在积极与世界水泥巨头联络的同时,天瑞水泥的水泥产能规模也正在积极向2015年1亿吨的目标迈进。
在河南世纪新峰水泥,专家们看到了曾经的这条国内最大的湿法水泥生产线已经被改造成了日产32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并且能耗等指标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作为水泥行业技术型的典型,水泥浙商诸葛文达坦言,他看重的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加强内部管理的方式,节约成本、提升效益。在后半程的万里行活动中,他更是亲身参与到万里行团队中,用学习、交流和思考为企业进一步节能提效不断探索。
在河北,鹿泉东方鼎鑫水泥不顾巨额经济损失,完成了对万余吨三鹿问题奶粉的无害化处置,为冰雪和地震灾区捐赠活动板房、帮扶新农村建设、帮扶贫困学子等事迹也彰显了我国水泥企业所付出的爱心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总经理刘文彦“做企业,就是做良心”这句朴实的话,正是水泥行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公益事业倾情付出的真实写照。
在吉林长春,我们看到了亚泰水泥并没有满足于东北振兴计划所带来的庞大水泥需求,他们在全力以赴拓展水泥产品深加工业。通过汲取合作伙伴CRH公司在混凝土领域拥有的独特技术和品种优势,亚泰水泥将建立一条包含“熟料生产-水泥制造-商品混凝土业务和骨料业务”的完整产业链,用长远的目光和清晰的战略规划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唐山冀东水泥,我们看到了这个拥有国内第一条全套引进的现代化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技术、建成了中国第一条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国产化示范线的“中国水泥工业排头兵”,依然保持着当年的优势。如今的冀东,更是在保证水泥主业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促进产品、产业优化升级,将阵线拓展到了水泥助磨剂、混凝土外加剂、干粉砂浆、技术装备工程等领域。
在山东山水集团,董事长张才奎道出了山水从亏损企业一跃成为全国水泥行业领军企业的秘诀,即以人为本、以企业的凝聚力和社会价值为核心。发展的文化、干事的文化、富有的文化、法制的文化、忠诚的文化、精细的文化、感恩的文化……以山水文化为代表的我国水泥企业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就在这万里行程中凝聚在了我们心间。
在中联水泥,总经理张金栋也向我们倾吐了这10年间中联近400倍产能增长的秘诀:推行“大水泥、区域化”战略,通过联合重组,水泥企业快速扩张产能规模,并充分利用已联合重组企业的资源、技术、管理与人才优势,把握区域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市场和产业布局。中联水泥正是这样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行业重组整合的扩张路线。
在湖北亚东水泥,品质和细节被放大到了极致。全密闭磨机、进口袋收尘、加固梁柱、零污染工厂……从生产线设计、使用的产品建造,从工程监理监督到粉磨站、搅拌站、水泥制品厂、运输公司,亚东水泥全部自行投入和配套,以台商特有的严谨创造出一流的技术指标、产品品质和客户服务,并实现了全国领先的企业毛利率。“追求卓越、品质为先”,总经理张振崑的话语也道出了全体水泥人的毕生追求。
在全国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基地---荆门葛洲坝水泥,我们眼前浮现出了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万里长江第一坝”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世界最高的清江水布垭面板堆石坝、世界规模最大的秦岭公路隧道、“神州第一跨”的西陵长江大桥……浮现出了以葛洲坝三峡牌水泥为代表的我国水泥品牌和水泥企业为国家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湖北武穴,我们看到了华新水泥百年来的珍贵照片:从1907年清政府筹建的民族实业,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迫搬迁,再到1946年华新“一号窑”日产600吨的湿法水泥生产线动工兴建,1958年被毛泽东称赞“远东第一,了不起!”再到1977年水泥产能全国首家突破百万吨……华新水泥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具有规模优势、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的现代化水泥企业集团。回眸历史,百年沧桑,我国的水泥工业也将在华新等优秀企业的推动下步入辉煌的新百年。
“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从一个山区工厂,到跨地区、跨行业的大集团,海螺水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段艰辛的道路。30年改革发展,记录了一个品牌的崛起征途。在芜湖,我们追寻着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脚步参观了海螺集团,记录下了余热发电、节能立磨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焚烧技术和装备等技术创新;在英德,与万里行技术专家的交流中,英德海螺派出了近40人的庞大技术团队,生动地展示了海螺力求实现企业新一轮腾飞的投入和决心。
面对我国水泥产业长期存在的企业过于分散、集中度低、无序竞争的问题,南方水泥应时而生。在两年时间内从零发展到9500万吨规模,70多家企业加盟,交出了一份华丽的答卷。其联合重组的发展模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也让人们对现代水泥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包容文化刮目相看。南方水泥总裁肖家祥提出希望借万里行活动加强水泥企业间的沟通了解、传递企业发展理念、增进企业间友谊,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
生存在“浙江现象”的焦点中,浙江红狮集团董事长章小华却显得底气十足。红狮水泥从选点布局、装备工艺技术使用到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上所推崇的“做专、做精,精益求精”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形成了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根本,并使红狮成为了依靠提升管理水平和严格控制成本,在残酷的市场中保持行业竞争力并迎来高速发展的最佳企业范例。
在福建水泥,我们看到了一家5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在拥有多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企业文化和资源、品牌、销售网络优势的同时,自身存在的社会职能包袱沉重及冗员过多等弊端,也欣喜地感受到了走过半个多世纪后的福泥在直面症结、解决症结上所付出的巨大勇气和决心。在我国水泥企业不断学习、持续改进、超越自我等精神的指引下,几代福建水泥人付出的众多心血汗水将在福泥确定的全新发展战略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继续传承下去。
在龙门塔牌水泥,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优秀客户服务意识所创造的价值。在华东、华南水泥产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而产销低迷的情况下,塔牌正是通过在粤东和珠三角积极实施品牌(产品)专营和“一人一策、一地一策”相结合的灵活策略措施,提升了其水泥的竞争优势,扩大了水泥销售网络和服务范围,使得客户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对关键客户的控制力不断优化加强,覆盖面和占有率全面提升,为塔牌创造了骄人业绩。
在循环经济项目的规划发展上,世纪水泥更多地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放在了首位,旗下越堡水泥厂循环经济示范中心项目是我国最大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项目,目前可消纳广州市50%以上的污泥。世纪水泥还积极与广东省市多个部门沟通协调,规划打造环保水泥产业基地,届时每年可消纳城市污泥89万吨、粉煤灰76万吨、脱硫石膏32万吨、废皮革1.2万吨。我们了解到,今后公司将不再单一地向城市建设提供水泥产品,而是作为城市环境治理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为城市废弃物的终端处置提供配套服务。
在封开,我们看到了位于山地、工地土方总量达到惊人的1600万方的封开华润工地;看到了华润建设中的全长48公里皮带长廊;看到了国内尚无设计先例的20万吨熟料库正在安装;看到了在建的年吞吐量达2000万吨的西江最大码头群;也看到了华润为弥补工地施工给村民造成通行不便而开通的接送班车。以成为华润水泥样板基地为建设目标的封开公司,也将成为我国水泥行业高水平施工建设的一个崭新标杆。
在作为万里行第一阶段最后一站的英德台泥,领略了“节能减排在所不惜”的环保理念和通过量身定做、提升水泥品质诉求的“鸡尾酒式”服务理念之后,我们也为台泥对大陆市场的持续看好而信心倍增。短短5年间,台泥在大陆的发展规模已经达到了其在台湾50年发展下来的产能两倍以上,由此引出的双方对台湾和大陆两岸水泥工业发展历程、前沿技术和未来方向的关注和探讨,也将万里行的视野拓向了海峡对岸,凝聚起了两岸水泥人共同的心血和智慧。
看到此次万里行活动将沿途的水泥企业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我们也期望由此能凝聚更多的中国水泥人,来共同描绘出一幅反映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气势恢宏的画卷,代表水泥行业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Page]
“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车队成员合影
礼赞:凝聚行业一路行来的深情感触和殷切期盼
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一路行来,不仅通过丰富的媒体采风和技术交流活动展现了我国水泥工业和水泥企业的全新面貌和巍峨风姿,让全社会领略了水泥行业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也触发了我国水泥人和水泥媒体人一路行来回首成就、备感欣慰的深情感触和对行业更快更好发展的殷切期盼。
作为中国水泥万里行活动的主办方,中国水泥网CEO邵俊每每谈到第一阶段的盛况时,仍禁不住激情澎湃:“这场历时34天的万里行程,第一次如此全面、生动、细致地向世人吟唱了一首中国水泥工业发展之慷慨啸歌、歌颂了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的璀璨历程、歌颂了历代水泥人的激情奉献,让世人再次为之注目、为之惊艳、为之敬礼!”
作为中国水泥万里行活动的最初构想者,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登上工业彩车方阵代表建材系统参加国庆巡游的北京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运生,在谈到3年前提出活动构想的初衷时深情地说:“我希望通过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活动,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水泥行业和水泥企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将我国水泥人和上下游企业为促进行业发展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全景式地展现在全社会面前,让公众深入、全面地了解水泥行业在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风采。”
在8月16日启程的第一阶段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活动,正印证了主办方中国水泥网和北京通达耐火的初衷,并得到了部门和行业领导、水泥企业集团老总、行业媒体、技术专家和行业员工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
“总结过去,把握未来!”---原国家建材局局长、中国水泥网总顾问王燕谋在万里行发车仪式上对总结我国水泥工业60年的辉煌发展历程提出了这样的期盼,并激动地称赞万里行活动“用意很好,独具特色”.
“传播水泥行业的优秀思想文化,重塑水泥行业健康和谐的社会形象!”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徐永模借对万里行提出“文化之旅”要求的同时,表达了对水泥媒体面对行业当务之急所肩负责任的期盼。
有感于百年来我国水泥行业历经的风风雨雨,中材集团董事长谭仲明将本次水泥万里行称之为一次“回眸之旅”.在活动中一路见证了历史的浓缩展现后,万里行活动随行记者、专家王守安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参加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使我看到了中国水泥工业坎坷曲折的过去、拼搏奋进的现在和无比辉煌的明天,我将永远为之歌唱!”
“走进每一家企业,都有一种探秘的心态---探索它的生存之道、决胜之方;走出每一家企业,都有一种收获的心情---体验它的独到之处、特色之举。愿中国水泥万里行之车轮驶向更远、更广阔的空间。”《中华建筑报》万里行随行记者杨纯红的笔触,正印证了中国建材总裁曹江林对水泥行业提出“探索之旅”时的期盼。
《21世纪经济报道》万里行随行记者郑世凤告诉我们,此次万里行活动的的确确如中材国际总裁王伟所说,是一次“心灵之旅”,“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感谢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活动为我们第一次系统而全面地翻开了中国水泥工业这样一本厚重而精彩的大书,我的心为水泥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所深深震撼。”
《中国工业报》万里行随行记者孙郁瑶在活动结束后,也为张才奎在山水集团向万里行团队提出的“学习之旅”要求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伴随水泥万里行走过了一站又一站,我国水泥工业60年走过的辉煌旅程,水泥企业多年来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各企业不同的理念、文化、风格逐渐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感谢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让我们学习、经历、见证、记录了这一切……”
南方水泥总裁肖家祥在赋予万里行“情谊之旅”全新内涵时希望通过车队的走访,传递企业间的发展理念,增进企业间的友谊。在得知了万里行程中山水集团、世纪新峰等企业的老总都曾跟随车队参与交流后,《中国经营报》万里行随行记者李辉深有同感地说:“万里行有利于打通整个水泥产业链,同时加强了整个行业的沟通,也为企业间的了解架构了桥梁。”
在广东,听到英德台泥总经理吕克甫对万里行“凝聚之旅”的总结后,中国水泥网万里行随行记者武文博感触良多。她说,“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不仅凝聚了各方权威专家的知识和精力,凝聚了我国水泥人数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心血智慧,凝聚了水泥行业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坚定信心,也在新中国60年华诞之际,凝聚起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历程、前沿技术和未来方向。我也期待着万里行第二阶段为我国水泥行业谱写一章崭新的诗篇。”
在长春亚泰,翟怀宇希望万里行团队将一路上兄弟企业的宝贵经验多多传递,成为一次“传经送宝之旅”……在青州中联,杜纪俊期盼与万里行一起,开启一段体察感受国内不同水泥企业独特魅力的“体验之旅”……在浙江红狮,许有元提出的“和谐之旅”引起了大家对水泥行业避免盲目竞争、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共鸣……在福建水泥,何友栋盛赞万里行为“收获之旅”,并感谢万里行专家们带来的最新技术和前沿动态并帮助企业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
“震撼之旅”、“服务之旅”、“感谢之旅”……还有许多发自肺腑的总结和祝福未来得及展开表述,还有许多一路亲历我国水泥工业辉煌的媒体未来得及阐述感受……细数34天中的分分秒秒,回眸、探索,心灵的激荡碰撞,文化、学习,经验的传递共享,体验的喜悦、和谐的期盼以及情谊与收获,都已凝聚在每一位见证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的亲历者的心底。
再续:承载更多精彩的第二阶段活动即将起航
在大家还在细细回味万里行第一阶段的满载收获时,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第二阶段的活动将在11月30日再次拉开序幕,从台湾的台北扬帆起航。这一阶段将涵盖港台、西南、中南三大区域,行程超过10000公里,共走访近40家大型水泥企业。
作为台湾的基础工业之一,台湾水泥工业在过去的百余年间已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化,此次万里行活动前往台湾,不仅是一次连接海峡两岸水泥工业的“团圆之旅”,也是与台泥、亚泥等台湾先进企业共同学习、探讨技术装备、环保理念和产业发展的一次绝佳时机。
在离开台湾后,第二阶段万里行活动将奔赴香港、海南,随后沿着江西、湖南、广西等革命老区一路行至云贵高原,最后进入重庆、四川等热点地区,解析各地水泥企业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和目标规划。
相比第一阶段,万里行第二阶段行程覆盖面将更为广阔,报道将更为深入,交流将更为精彩。据悉,“中国水泥万里行”第二阶段代表团将由行业协会领导、专家顾问、企业代表、行业媒体与经济新闻媒体组成。活动内容将包括企业领导座谈、授予万里行信誉单位称号、颁发中国水泥百年突出贡献奖、中国水泥万里行赠书仪式、开展万里行队旗签名、种植友谊树等互动环节;媒体专访水泥企业集团风云人物的专访环节;代表团现场采风水泥厂,慰问工厂劳模和老工人代表,技术专家现场坐诊答疑,颗粒级配采样分析等采风环节;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发展历程、技术专家介绍各领域前沿技术、企业技术骨干与专家技术交流等研讨环节;随行诗人现场赋诗等个性化活动也将更为丰富……
正如“万里行诗人”王守安在他的《雄起,中国水泥!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之歌》中所吟唱的那样:“万里行啊,你分明是一台录音机,你录下了中国水泥战线昂扬的战歌;万里行啊,你分明是一台摄像机,你摄下了中国水泥工业奋进的足迹。通过你,我听到了中国水泥行业进军的战鼓;通过你,我听到了中国水泥舰队启航的汽笛;通过你,我看到了中国水泥企业挺进的大军;通过你,我看到了中国水泥明朝璀璨的晨曦……”
长歌回荡,诗篇激昂,“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第一阶段的成功举办和广大中国水泥人的鼎力支持,让我们看到了那埋藏在每个人心中的词律和赞歌。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万里行程的第二阶段不仅将成为一届连接海峡两岸、连接西南中南的大规模水泥行业盛会,也将凝结我国水泥全行业的共同力量,为推动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续写下一部更加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就让我们和着万里激情,一起将它谱出,镌刻在祖国腾飞的今日和明朝。雄起,中国水泥!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编辑:hdj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