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全力进军世界水泥十强
10年来,“海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超常规发展:企业已由1992年单一的宁国水泥厂发展成为控股经营2家上市公司、3支股票,控股、参股、合资经营40多家子公司,销售收入由1992年的2.8亿元增加到去年的45.3亿元。预计2003年销售收入可实现跨百亿元的目标;利税总额由1992年的0.7亿元增加到去年的8.74亿元,名列安徽省前3位,总资产由1992年的4.6亿元扩张到目前的102亿元,提前实现了集团资产跨百亿元的目标;水泥主业产销量由1992年的154万吨扩张到今年的2150万吨,增长了15倍,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年平均增速达到31%。10年来,海螺集团共生产水泥和商品熟料5586万吨,型材30.5万吨。全集团共创利税34.63亿元,上缴税金13.8亿元。全员人均年实物劳动生产率从1992年宁国水泥厂的390吨提高到2318吨。
“海螺”在国内外水泥行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投资建设新型干法生产线的过程中,“海螺”通过与国内外、行业内外设备制造厂家和设计研究部门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联手开发、大胆试用大型干法水泥国产装备,结束了我国大型装备重复引进、代代引进的历史,推进了装备国产化的进程。“海螺”的技术进步成果推动了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有效地拉动了建材机械加工业的内需,低投资、国产化成功地案例影响了国家水泥项目投资政策,改写了我国新型干法生产线的投资标准,日产2500吨、日产5000吨干法生产线吨投资分别由前几年的900元~1000元下降到目前的200元~250元。
“海螺”致力于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经验,坚定了全国水泥企业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信心,促使原国家建材局于2000年8月出台了228号文件,使通过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加快我国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共识,掀起了全国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建设热潮;在全国水泥行业率先打破了“全能工厂”的建厂模式,在有资源、能源的地方建熟料基地,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便利条件,在有市场、无资源的地方建水泥粉磨站、中转库,创建了国内外公认的“海螺模式”,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水泥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10年来,海螺集团通过并购、控股,成功地对17个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以集团的无形资产盘活国有存量资产30多亿元,盘活各金融机构不良信贷近20亿元;通过对其进行技术改造、输出管理、移植制度、文化兼容,使之重新焕发生机,大部分已成为集团骨干企业。
海螺集团具有特定水泥工业发展的优势:集团已占有和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的50多亿吨高品位的石灰石资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已基本掌握了当今国际新型干法水泥的一流技术和装备,在大型熟料基地的规划,大型干法水泥项目的设备成套、自动控制软件编程、基建工程管理、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设备调试、生产运行等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集团建材设计院已能自主设计150万吨级粉磨站,配套设计大型干法生产线。与国外行业知名大公司的技术合作和交流达到平等对话的水平。“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已逐渐成为现实。
集团培养了一大批熟悉新型干法水泥应用技术、装备和生产运转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营销、财务、外贸、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水泥H股上市、水泥A股增发、型材A股增发,实现了企业与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成功对接,投融资能力显著增强。在多家银行取得大额授信,并被评为AAA级企业;“海螺”水泥市场覆盖华东五省一市(苏、浙、皖、闽、赣、沪),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网络,占有该地区8%的市场份额。
到今年底,海螺集团将实现年综合产能2300万吨,有望进入世界水泥行业10强。到2005年,海螺集团将形成年生产水泥、熟料各4000万吨的能力。海螺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郭文叁今年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近日随安徽省代表团一同进京参加盛会,成为我国建材行业又一位光荣代表。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