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水泥销量持续增长
金融危机爆发后,早已看好菲律宾水泥市场的跨国公司,乘着金融风暴的强劲冲击波,涌入东南亚的这个岛国,以其雄厚的资本优势,展开了一场空前未有的低价收购、兼并热潮。面对强大的竞争者,菲律宾的水泥公司别无选择,纷纷出售股权,改换门庭。捷足先登者有Lafarge、Hocim、Cemex、Taiheiyo和Heidelberger等世界著名水泥跨国公司。外国资本的涌入,是基于菲律宾拥有7650万人口,水泥市场潜力巨大,同时相对于周边国家和地区,单位投资水泥消费量还低得多,1997年经济上升时期曾达到208.2公斤,目前只有158公斤;而同一地区的泰国已超出300公斤,东亚的日本、南韩和我国台湾则还要高一些。因此,其水泥市场的发展空间相当广阔。外国投资者在市场低迷期介入,目的是超前准备,等待菲律宾经济复苏时期的到来。
经过一番风扫残云般的收购、兼并后,菲律宾原有的19家水泥公司,除两家因规模太小未被外国公司看中而保留其菲资身份外,其余悉数收归6家外资公司所有。目前,水泥生产能力集中于上述8个集团公司,现有水泥窑43座,年熟料生产能力为2230万吨;水泥磨42台,年水泥粉磨能力为2678万吨。外国投资者已控制了菲律宾95%以上的水泥生产能力,这在东南亚地区是独一无二的高水平。其中Lafarge公司收购了8家,合并生产能力达920万吨/年,占菲律宾水泥总生产能力的35.3%;Hocim公司收购2家,合并生产能力达860万吨/年,占年总生产能力的32.2%;Cemex公司收购了3家,合并生产能力达550万吨/年,占年总生产能力的20.5%。上述3家公司却控制了菲律宾水泥年总生产能力的88%,足见生产能力集中度之高。此外Taiheiyo公司、Heidelberger公司和我国台湾水泥公司,也分别收购了1家,生产能力为几十到100万吨/年不等。
需求的持续下降,进口水泥的增加,使菲律宾水泥行业遭受了双重打击。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被迫关闭了6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占现有年生产能力的22.50%。2000年生产水泥1159万吨,出口130万吨,进口160万吨;2001年生产1200万吨,出口180万吨,进口220万吨;预计2002年国内消费量仍将保持略高于1200万吨的水平,与1997年消费1480万吨的纪录还有较大差距。
由于菲律宾的国民经济开始复苏,自2000年水泥需求的下降趋势已经结束。专家预计,经过2001、2002两年的底部巩固,2003年将步入持续恢复增长轨道。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