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模: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的战略思考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 2009-07-24 00:00

  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 徐永模

  6月7日,“2009第三届中国水泥投资高峰论坛暨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研讨会上”在北京鸿坤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中国联合会副会长徐永模出席并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王燕谋老局长、尊敬的刘明处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我是作为双重身份来跟大家汇报、交流。今天是水泥行业会议,其中水泥企业进入混凝土产业发展也是今天会议的一个主题。我现在是建材联合会副会长,同时还兼任着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的会长,这两个身份都与水泥行业相关,因此,我并不是站在业外来看待这个问题。我想谈下自己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关于水泥业如何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对当前形势发展的研判

  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直接促进了水泥产业的发展,逆势而上形成了生产与建设的高潮。但是,当前我们水泥企业在发展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水泥行业目前在复苏,尽管去年第四季度水泥产量增速在下降,但从1-4月份的统计数据来看,水泥产量增长已超过12%,过去曾认为不可能实现两位数增长的情况今年出现了,但两位数的增长空间尽量能保持多长时间?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水泥行业从过去到现在,新线建设的热情仍然居高不下,比较盲目,这的确是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尽管在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形势下,股市对水泥行业的看法和判断也都比较乐观,但喜中的确有忧。我担心的不仅仅是水泥行业这样一种发展势头、这样一种局面能否持续的问题,再远一点,再宏观一点地说,还有现在国家4万亿投资的拉动效益能否持续的问题,这是当初所有人都在担心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这样一个发展的热潮当中,进行一些冷静的思考。

  水泥行业发展需要居安思危

  国家4万亿投资政策能带动些什么?政府在国家政策还没有达到预期效益或者说还不太乐观时又再释放一些新的政策,尽管这对拉动水泥市场来说是一大利好,但就当前的形势来看,水泥在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油水在下降,且目前在国内,部分区域水泥市场已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而这也是目前国家比较担心的问题之一。因此,我认为,水泥行业即使没有近虑也有远忧!即使是我们现在很多做得很好的企业,也应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地去思考一些问题。

  早在水泥发展高峰期前期,水泥发展很好很热时就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这个现象了。尽管今天我们依然需要淘汰落后,但实质上,目前水泥行业内的竞争正在从一边倒的“淘汰落后”运动逐步向新型干法水泥企业之间“淘汰弱小”的生存竞争转变。因此,在水泥市场发展前景良好的情况下,尽管国家目前已采取了部分强制措施,但淘汰落后实施起来依然比较困难。

  此外,华新、冀东、海螺等国内大型水泥企业尽管近几年在新型干法方面的开发技术能力非常强,但都是共享了研究设计院所提供的新型干法技术,而生产的都是统一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产品。在这样一种产业特征下,水泥市场最后势必会面临一个产品同质化的现象,且市场需求或将可能急转直下!因此,行业必须保持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和利润水平。

  水泥行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广义的资源竞争,而新型干法的发展需要国家的行政支援和政策的鼓励,同时还有其他很多的资源竞争,如矿山资源的竞争、市场资源竞争及其它许多辅助性的、受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被列入综合利用目录的资源竞争等。

  市场竞争除了像跑马圈地式占据一些战略性资源外,还有一种竞争模式,那就是进入到下游产业,直接链向客户市场。水泥实际上是一个中间产品,不能直接链向我们的终端客户,然而从现在国家的这些产业政策来看,水泥产品更多的还是面向预拌混凝土和工程建设项目。像Cemex、Lafarge、Heidelberg、CRH、Italcementi等跨国水泥集团公司,几乎都有混凝土产业,也发展矿山、集料等产业。[Page]

  进入混凝土产业是水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水泥是半成品,需要直接面向市场和客户,因此,必须通过混凝土产业来占有一个最基本的市场份额。从目前来看,我认为,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现在叫预拌混凝土产业)是更有出路的。

  第一,上、下游产业链延伸能支撑主业,减小市场变化的影响!

  预拌混凝土有两类,一类是作为商品的预拌混凝土,更多是用在城市房屋,住宅建设等方面。此外还有铁路、公路等大型土木工程建设单位,预拌混凝土很多都是自建的,可能并不是作为独立法人存在,是作为自己自供的,他们虽然是作为一个预拌混凝土产业,但还不属于商品类。两大类发展下,尽管都是集中搅拌,但除了农村的现场搅拌外,其它大部分将来都是需要做成预拌混凝土。因此,从现在来看,水泥企业要想控制市场,或者说要占有一个基本的市场份额,往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就能支撑水泥主业的发展,可以减少市场竞争态势变化中对水泥企业的影响,增加企业的生存力和竞争力。

  其次,混凝土产业也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产业!水泥企业往往具有水泥,砂石资源优势!

  和水泥企业一样,混凝土也是一个典型的资源依赖型产业,同时,做水泥没有矿山不行,并且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质量保证。众所周知,混凝土是一个非标产品,与水泥不同,混凝土可从C10到C100,完全是根据工程设计的需要设计。按1立方米混凝土要300公斤水泥来计算,1吨水泥配3个立方米混凝土是最低指标,没有问题。去年全国水泥总需求是14亿吨,如果乘以最小倍数3的话,是42亿立方米混凝土,1立方米混凝土平均大概是2.4吨重,要消耗包括水泥在内2.4吨重的资源,而水泥做成混凝土大概要消耗100亿吨以上资源。由此可见,混凝土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资源依赖型产业。

  水泥企业要做混凝土产业也必须要占有矿山资源。另外,过去我们所关注、利用的尾矿、建筑垃圾等更多的是用作水泥原料、混合材,而在混凝土产业还可以有更大的用途,即作为混凝土的砂和石。

  第三,熟悉客户!水泥企业的客户市场和混凝土企业基本一致。

  无论是面向混凝土搅拌站还是工程建设单位,水泥与混凝土面向的企业基本是一样的,因此,水泥行业进入混凝土产业不会增加太多的营销成本,不会需要建更多的营销网。

  第四,便于掌握市场信息,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大多优秀的国内、外先进水泥企业,在卖水泥时可能都会很清楚地告诉客户,他们的水泥做C3混凝土、做C12混凝土比较好的配方应该是什么样情况,然后给客户一个基本的配方,方便客户。

  第五,资本优势!投资门槛低,可高调进入,形成竞争优势。

  按照现有国家标准,在水泥性能测试里有一个性能没有测,但下一册的水泥标准修订很有可能就会加入。水泥新标准修订只是把助磨剂从1%降到0.5%,把氯含量限制在0.2%左右,但下一次修订可能将提出水泥对几种基本类型外加剂的相溶性。一个搅拌站如果买多个企业的水泥就糟糕了,它不知道外加剂跟这种水泥的相溶性是否与别的水泥的相溶性一样,不一样就得重新调配。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更好的提供服务,自己建混凝土实验室,都在想办法搞清楚自己的水泥做混凝土是什么情况,自己的水泥适用于哪种外加剂。水泥企业进入混凝土产业不会给企业增加什么建筑成本。

  此外,未来混凝土市场需求不会像现在这样,有大规模的基础工程建设,以致一个品种的混凝土可以生产几千万方。但市场是多种多样的。混凝土产业现在和水泥一样,也在向绿色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转型。混凝土行业中掺杂了各种各样的搅拌机,与水泥企业的混料机、球磨机相比,搅拌机要想在一分钟甚至几十秒时间内将所掺杂的矿渣、粉煤灰等材料搅拌均匀,效果差远了。这样将造成混凝土质量尤其是匀质性、耐久性带来很大问题。因此,对混凝土企业来说,也要解决水泥材料包括混凝土掺合料的均匀性问题,这在搅拌机里是很难解决的,必须依靠粉磨站。因此,水泥企业可以建立起相应柔性化的一些粉磨设备,能够解决大型工程所需特殊的混凝土产品,对水泥企业来说,这是优势。

  实行产业链延伸,化二为一是水泥企业进入到混凝土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对于水泥企业来说,将来竞争实力及所生产的混凝土产品质量都要比搅拌站强,这是一个制品优势。其实混凝土搅拌站就要看你怎么做,投资规模从从几百万到几千万都有。几千万的投资可以将搅拌站,搅拌车,泵车,以及其他许多辅助设备都具备齐全。混凝土行业投资门槛低,因此,水泥企业有这样的优势时,就可高调进入。

  有次我碰到海螺老总郭文叁,他表示进军混凝土产业是想进又怕进,原因是这个行业垫款、押款拖欠太严重。其实这也是市场竞争的一个特征。因此,水泥企业进入混凝土产业要充分认识混凝土产业的特点,做好市场调研和战略准备,特别是作为后进者。我们水泥企业要建搅拌站,要“集群”发展,要集中优势兵力去打歼灭战,或者换句话叫“狼群”战术。

  水泥企业进入混凝土市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在自己区域市场内的二、三线城市建设新的搅拌站,特别是那些商品混凝土不发达的城市。二、在自己区域市场内的一线城市,及必须要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重要城市,水泥企业作为市场后进者,可以充分发挥资本及资源优势,合作共赢,或者采用竞合的方式,进行联合重组,短期内迅速形成产能规模和市场网络。

  混凝土行业有个特点,它必须要有水泥企业的支持,因为几百万方甚至是几千万方的混凝土要求在几天内必须都打下去,如果它跟水泥企业的关系搞糟了,没有其大量集中供点的话,就拿不到项目,做不了这个产业。此外,水泥对外加剂的性能要求很苛刻,即使保证不了水泥的供应,也不能临时换水泥。这说明,水泥企业要做混凝土完全可采取资本运作的方式,通过合作、竞争、共赢的方式,继续做强、做大产业。这是水泥进驻混凝土产业优势。[Page]

  混凝土产业的特点

  首先,相对水泥投资门槛低,建设周期短, 适宜运输距离短。尽管混凝土产业相对水泥企业来说,投资门槛低,建设周期短,几公里就可建一个站,但它的适宜运输距离短,不像水泥可运那么长距离。因为混凝土拌生后,对水泥水化的时间非常敏感,要想延长水泥水化的时间,就必须要增大外加剂的投入成本。

  其次,单线规模不宜过大。就普通水泥而言,一般通过汽车运输的合理运输半径约为150-200公里,通过铁路运输的合理运输半径约为300-500公里,通过水路运输的合理运输半径在600公里以上。而混凝土的经济运行半径是却只在15公里以内,这决定了企业的单线建设规模不能太大。15公里以内的工程建设、城市发展规模不会太大,因此,搅拌站的建设规模要考虑到所在区域内经济建设规模需求。

  再次,混凝土产业具有可移动性,可跟着市场走。建站宜多不宜大,因为搅拌站还有一个特点,即搅拌站都是钢结构的,而钢结构都是可移动的。水利、交通等大型工程建设公司,一个区域的城市、工程建设全部完成后,搅拌站是可搬的,损失的只是一些基础设施。

  第四,容易产能过剩,形成买方市场,普遍出现押款、垫款、拖款这样一些恶性竞争的情况。这种现象在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如果说水泥产业有产能过剩的话,那么混凝土更严重。江苏省现在的产能过剩在40%以上,北京在奥运会后或许更甚,可能达50%以上。有一半的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却下滑了1/3,这是肯定的。但是混凝土不像水泥,因为不是连续生产的,可以即开急停。

  第五,技术门槛看似不高但很关键,容易出质量问题。因为混凝土是非标产品,没有办法统一,因此很容易出质量问题,必须有扎实的技术资源、自己的技术积累和专业的技术人员作为支撑,否则,因为质量问题而造成对方合作单位的工程建设周期延长,违期罚款,赔款额度可能是非常巨大的。

  第六,生产易受气候影响,具有季节性。

  第七,生产受工程施工影响,具有非连续性。

  第八,竞争需要规模,但目前大企业少,产业集中度低。混凝土行业的竞争需要规模,但不是单线规模,而是产业的总体规模。目前,这个行业大企业非常少。通过承办全国预拌混凝土峰会我们了解到,全国最大企业的产能大概是1200万立方米,还有其他一些企业大概产能也仅在8、900万立方米左右,包括华润水泥,现在实际产能大概也只有几百万立方米。混凝土大型企业比较少,因此,在二三线城市,即在国家现场搅拌政策还没有落实的那些中、小型城市,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很有发展空间。即使是在某些大城市,水泥企业也可以去发展,只不过我建议要好好运作企业的资本。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hdj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3: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