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重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路径

重庆日报 · 2022-08-05 11:02

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以“双碳”目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和保障。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作为重庆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抓手,进行前瞻部署与统筹谋划。  

加快清洁低碳能源互联互通建设。一是全局谋划绿色能源主干通道建设。加快落实川渝特高压输电工程、重庆—新疆哈密特高压项目;提前谋划藏电入渝特高压通道,争取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等能源资源富集地区“点对网”供电重庆;建立以疆电、川电、藏电和三峡电入渝为主,其他地区为补充的“外电入渝”新格局,着力提升绿电消纳比例。二是促进区域间能源一体化协同网络建设。在川渝能源一体化基础上,积极推进区域间的风、光、水、天然气资源统筹开发、主网架构建、跨省电力流向、西电东送等规划建设方案,提升云贵川渝区域间互联互通水平及云贵川渝面向全国的互联互通水平,推动云贵川清洁能源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长江上游地区就地就近消纳。三是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电源自给性强、电网坚强灵活的新型电网,在城市商业区、综合体、居民区,依托虚拟电厂、微电网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应用示范。  

充分挖掘本地清洁低碳能源资源潜力。一是做好川渝天然气产能基地重庆文章。有序推动燃煤自备电厂和热电联产机组煤改气,加快布局天然气调峰电厂。二是充分利用水能、太阳能、地热和生物质能资源。到2030年力争增加水电装机70万千瓦,力争风电装机容量增加15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增加24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增加40万千瓦。积极发展生物天然气,建设多元天然气供给体系。三是促进多能互补与能源梯级循环利用。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多能互补与污水能、谷电、余热、废热等能源资源有效综合循环利用。  

强化清洁低碳能源科技创新引领。一是加强本地优势能源的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天然气“开采—储存运输—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天然气发电碳捕集”与“强化天然气开采”“强化页岩气开采”和“枯竭气田封存”等相结合的全流程规模化CCUS研发示范工程。二是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技术创新。在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加强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创新;以汽车制造业等重庆优势产业为应用场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创新;全面提升各主要行业能源管理与碳排放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将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特色能源和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策源地。  

开展清洁低碳能源服务体系创新行动。一是部署城市级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开展智慧能源服务平台顶层规划,进行多场景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应用示范。依托已有电网设施,建立与城市其他子系统间的紧密联系,实现能源调度、数据共享、能源交易、应用接口、集中展示等功能。二是部署建设能源交易辅助服务市场。积极开展与市场衔接、输配电价应用相关的关键市场配套机制与容量补偿、需求侧响应等交易机制研究;逐步完善“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能源市场交易体系;支持全国统一市场建设,争取使重庆成为全国能源统一市场的关键核心。三是培育能源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广聚参与主体,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形成涵盖能源生产、输送、交易、利用全链条,包含系统优化与运维、综合解决方案提供、数据管理、应用开发、金融服务等关键业态的城市能源商业生态系统。

能耗双控、限电限产、煤价飙升,电价改革上浮不受限,水泥企业成本大增……进入2022年后,对于水泥行业的挑战依然严峻,企业如何节能降耗,提升综合竞争力更加急迫。

为应对未来严峻节能形式,不少水泥企业已经开始积极行动,探索节能降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布局光伏等新能源领域,但依然面临众多未知困难。为此,中国水泥网将于2022年9月1-2日,在安徽芜湖海螺国际大酒店举办以“节能降碳 创新增效 绿色升级”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水泥‘双碳’大会”。诚邀政府主管领导、行业技术专家、科研单位、水泥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等,共同探讨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新途径,加速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会后将组织参观芜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研发智能工厂项目。

编辑:孙蕾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