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错峰生产需要坚持“共同但有差别”的原则
人们常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今天“既要又要”的模式下,“鱼和熊掌兼得”变得似乎并非不可能。水泥企业错峰生产(停产)追求的目标即属于“鱼和熊掌兼得”。
进入冬季,湖南、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等多地相继发布有关今冬明春的水泥行业错峰生产通知。从各地发布的通知看,环境绩效A级等先进水泥企业并未突出地享受到自主减排的政策优惠,简而言之,在各地水泥市场不景气的现状下,水泥错峰生产并未很好地体现环境绩效等的先进导向。
湖南在今年的通知中明确要坚持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细化行业绩效,做到节能减排与错峰生产更加精准化和科学化,避免“一刀切”,除了在不同地市错峰生产天数略有差异外,政策根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别给予了先进水平少错峰停产25天、次先进水平少停产10天的待遇。河南的水泥企业错峰停产安排未进一步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只是明确环境绩效A级水泥熟料企业采暖期可以比D级企业和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验收的企业少停产20天。有的省份并未明确绩效分级的差异化管控,而是直接将所有水泥熟料企业(含特种水泥)纳入统一时间的错峰停产。
可以理解的是,在今年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水泥企业希望通过实施错峰停产换来一个“暖冬”,从而交上一个不是太差的年报。为此,有的业内人士公开呼吁“刚性错峰”,意即不分环境绩效等情况“一刀切”地错峰停产,意在通过普遍的错峰停产去消化市场存量、保住水泥市场价格,从而实现企业盈利。水泥错峰生产与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的关联性已经变得很弱,更多地已经异化成了为行业保市场、为企业保价格而进行错峰停产。既要保价格保利润,又要普遍停产,这种似乎是相互矛盾的目标追求,就是眼下水泥行业追求的“鱼和熊掌兼得”。
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2020年年底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尽管强调了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都应进行错峰生产,也未明确环境绩效A级和引领性的水泥企业是否要参加错峰,但首先强调了错峰生产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差异管控、落实责任,加强绩效分级和区域联动”。从目前各地下发的水泥错峰生产文件中可以看出,有的地方差异管控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有的地方并未很好地体现错峰生产的差异管控要求,或者可以说,各地在推进水泥错峰生产的差异管控要求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如何让分级(差异)管控更精准、更管用,需要体现“共同但有差别”的原则,依据环境绩效、能源消耗等可量化的刚性指标,更好体现政策的先进性导向,针对A、B、C、D等不同等级的企业拉大差距进行错峰停产,奖励先进,鞭策落后。这样总的算账下来,科学地分级管控的错峰停产,是完全可以取得比“一刀切”地停产更好的实际效果,这样既控制了产量,又能保住市场价格和行业、企业利益。
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首先是要更好地体现“评为A级和引领性的企业,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的政策导向,要关照好那些排放水平、能耗水平等的行业“领跑者”企业或国家级绿色工厂等领先企业的利益,还需要关照好那些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或协同处置有毒有害废弃物、城市污泥等对社会有特殊贡献企业的利益。
错峰生产是所有水泥企业的共同责任,每个水泥企业都是市场参与者,需要共同维护行业利益。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更需要体现多污染者、多耗能者多停产的导向,也体现了公平原则。对于错峰生产实施更好的分级管控,即可以大大压缩落后工艺企业的生存空间,这样一年年坚持下去,就可以更好地推动落后产能的市场出清。
遵循好“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实施好错峰停产的分级管控,或许真的就可以兼顾到水泥行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最终达成“鱼和熊掌兼得”的目标。
归根结底,错峰生产是水泥行业面对碳排放压力和产能过剩问题所做出的“缓兵之计”。水泥行业想要真正地迈向未来、实现新的发展,就必须要进行绿色低碳升级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水泥网将于2022年12月12-13日,在杭州举办以“探寻智造之路 构建智慧工厂”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水泥智能化高峰论坛”和以“创新驱动 减污降碳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水泥行业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暨超洁净排放技术交流大会”,诚邀行业专家、水泥及智能化相关企业,深入探讨水泥行业智能化转型和绿色发展。
编辑:李晓东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