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龙反思华伦困境 恳请拯救四川金顶
陈建龙表示,“将积极主动地探讨融资租赁、投资基金等可能性,并愿意以股权出让等形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资产重组,使华伦集团和四川金顶实现重生。”
陈建龙向四川金顶董事会请辞董事及董事长之后,四川金顶和华伦集团仍在持续到来的股权司法冻结、诉前财产保全、各法院应诉通知书及传票面前风雨飘摇,命悬一线。
5月26日,陈建龙撰文表示:“安危相易,福祸相生。”他反思了自己的四大失误,恳请各级政府以及金融等部门给予支持,“分辨功过、按责惩罚并不是今天的当务之急,拯救华伦、拯救金顶却是刻不容缓。”
5月27日,浙江富阳市政府华伦集团危机处置小组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指出,目前工作小组对华伦集团资产核查依然未完成,如何解决华伦集团困境仍需等资产结果出炉再做打算。
回顾曾有贡献
富阳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华伦集团掌控的企业已达到23家,四川金顶也在其中。华伦集团2008年的销售额为20.97亿元,上缴税收1.52亿元,现有职工4650人。
面对“掏空四川金顶”的质疑,陈建龙并不避谈其曾有的贡献。华伦集团2003年10月 “通过合法并购程序,获得四川金顶控股权”,由此拉开华伦集团在资本市场上的并购重组工作。“2005年,四川金顶成为全国60家重点支持水泥企业。”
富阳市政府相关人士指出,华伦集团是由于近几年来扩张势头过快过猛,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资金链出现问题,濒临断裂,危机不可避免地到来。”
陈建龙26日撰文亦表示2007年下半年对经济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向ST秦岭第一批支付现金1.9亿元的同时又以3.5亿元收购四川仁寿人民水泥。”但随后不久,“华伦集团面对当时金融机构的全面银根紧缩、信贷政策从紧的局势,运行已是举步维艰。”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波及华伦集团下属的通讯电缆、房地产等产业,“我们不得不放弃做大水泥行业的愿景,先后出售在建的广元等项目,并向社会拆借资金,华伦集团陷入困境,‘母体’的困难也直接影响了四川金顶。资金困难使许多矛盾集中暴露出来。”
陈建龙四点反思
陈建龙表示,华伦集团面临目前的困境,他自己存在四大失误:
第一项就是投资决策失误。接近陈建龙的人士指出,早期陈建龙专心经营通信电缆,此后“就更在意水泥及房地产业务,过于一心向大了。”
陈建龙坦承在上述思想影响下跨行扩张、借贷投资,战线过长、过度扩张,没有集中优势兵力,犯下发展应量力而行的大忌。“只凭个人的感性判断,造成重大决策失误。”
第二点反思是忽视内部管理。为解决华伦集团发展最紧要的融资问题,“缺乏对旗下企业主要的内部经济责任考核稽查制度等。”
第三点反思则直指自己,“更推崇出奇制胜,愿打擦边球,常办侥幸事,而过多的顺境又从思维上怂恿自己用自由灵活的非常手段来推进超常规发展,用打擦边球办成的侥幸事当作常规办事的常用套路。”
对于掌控四川金顶期间的问题,陈建龙承认在收购四川金顶后没有同步学习上市公司规范的议事程序、决策程序,仍然以“以原有的管理模式指导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受到影响。”
第四点,陈建龙反思自己没有处理好持续经营和发展的关系。
“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
陈建龙此前在富阳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愿对外界关于其“掏空”四川金顶的质疑进行解释。这一次,他也只是强调,“华伦集团并没有选择逃避或转移一分钱的资产,团队始终坚守一线。”
陈建龙表示,为了“四川金顶投资者的利益、金融机构投入的大量资金安全周转、与华伦集团互保的骨干企业安全”,恳请各级市政府以及金融等部门继续给予支持,帮助华伦集团走出困境。
随着四川金顶公告中股权司法冻结、诉前财产保全、各法院应诉通知书及传票等的逐渐逼近,陈建龙与富阳市政府负责人同样感到担忧,“随着华伦集团问题的表面化,各债权债务单位和个人都人心惶惶,已经出现通过司法渠道冻结股权等极端措施,事实上这样做的结果是加速企业灭亡,杀伤力更大。”
陈尤其希望政府部门出面稳定人心,与司法部门协调,给予华伦集团自救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希望能拓宽融资渠道,接续资金链条,“华伦集团不得已进行的民间融资加剧了风险,这是一个沉重的教训。”
对于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陈建龙则表示,“华伦集团将积极主动地探讨融资租赁、投资基金、金融租赁和买方贷款等可能性,并愿意以股权出让等形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资产重组,使华伦集团和四川金顶实现重生。”
“在这个困难时期,我和华伦集团早已将自身的得失荣辱置之度外,我们能做的是深刻反省、承认失误、勇担责任。”陈建龙说。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lq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