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企业蜂拥布局四川存隐忧
刚刚过去的4月份,ST双马宣布,收购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下称“都江堰拉法基”)50%股权的材料已上报到发改委和商务部,随后会报证监会。如果获批,总计500万吨的产能将使公司成为四川第一大水泥企业。
加紧跑马圈地的,既有四川省内企业——四川亚东水泥有限公司(下称“亚东水泥”)、四川金顶、利万步森等,也有外省的水泥巨头——海螺水泥、冀东水泥、华新水泥等等。
让人欣喜的不单是市场需求旺盛,还有价格高涨。4月份,高标号水泥“P.O42.5”在四川成都卖到了520元/吨,比国内均价高出46.4%,在价格榜单中排名第二。
热情之余,也要看到一些难点:投资水泥并不简单。既要有石灰石矿山、又要尽可能接近主要消费区,还得考虑到未来可能产生的供大于求的状况。
“上述问题不能解决的话,很多新进企业即便安了家,未必能在这个市场获得充沛的利润回报。”亚洲水泥的一位高层告诉记者。
地震后的重建计划,为水泥创造了巨大的需求。近一年来,大量水泥企业进入四川省,新老军团构成了三个层次的布局。
四川省内最大水泥消费区域一直是成都及附近的德阳、绵阳,现在是灾后重建的重点地带。这片区域占该省需求的40%,可见其位置之重要。
做水泥最好是“依山傍水”。1吨水泥熟料要有1.4吨的石灰石原料,“水泥厂距离矿山20公里就算比较远了。虽然这段路程的吨运费可能是10多块钱,但由于要对产品进行破碎、预均化等,因而水泥熟料厂离矿山越近越好。一般水泥熟料厂都是在山脚下建的。”广发证券的一位研究员分析道。目前亚东水泥和都江堰拉法基都做到了这些。
由于成都周边的不少矿山资源已“名花有主”,后来者只有围绕着成都市的100公里到400公里附近、且有矿山的地区打转,这是第二梯队。川东的达州和渠县,聚集了海螺和华新两家公司;川北的广元还有海螺水泥,川南的宜宾引来了冀东水泥。
第三个区域便是不能忽视的重庆。华新水泥在重庆涪陵、冀东水泥于重庆璧山、海螺水泥则落定了该市的忠县等。
四川山多路陡。若离成都及受灾严重的地区(即川北各市)路途太远,水泥厂就要付出更多的运费,很难有超额盈利。这就对新公司带来了挑战。
假设一家设立在川东达州的水泥企业要把产品运往成都的话,走高速公路也需要4小时,每吨运费就高达150元,这已经吞噬掉了一吨水泥近30%的销售额。
从宜宾到成都,也有280公里的行程。银河证券研究员洪亮说,宜宾、达州基地相比武汉、兰州更近一些,还是可获得灾区和当地市场份额,但企业不能对运向灾区的水泥利润有过高的期许。
四川的水泥市场还会火爆一阵子。亚东水泥销售部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成灌快速通道(成都——都江堰)建设、成都双流机场的扩建都是已有的基建项目。
四川省的“千亿“交通投资也已在2009年展开。水泥协会也预测,受灾严重的部分地区(如绵阳、德阳、广元、雅安市和阿坝州等)今明两年的水泥需求大致为7300万吨和5958万吨。
四川当地也有水泥供给过剩的问题。联合证券统计称,截至2008年底,计划在四川建设的生产线有89条,其中明确开工或即将开工的有16条。保守估计,2011年很有可能供大于求,更有甚者认为2010年当地就会有1000万吨以上的供给过剩。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ljy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