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助磨剂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建材报 · 2009-03-26 00:00

  近日,记者在山东济南邂逅我国水泥界著名专家张大同教授。张教授早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长期供职于中国建材研究院水泥研究所,主要从事水泥性能与水泥标准的研究,组织过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我国水泥国家标准的两次重大修订。他在担任国家水泥质检中心副主任期间,参与组织实施了对三峡工程中水泥质量的全程监督工作。2000年,张教授又代表中国建材研究院参与了我国ISO标准砂有限公司的筹建和工厂的建设工作,是一位享受政府津贴、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著名专家。

  近年来,张大同教授主要致力于水泥助磨剂的研究,且颇有建树;以他为技术研发领军人物的山东众森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助磨剂行业的重要企业。日前,就当前我国水泥助磨剂行业的发展现状,记者对张大同教授进行了一次访谈。

  记者:张教授,作为水泥界的权威专家,请您谈谈我国水泥助磨剂行业目前在生产和应用方面的总体情况。

  张大同:作为一名老水泥工作者,我对助磨剂很感兴趣。我国水泥粉磨的有效能量利用率很低,大约只有3%,过去磨机的吨水泥电耗一般是30~40度,现在立磨可在20多度,总体来讲电耗很高。为了提高粉磨效率,节约能源,上世纪80年代中国建材研究院应国家经委的要求,对水泥助磨剂进行立项研究,但当时水泥厂的使用积极性不高。因为当时助磨剂的成本高,工业用电便宜,买助磨剂的钱可能比节电的钱还高;另外水泥的细度较粗,又是计划分配,企业不面对市场,对水泥性能的要求也仅仅为满足国家标准,所以企业对使用助磨剂热情不高。

  我国水泥助磨剂在水泥生产中的大量推广应用是在2000年以后,现在行业内对助磨剂的认识水平和使用的热情逐年在提高,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加入到使用助磨剂的行列中来了。特别是2008年新的通用水泥国家标准对助磨剂在生产和使用环节上的规范,使水泥助磨剂行业的发展步入了良性轨道。这是让人欣喜和应该维护的局面。不过,目前在助磨剂使用上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助磨剂企业的推销方式问题。助磨剂是一种节能产品,也是可供水泥企业灵活选用为其生产服务的技术手段,然而目前有不少水泥企业不欢迎助磨剂企业上门推销,甚至讨厌、反感,这与当前助磨剂的市场混乱有关。有的水泥厂甚至接待过20多个助磨剂推销员,有的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进行大磨试验,但没有效果时,推销的业务员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所以这些水泥企业对推销助磨剂的,心里烦透了!也有人认为我用你的助磨剂是让你挣钱,我是上帝,而没有认识到使用助磨剂可以真正为水泥企业降低成本,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助磨剂企业首先要改变走街串巷式的推销方式,要把更多的力量用于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提升上。水泥企业则要关注我国水泥助磨剂产业的发展,最终将助磨剂产品为我所用。

  其次是助磨剂企业与水泥企业的相互配合问题。助磨剂的工业性试验要真实反映其性能,除了助磨剂生产企业要做好服务,水泥企业的主动配合也很重要。比如磨机在加进助磨剂后,条件变了,磨机原来的工况平衡被打破了,如何来调整磨机参数,以发挥助磨剂的最大功效,建立新的平衡,主要得靠水泥生产企业的操作人员来调整。助磨剂企业可以为水泥企业介绍助磨剂的特性,提供建议,但代替不了水泥企业自身的调整、平衡。助磨剂的工业试验为水泥企业积累了自家磨机掺用助磨剂后的工况变化及调整手段的第一手资料,这也是一种技术沉淀。

  最后是助磨剂标准的问题。美国有一个功能外加剂标准和一个工艺外加剂标准,工艺外加剂类似于我国的助磨剂,所以上世纪90年代我们等同采用该标准制定了我国的助磨剂标准。美国工艺外加剂标准中允许存在改善水泥性能的功能,所以现在我国的助磨剂已包含一定的功能,如增强。然而水泥生产中的需求更多,有的要求快凝,有的是缓凝,有的早强,有的是提高后期强度。若从水泥生产工艺上达到这些要求就很难,也很麻烦;若通过使用助磨剂就比较容易,比较省事;因此有人要求把助磨剂标准改为水泥添加剂标准。这种意见有一定道理,但水泥添加剂的范围很宽,检测手段也就很难采用目前通用的方法,对它们的质量和性能控制条件都不具备,水泥标准也没有这样的例子,所以目前也不宜改变。

  水泥是结构性材料,外加剂加进去之后,我们必须考虑它对水泥使用寿命的影响。它的后期性能非常重要,不能像牛奶中的三聚氰胺一样,起不良作用。另外,目前我们国家对水泥功能外加剂研究得还不够,为了满足水泥行业的需要,助磨剂标准目前可以对那些可以检测或不同场合有不同要求的短期性指标放宽一些,而对可能影响水泥长期性能的要求应规定得更严、更具体。让进入水泥的,是那些只影响水泥早期功能的助磨剂。

  记者:您认为目前助磨剂行业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克服?

  张大同:助磨剂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水平也有明显提高。但有实力的大企业少,更多的是小企业。这些企业中质量不够稳定的多,恶性竞争的多,这是目前助磨剂行业的突出问题。有的水泥厂用过一些厂的助磨剂后,效果不佳,便产生了对助磨剂的不良印象,对助磨剂产生排斥感。其实,助磨剂对水泥粉磨有一个适应性问题,同一助磨剂在不同企业使用效果不完全一样,因此要有一个个性化服务问题。比如山东众森的做法是,面对一个客户,先作勾兑试验选型,再做大磨验证,配方一旦确定下来就不再变,让工厂每批都按这个配方生产,水泥企业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会真正感觉到助磨剂的效果或尚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大磨试验时间都很短,仅7~8小时,不足以完全掌握助磨剂的使用效果。我们研究时工业试验要做一个星期,其实还不够,正如有的厂长说要一个月才能看出来。在目前的条件下,这需要供需双方诚心诚意合作才能实现。

  此外,三乙醇胺作为生产助磨剂的一种主要原材料,价格奇高,且质量难以监控,严重威胁到助磨剂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寻找一种替代三乙醇胺的原材料,也是助磨剂行业目前普遍关心的问题。

  记者:您认为未来助磨剂乃至水泥行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张大同:从水泥助磨剂的角度来说,水泥工业将会比较普遍地使用助磨剂,甚至还会使用助磨剂以外的功能外加剂。我们现在讲的“助磨剂”这个概念窄了点,仅仅是以助磨为主的作用,还有一定功能性的作用。将来大型工程使用的外加剂在水泥生产时添加或通过外加剂用通用水泥生产新的水泥品种或工程材料,都是有可能的。

  助磨剂在我国应用的时间不长,尚在普及推广之中。随着助磨剂性能的逐步改善和水泥企业对助磨剂的进一步了解,水泥生产中使用助磨剂,将会成为一种很普遍的事情,水泥助磨剂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wb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