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董强:加强海上碳捕集能力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如同一根具有非凡力量的“指挥棒”,正在带动整个社会的巨大热情,并成为社会转型的巨大动力。
全国两会期间,在造船业耕耘40余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董强说,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发展海上CCUS技术与装备潜力巨大。围绕“3060”双碳目标,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研究与产业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提案。
董强认为,发展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要推进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碳封存可分为陆地封存和海底封存。我国碳排放企业大量分布在沿海地区,因此海底封存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一是有利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111.2亿吨,其中电力49.9亿吨、工业43.6亿吨,是最大的两项排放源。电力方面,我国火力发电仍是绝对主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火电在我国电力系统中仍会占据重要地位;工业方面,钢铁、水泥等行业碳减排难度较大。CCUS是这些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选项。我国火电、钢铁、水泥等企业大量分布在沿海地区,海上CCUS将是这些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
二是有利于推动船舶海工及其他装备制造业发展。海上CCUS将催生一批新装备需求,其中捕集环节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再液化装置等,运输环节包括二氧化碳储罐、槽车、运输船等,利用与封存环节包括二氧化碳浮式存储平台、注入平台、注井装备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挪威于1996年建成了全球首个海上CCUS项目,目前正在建设的“北极光”项目是全球最先进的海上CCUS项目,该项目将对1家水泥厂和1家垃圾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然后通过二氧化碳运输船运送到岸上接收终端,最后通过海底管道进行海底封存,未来该项目还将接收其他碳源。与国外相比,我国海上CCUS产业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正在建设首个项目,该项目仅用于封存单个油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
三是有利于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氢能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主流的制氢方式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制氢(煤、石油、天然气制氢等)和电解水制氢。由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且现阶段电解水制氢成本较高,因此我国广泛使用的制氢方式是煤制氢。但煤制氢的碳排放强度较高,每生产1千克氢会产生19千克二氧化碳排放。为降低煤制氢的碳排放,CCUS是可行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增加一定制氢成本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从而推动氢能产业低碳化发展。
为此,他提出三条建议:
第一,加强技术研究,提升技术成熟度。建议设立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关的科研项目,针对二氧化碳高效捕集与分离、低温二氧化碳储罐、大型二氧化碳运输船、二氧化碳浮式存储平台等技术与装备开展研究,提升技术成熟度,为产业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第二,开展示范项目建设,打通产业链条。建议支持国内电力、石化、钢铁、水泥等碳源企业和船舶、机械等装备制造企业组建联合体,建设覆盖多类碳排放源、多类运输方式、多类利用与封存形式的综合性海上CCUS示范项目,打通产业上中下游链条,为海上CCUS项目商业化运营探索路径。
第三,强化支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建议支持海上CCUS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绿色低碳相关产业基金,发行海上CCUS绿色债券,为海上CCUS技术研究和项目建设提供保障。
编辑:孙蕾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